贾府之败亡有管理上的原因,但管理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探春去一趟赖大家,别人都是看景,她却留意管理的问题,这体现了她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处处留心学习。这不,她把看到的结合自家的实际去改革。
事情的起因是王熙凤生病,于是让李纨,宝钗,探春三人共同暂时管里贾府的经济大权。
探春奉王夫人之命,与宝钗一道协助李纨理家,但薛宝钗是客人,没什么有力的举措;李纨是老好好,不随便开口得罪人,实际上真正的执行者才是她。
探春目光敏锐,有胆有识,看到赖大家的园子实行承包制,不用开支打理,反而还有盈余,就想到大观园每年要花一大笔钱请人打理,实际上贾府已经捉襟见肘,为了挽救贾府颓败的命运,探春开始酝酿对大观园进行改革,以弥补贾府浩大开支之严重“不足”。
她对大观园里的稻田、竹林、花木等项的培植护理责任到人,承包到户。
承包户所得除了供应常例之外,也允许她们卖钱获利自收,如此一来,生产的成果与生产的利益直接挂钩,就达到了管理人员“不必动宫中钱粮,还需要交钱粮”,探春的这一举措,就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大观园里的东西不会再被糟蹋浪费了。
那些“老妈妈”们也有收益,不枉了她们平时的辛苦;如此一来,那些专门花钱请来的花匠和打扫园子的人也就都不用雇了,无形中就省去了一大笔人工花费。
当然,这笔数目,比之贾府中的挥霍浪费,实属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探春的这种改革力量太小,范围也太窄,她的理家行动,根本远未触及到贾府沉疴积弊的根本,自然更是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
那么,如果贾府管理大权交与探春的话,能否挽救贾府的败亡?
探春毕竟还太单纯,她没想到改革要实践起来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首先她是庶出的女儿,她的生母赵姨娘在她管家期间就没少生事,为了二十两银子闹得天翻地覆。如果她的改革触犯了王夫人或其他人的利益,或者中间有小人进行挑拨,探春的改革还能进行下去吗?扣上一顶目无尊长的帽子,连管理权都会被剥夺的。先天的不足,注定探春无法挽救贾府。
再者贾府入不敷出,而外面又是那个大架子,开销相当大,宫里的元春可能早已失宠,要不一个小小的太监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勒索,而且还不是一两次。探春开源节流那些钱,抵得上宫里的太监狮子口大张吗?当时的大环境注定了单凭一个探春,还是无法挽救贾府的。
贾府的颓败其实就是封建社会没落的前奏。
探春这个聪明好学的姑娘,她的才华有目共睹。她首先看到了贾府的弊端,进行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改革。在贾府后继无人的情况下,探春能做到这些实在是难能可贵,格外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