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音乐的诗帮我找几首,急需!!!^_^

只要诗,而且诗正确的,不要其他不相关的东西.... 只要诗,而且诗正确的,不要其他不相关的东西. 展开
 我来答
chenmenzhe
2007-01-16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15万
展开全部
  嘈嘈切切错杂弹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序曲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音乐的时代……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描绘音乐之美的作品不少,天才的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向我们创造了一个金碧辉煌、光彩奇夺目的艺术境界。使这听之有声、视之无形的音乐之美,跨越时空的界限,流芳千古、泽遗后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我们不妨在这一组宏伟的交响乐中撷取几首,再领略一下这其中的韵味。

  第一乐章: 琵琶声中的出怨
  ——白香山的江上琵琶
  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前来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虽然身非谏官,但还是首先上书切谏,请求缉办凶手。结果遭到政敌的残害,被贬为江司马。正如他自己所说:“妨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此诗作于被贬江州的次年秋。诗人历经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后,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恰巧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相遇;听了他很有感情的弹奏,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奔涌而出,谱写了这一曲千古绝唱。诗人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之感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发幽愤。进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琵琶行》最为突出成就,在于对音乐的描写。作者是如何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呢?他运用了四种手法:
  一是多方设喻。
  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急语”喻大弦繁音粗节,“秋语”喻小弦的细碎绵密,珠落玉盘喻乐声的和谐悦耳清脆怡人,花下莺语喻乐声的流转和宛,冰下泉流喻乐声的幽咽若凝。把美妙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表现的鲜明可感。
  二是以声传情。
  把琵琶声的变化与弹奏者和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声情交融。诗中,那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乐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而且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与听者构成感情交流的媒介。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构成曲调中有情、“倾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情”、“满座重闻皆掩泣”。却让人感到乐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象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不仅使所描写的音乐更具艺术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诗歌主题的深化。
  三是虚中见实。
  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都是无声衬托有声,用休止来强调乐曲的效果。如果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的运用。这种虚中见实,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传统特点,和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日来相照”有异曲同功之妙。
  四是巧用动词。
  运用准确的动词,表现演奏者纯熟的指法中的“拨、拢、捻、抹、挑“的动词,准确的表现了琵琶女演奏动作的变化有度,把多变指法化为视觉形象,加深了读者对琵琶女娴望的弹奏技艺的印象,更使音乐形象具体化。
  白居易是位大诗人,平生写了三千多首诗,精于乐理,对演奏技巧有独特的体会。他通晓琵琶、笙、筝、筚篥、琴、箜篌等乐器,对民间音乐和外国音乐都有研究。他特别喜欢演奏七弦琴。他说过“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自弄还自罢,亦不爱人听”。颇有点乐此不疲。在写《琵琶行》之前,就多次描写过弦索乐的弹奏。如“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冷冷,夜鹤忆子笼中鸣。”(《五弦弹》)。这种描写使人想起《琵琶行》那段最精彩的文字。此外如《听李士良琵琶》、《琵琶》、《听琵琶伎弹略略》等,都说明他接触过琵琶演奏。佳句传神,绝非偶然。因而写出了极品《琵琶行》,这种对音乐形象的描写,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不只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十分杰出的。所以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注》说其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第二乐章: 琴声中的潜意识
  ——韩愈《听颖师弹琴》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有一首著名的描写音乐的诗“听教师弹琴”。此篇最能反映韩诗的风格“奇崛险怪“。这篇“摹写声音之至文”,曾引起过笔墨官司,文忠公(欧阳修)以为所非琴而为琵琶,宋人蔡攸、许彦周(《西清诗话》、《彦周诗话》)却以为是琴诗,并誉之曰:“退之深得其趣”,“善琴者此数声最难工”。
  我们也认为此篇的确为听琴,而且听出了、也描绘出了琴声之妙。这琴声中也传达出了作者当时的共鸣潜意识。
  我们不妨也来领略一番。
  琴声响起来,卿卿我我,思思怨怨如少年男女情话,温馨、柔美,充满面柔情蜜意;继尔划然一响,变作男高音,成了战士进行曲;一队队勇士雄纠纠、气昂昂奔赴战场;一会儿又变作廖阔天地间的柳絮;接着又百鸟争鸣,朝凤孤唱;最后又作攀登高峰,手足并用,步履维艰、分寸难上;忽然失势一落千丈,琴声戛然而止。似断而非断,绵绵渺渺,余音绕梁。
  显然,作者先用一连的比喻(十句、七个形象连喻)描绘琴声的美妙的旋律。琴声的变化节奏,忽高忽底,忽缓忽急,忽滑忽涩、忽隐忽约尽在不言之中。而其中更多的则是运用通感的手法,化过耳即逝的琴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种连喻乃为韩愈的大开法门。如他的《南山》一口气用了十一个新颖的比喻。又如《 寄崔二十六立之》中“连年收科第,若摘颔下髭”;《 啄灯花同候十一》中“黄金排金粟,钗头缀玉虫”;《镜潭》“鱼虾不须避,只是照蛟龙”。都是嘎嘎独造二新奇之喻,此篇亦然。
  李白也写过《听蜀僧睿弹琴》。全诗只用了三句,二个形象,“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相形之下,一个如工笔画,一个如山水画。浓的极有极致,淡的也恰到好处,各有各的妙处,未可轩轾。
  这种以形喻声的写法,在清末的《老残游记》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刘谔笔下的白妞唱歌的声调高到三四节后,人们仿佛看到攀登泰山的情景,真是“愈翻愈险,愈险愈奇”,这段描绘可以看作“跻攀分寸不可上”的诱发,其艺术性、生命力,由此可突窥一班。
  然而此仅一端,韩诗的高妙之处,不仅在于写出了琴声之妙,而且在于听出了琴声之妙。作者感概万千、起坐世态、泪湿衣裳,“止之”不让再弹,以免“冰炭置我肠”,冷热交加,如何禁受。这一方面,无疑是言过其实(有意夸张),言其琴声感人之深;另一方面,作者从具体感受中,烘托出性灵的共鸣。琴曲的主题也似乎倾诉了韩愈的心声,韩愈的生平。因为诗人结合到他那个时代和他半生身世,政潮起伏,宦海浮沉。尤其是由琴声想起他的被斥、受贬、远谪、准备死……的过去的日子。这不正是时代的投影在诗中的折射吗?我们分明可以从作者的弦外之音中,感到一种当时心灵颤动的潜意识存在。
  这也许正是苏轼掂出他的分量,定其为琴诗中最好的原因吧。

