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时,都有哪些习俗?
众所周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自古就有。而且准确地记录这一传统节日在阴历七月七日,是汉朝专家学者崔颢的《四民月令》一书中。那时七月七日只是一个农事传统节日,后来经过古代劳动人民的种种进化,转变成了妇女乞讨、祝福的传统节日。
牛郎织女
两汉时期大家观查天象,加上丰富的想象,手工编织了一段凄惨的感情故事,就是牛郎织女的感情故事。织女星、牛郎星在七月出现在头顶上方的天空,特别是织女星在七月七日这个日子最亮,再加上天际,这个七月七日牛朗会织女星的小故事就详述了。
「远行牵牛星,皎洁河汉。纤纤升素手,札札弄机键。日复一日,泪如雨下,泪如雨下。河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一水盈盈,脉脉无语。”
汉民族民间认为鹊重情义,由鹊正确引导其向前、雌、情的特点,慢慢演变出乌鹊搭桥术、牛郎织女七夕的传说。较详细地描写牛郎织女聚居的小故事,是汉朝时期梁家殷芸写的小说:
「广州天河东岸有织女星,狂战之子也。年复一年的劳役,织出方锦天衣,容颜不详。帝怜其与人相处,许嫁河上的牵牛郎。娶后遂废绢。怒气冲冲,勒令归河东,许一年相聚。”
后来牛郎织女的小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号,虽然它们基本内容相同,但关键点是各有不同,各有特色。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除开美丽的故事,古人在这一天做了些什么?
唐朝的时候,李世民在宫中宴请妃嫔,妃子们也各自受到皇上的伤害。女仆将瓜果蔬菜花酒陈列在御园内,向天拜祭,乞巧牛郎织女将她们的相貌和巧事,还将蜘蛛放入各自的小盒中,供她们织网。这只蜘蛛一般叫“喜子”,天明时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网密者表示巧多,网稀者表示巧少。
唐高宗和杨玉环参加完后乞巧,还会继续到长生殿海誓山盟。于是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便有这样一句名言:“七月七日长生殿,夜无人细语。”前唐后主李煜过的七夕节也是别具一格,每到七夕,他便指示宫娥美女将100匹鲜红、乳白的绸罗竖在御园里,作为广州天河之状,第二天才将彩绸织成鲜红、乳白的彩绸。
宋、元时期,七夕节乞巧非常庄重,这一天京都还配有专业的乞巧物品买卖市场,称为“乞巧”。每个人从初一起就逐渐提前准备,到初七这一天,乞巧市人潮人海,都是万人空巷,其繁华和受大家热烈欢迎的水平不逊于新春佳节。宋朝的时候,富贵人家一般都会锣鼓喧天,搭起“乞巧楼”。由于资金有限,普通家庭便搭起温室大棚为彩楼代用。
由于这种习俗在宋代广泛地传播到广东岭南地区,民间“乞巧节”的内容也更为丰富。每个七夕这一天晚上,妇女们都在院落里摆上瓜果菜,结彩缕,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巧。说白穿七孔针,就是七月初七的夜晚,月亮只有半弯,光比较弱,姑娘们拿出彩缕,冲着月儿,把七、九个针眼一串一串地穿过去。这种钻好七、九个孔的针眼是专业检测针眼的工具,谁能在月夜把针孔一直穿过这样的孔,就说明她的手很巧。
而且,在这天夜里,美少女们还会焚香燃烛,跪拜天神七次,称为拜拜,也叫“拜七姐”,拜后将扎纸的艺术品烧给七姐。
女人们忙着拜七姐、做工艺品,小伙子们忙着凑热闹,提着小灯笼四处串门,看女孩子,寻找自己喜欢的目标。小孩合成大家呢,与左邻右舍或同城网亲朋好友相聚在大屋露台上,谈古论今吃宵夜,好不热闹。一夜灯光一亮,人头攒动,大家沉浸在一派繁华和谐的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