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马关谈判时,为何李鸿章挨了一枪就为清朝省了一亿两银子?
甲午中日海战,使得中国的战斗力刷新了西方列强的认知,因为要知道,在之前的时候,他们还认为中国的国力是很强,完全可以称的上是一个强国,在最初日本挑起这场战争的时候,很多列强都觉得中国是赢定了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日本不过是亚洲的一个小国,不论是从综合国力,还是从军队的配置来看,都是不起眼的。可是在战争结束后,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灭的消息被全世界所知道后,属实是让人们大跌眼镜,因为这场战役的结果实在是出乎意料的。
马关谈判
在这场战役结束后,日本开始了向清廷索要赔款,在李鸿章受命去和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谈判时,这个弹丸小国却张开了大狮子般的口,他们在最初想要的赔款金额是3亿,而且还要让清廷割让一系列的重要之地,这属实让负责此次谈判的李少荃为难。因为这样的条件简直是丧心病狂的,清廷一年的收益不过千万上下,此时的清廷所面临的赔款也很多,在加上此次战乱,使得国库空虚,所以根本在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
而且从一方面进行考虑,李鸿章对于这样的条件,也是不敢冒然行动的,因为这样的条约是丧权辱国的,如果自己没有据理力争,或是处理不当,自己的名声便会变臭,自己在将来一定会遗臭万年。所以在和伊藤谈判的时候,他是能拖就拖,能争就争,试图想要将日本开出的条件缩小到可观的情况下,并且能争一厘是一厘,能争一两是一两。
李鸿章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国体不给予让步,而伊藤博文为了能够更多的为本国获得利益,也不给予让步,也正是两人的不给予让步,才使得这场谈判的进行僵持不下。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李中堂在回去的时候,遭遇到了枪击事件。对他举枪刺杀的人员,是日本的一个民族激进分子,可能是对于他的不让步,不妥协彻底激怒了他们。由此可见,日本人民较为激进的民族情绪,不仅仅在二战初期才形成,早在明治时期就已经有所抬头。
在听到李中堂被本国的激进分子刺杀后,不仅是伊藤博文,就连明治天皇也慌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赔款还没有被这位大臣签署,他们因为这场战役所消耗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补给,他们害怕因为李中堂被刺的消息,会被不怀好意的分子炒作,从而给日本增加道德的舆论压力,缩减日本的要求。
后来天皇和首相对李鸿章表达了深厚的歉意,并且允诺会给其一个交代。
赔款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们总觉得是因为李鸿章挨了那一枪,才使得日本出于愧疚,从而减少了赔款的数额。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错的。因为就总的来说,李鸿章被刺可能是日方降低赔款的一个导火索,但不是绝对的原因。
因为日本对于甲午战争的准备是空前的,简直是动用了举国的力量,因为他们想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力量,而且他们还想要以此来从清国手中得到一笔不菲的赔款,从而能够促进日本的发展。
所以,正因为甲午战争耗费了他们的举国之力,才使得他们迫切需要这笔赔款,因为日本还等着这笔钱来发展国家,等着这笔钱来安抚民众。所以才会在后来减缩了所求的款额。
而另一个原因,便是他们害怕后来因为“李鸿章遇刺事件”的发酵,从而使得西方列强会干预日本的索要款项,所以他们才会降低标准。
- 因为李鸿章当时代表中国前去签字,意外被子弹击中,以后他以此作为条件请求日本看在伤势的情况下,让清政府少赔一亿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