  第三乐章 : 箜篌声中的神奇王国
  ——李贺《李凭箜篌引》

  诗鬼李贺不愧为苦吟诗人。“暮衣断碎赵越秋,吟诗一夜东方白”。他的《李凭箜篌引》,以别一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斑澜的音乐王国。其艺术性之高,远在他同时代的顾况的《李凭弹箜篌歌》、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之上,前人亦称之为“至文”并非过誉。
  这首诗描绘音乐的出色成就,不在于状其内容的丰厚,旋律的优美,节奏的明快;而是以典喻乐,通过各种神话传说,来描绘音乐的效果;塑造了一个天上人间、神仙人物交织而成的艺术境界。把读者带入五光十色的神奇的音乐王国。他这样描写箜篌的声音:清脆如昆山玉碎,嘹亮如凤鸣九天,凄切如荷花泣露,喜悦如香兰含笑。这声音使鱼跳蛟舞,连月宫里的吴质也被感动的不能成眠;仓穹被箜篌的声音震破;女娲补天的碎石竟化作秋雨。
  虽然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化用了种种美丽动人的传说、故实来表现神奇的音乐境界。其以典喻乐的艺术成就有三:
  一是暗用活用。
  这首诗以典喻乐,灵活多样,明用、暗用连类不穷。比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暗用《列子、汤问》所载,秦青“拊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故实;“素女愁”典出《汉书、郊祀志》为暗用;“梦入神山教老姬”暗用了《搜神记》载成夫人能弹箜篌的事;“老鱼跳波瘦蛟舞”,则有暗用了《列子、汤问》瓠巴鼓琴的典故。至于“石破天惊”、“江娥啼竹”、“凤鸣”、“兰笑”化用故实,更是水乳交溶,几乎无迹可求。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作者于史海中随意调遣,入于笔端,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为表达需要而精心推敲的。本篇取典喻乐,多属音乐方面的故实。作者浮想连篇,才思渺渺,由此可见。甚至连请出女娲,专家也别有一翻见解。以为李贺诗中的“逗秋雨”,不能不使人想到,师旷弹琴大雨随之的故事(《艺文类聚》)。这里以“雨”作比,说明李凭弹箜篌,也能呼风唤雨,具有师旷的水平。为了夸张雨之大,便想起了天破了,才是大雨倾盆而泻。又由天破联想到《淮南子•晓冥训》所载女娲补天的事;反过来,石破天惊又大大地加强了雨的声势,这就是人感到,李凭的威力似乎还超过了师旷的大雨随之,弹艺之高由此可见。但是赵翼却以为此句虽险而无意义,只觉“无理取闹”,笔者以为未免失之偏颇。“石破天惊”已为成语,说明它的形象还是足以动人心愧的。
  二是一事多义。
  除一般的用意外,故实的作用都有多元的信息储存。一般的用意是虚拟的,带比喻性的,表明不寻常的演奏效果。说明李凭可以同秦青悲歌、江娥喜瑟、素女愁怨、师旷弹琴、成夫人弹箜篌、瓠巴鼓琴相比类,甚至超过他们。由于活用,其作用就不仅限于此。有时还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既像是李凭弹箜篌时,空寂凄清的真实环境;又象是乐曲的音乐效果。这种“响遏行云”的虚与音乐效果的实交相晖映,含蕴丰富。即使非直接产生音乐的典故,也都含有多种意义。“二十三丝动紫皇”是写实的。李凭弹箜篌的确感动了皇上,这有案可稽。但我们也可以想象,李凭的箜侯感动了道家所说的太清宫中的紫皇,影响极于神仙世界,这也未尝不可。前者不外以虚喻实、以神喻人,后者又化实为虚,以人喻神、韵味无穷。其它如诗中的“秋雨”、“吴质”等典故也都有异曲同功之妙。
  三是富于感情。
  李贺是富于激情的浪漫诗人,他的诗感情炽烈,激情澎湃。而诗中的许多典故也都染上了厚重的情感色彩。愁云凝空,秋雨骤作,江娥啼哭,鱼龙起舞,仙人不寝,鬼神动情,玉碎凤叫,花泣兰笑都是感于心,而露于形。正如姚文燮《幽谷诗注》说的“天地神人、山川灵物、无不感到鼓舞”,如“老鱼跳波瘦姣舞”,化用典故,内涵丰富,老的鱼和瘦的蛟,总使人感到无力飞跃,然而他们却跳波起舞,何也?音乐感人之深是也。“凝云颓不流”变“响遏行云”的被动为主动,云成了有感情的东西,箜篌使他怀想恋恋,以致不想流动。可见在这首诗里不管是人、是神、是鬼、是仙,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他们或颓、或愁、或啼、或泣、或笑、或惊、或舞、或跃,都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洋溢着诗人的激情。
  李贺也是个精通音乐的诗人,“凉馆闻弦情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爱好音乐,竟至治病,有了这样的生活基础,再加上神奇的想象,箜篌的音乐王国就不同凡响。想象的翅膀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呼唤风雨雷电,驱遣人神鬼仙,奴役草木成鱼,调动日月星辰,创造光怪陆离的音乐世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苏轼就深得其中三味,其赤壁赋中状洞萧之声,“舞幽谷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能不说是学习李贺的结果。正如杜牧所说,“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第四乐章: 嘈嘈切切错杂弹
  -------三首诗对比欣赏

  当我们欣赏了这几首优美动人的乐曲之后,我们深深为诗人们高超艺术而折服。这种艺术的再现,又仿佛是我们聆听到了唐王朝音乐艺术家们美妙乐声,也似乎目睹了他们的光彩夺目的风采,这是再现的艺术。诗与音乐,原是一家,都能表达感情,塑造形象,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但是艺术是相通的。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再现了神奇音乐的艺术,我们也不妨听一曲他们的交响,反过来,看看其再现的艺术。
  奥地利汉斯里克《论音乐的美》中说,“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或者是错误的”。表现音乐往往是比喻性的,这一点他说的极是。《礼记•乐记》说“歌者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疏“声音感动于人,令人想形状如此”。马融《长笛赋》也说“听声类形”,意即在此。所以我国的诗歌在表现音乐时善于运用比喻的。这三首诗当然也不例外。虽然都是写音乐的,题材相同,却用了比喻,但由于诗人的构思不同,写法有异,意境风格也就迥然有别。
  首先,比喻的侧重点不同。
  白诗重点以声喻乐,韩诗重点以形喻乐,李诗重点以典喻乐,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其中 笔法互用,显而易见,只是侧重不同而已。这一点上已说明,此不费述。
  其次,塑造艺术形象的材料不同。
  在《瑟琶行》中,描绘瑟琶女动人的演奏,用“嘈嘈急语“、”切切私语”、“间关莺语”、“幽咽泉流”等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这类比喻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从而可知诗人白居易形象思维活动,是在现实生活土壤之中,人们熟悉的事物范围之内,因而他的比喻切贴易懂,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却用神话的材料来描绘动听的音乐,诗中的“江娥啼竹素女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都是超现实的情景。诗人以他丰富的想象,神话的色彩和新奇的意境引人入胜;而韩诗又不同于前二者,作者描写音乐,不光用各种音调来比,像儿女语,鸟语,还用勇士昂扬的气概,柳絮的飞扬,跻攀坠落的动作来比,这在修辞上属于通感,正如《通感》论中说韩愈的描写“那才是心想形状如此”、“听声类形”,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并且说“也许不但听觉通于视觉,而且听觉通于肌肉运动觉。随着声音的上下高低、身体里起伏‘抗’、‘坠’、‘扳’、‘落’的感觉”,可谓一语中的。同样是描写曲调由低到高的骤变,白诗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来比喻;李诗则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来描写,而韩诗又以“划然变轩昂,勇士赴疆场”来摹拟。同样是写感人的艺术效果,白诗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写眼前实景,曲终乐止,朗月在天,美妙的演奏吸引了多少江上的船只,感动了多少船上的听众。李诗里的“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则是写箜篌余韵感动了天庭,连吴刚也被陶醉,忘记了清霄露冷,倚桂树而不眠,神思飞扬,幻想生翼。而韩诗却从“推手遽止之,无以冰炭置我肠”的切身感受出发,烘托出了性灵的共鸣。
  再之,在诗的结构和表现方法上,也各有特点。
  白诗是一篇完整的叙事诗,诗人先写与瑟琶女相见,再写其精彩的演奏,最后写其诉说身世及自己的感慨。写瑟琶女的演奏也是从调弦定音写起,接着是“低眉信手续续弹”。最后“曲终”把演奏的全过程,曲调变化,演奏者的神态,音乐效果,顺次作叙写,人物和音乐形象的描绘,是在抒缓宛转的画卷里平铺开来,脉落分明。李诗从写法则完全两样,全诗十二句除起首两句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乐器作了必要的介绍外,主要的篇幅用来描写音乐的演奏和艺术效果。诗人没有任何叙述和说明的文字,只有一幅跳动着的形象鲜明的画面,如“昆山玉碎”两句,上句写大弦高弹时激越清脆的声响,下句是写小弦低弹时幽咽和缓的曲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尽管没有外在的纽带,但全诗脉络贯注,内在的韵律联系很紧,诗中的画面往往是跳路式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如影视手法蒙太奇。而韩诗又是别一种方式,他一口气写了十句,连用七个比喻,以形类声,状写演奏时声律的曲折变化,化无形为有形,让读者从具体景物中体会到音乐的韵味,诚如洪迈所言“韩苏两公文章,用譬喻处重复联贯,至有七八转者”(《容斋三笔》卷六)。然后作者则敛回笔来,着重描写自己的切身感受,从侧面来烘托音乐的艺术效果。相形之下,三首诗都以出色的音乐描写见称于世,但一在情理之中,一出意料之外,一融事理之内。即是意象相同的事物,也构成两种不同的写法,如韩诗写凤凰叫,“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把凤凰的叫声从百鸟中突现出来,李贺则不然,他把“凤凰叫”同富有神话色彩的昆山玉碎、天上紫皇、女娲炼石、江娥啼竹融合起来慕写了一奇幻的世界,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最后,风格有别。
  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他崇尚通俗平易,自然流畅的诗风,所以自成一格,他的诗“多是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赵翼《欧北诗话》)。李贺写诗,惨淡经营,呕心沥血,却能自出心裁。想象丰富,常常不受形式和音韵的限制,是个大写“自由诗”的人。所以吟情写性,味浓意足,幻想连篇,构思新巧,时时显出他云烟飘渺,远水长流的风姿。诗风凄清幽冷,哀怨悲愁,造成冷峻怪诞的风格。其上承屈宋亦有发展。杜牧曾说李贺的诗“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得,辞或过之”这很有见地。与白居易相对的韩愈,别是一派,他主张“陈言务去”,不蹈袭前人,讲求推敲文字,好用奇字,造险句,押险韵,以文为诗,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因而形成了奇崛险怪的风格。司空图在《诗品》中曾以形象的语言对韩诗的艺术做了描述,“韩吏部歌百篇,而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掌扶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叶燮《原诗》里也说“其力大,其思维、崛起特为鼻祖”,不失公允之论。结合这几篇状写音乐的作品,我们也不难看出其风格的迥异。

  尾声

  唐代不但诗歌发达,音乐也十分发达。许多诗人都精通音律。李白、王维、白居易、李贺等等。他们的艺术素养很高,因此也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广阔的音乐天地,这天地色彩斑澜,光怪陆离,美妙动人。也正是这一首首绝妙的音乐之诗,才构成一组宏伟的交响乐,也正应了《琵琶行》中的描写: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愿我们都是识珠者,从中领悟人生的艺术的真善美。

  附:
  1、 琵琶行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口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

  3、李凭箜篌引
  作者: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salin_lee
2007-01-16 · TA获得超过113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76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558万
展开全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