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的主要内容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部书是卢梭晚年所作。 全书由十篇漫步组成。前四篇漫步大约写于1776年春季到1777年春季,随后四篇完成于1777年,第九和第十篇也许是在1778年1月到4月12日写的。1778年5月20日,卢梭终于接受吉拉尔丹侯爵邀请,离开巴黎住到埃蒙农维尔时,带走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手稿。卢梭于同年7月2日突然去世,全书戛然而止。卢梭死后,他的妻子将手稿交给卢梭的友人穆尔杜,于1782年在《忏悔录》第一卷之扰贺后发表。
十篇“漫步遐想”没有完整的提纲,大多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
漫步之一:介绍卢梭当时的处境开始:“我就这样在世上落得孑然一身,除了我自己,再没有兄弟、邻里、朋友,再没有任何人际往来。最合群、最富爱心的人啊,竟然被众口一词地排斥在人类之外。”卢梭极为苦闷,他惟一的选择就是彻底地听天由命,才能找回内心的平衡,才能在“苦难的深渊得到了安宁……像上帝那样超然物外”,和自己的灵魂做“亲切温馨的交谈”。何为遐想录呢?卢梭写道:“这些文字只不过是一本记录我个人遐想的不成型的日记……我将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些文字可以看成是我的《忏悔录》的补篇,但是我不再沿用这个名字,因为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可以忏悔的了。”老年的卢梭感到自己的体力、智力都在衰退:“从今以后我想像力的产物是模糊的回忆多了,创造的少了。”但是遐想的乐趣将伴随他的余生。
漫步之二:因为体力衰退,所以在梅尼蒙丹被一条丹麦狗撞倒后,差点酿成大祸。卢梭描写了从昏迷中醒过来时的美妙感觉:“我全身心沉浸在眼前这一时刻,别的什么都想不起来;对自己身体状况没有丝毫意识,根本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我是谁,又是在什么地方,既不觉得痛苦,也没感到害怕和不安。”一位女士登门拜访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卢梭已死的谣言,连报纸上都刊登了讣告。卢梭发现即使自己死了,人们仍然不会放过他,还会侮辱、诋毁他。
漫步之三:人生到了晚年,特别眷恋生命,其实老年人最需要学会死亡。卢梭在四十岁左右就把自己的学说付诸实施,铲除“心底的利欲和贪婪”,放弃社交生活,脱离上流社会的奢华和虚妄,以抄写乐谱谋生,过着自食其力的简朴生活。而在世人眼里,逃避社交生活就是憎恨人类,结果对卢梭群起而攻之。面对铺天盖地的责难,卢梭犹豫过、动摇过,但是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恪守既定的原则,将晚年所剩的时光用于学习“耐心、温柔、顺从、正直、不偏不倚的公正”这些美德 中去。
漫步之四:卢梭对谎言问题进行思考。他带着无比的悔恨回忆起年轻时偷窃丝巾、反而诬陷女仆一事。他还承认《忏悔录》中也有假话,但那不是故意说谎,常常是为了隐去自己的品德。在生活中,他力图说真话,对自己揭短多,褒扬少。卢梭然后就“真诚”问题阐述了看法,认为“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有勇气和力量坚持真理”。
漫步之五:卢梭回想起在瑞士比埃纳湖圣皮埃尔岛度过的日子。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闲适的卢梭尽情地采集植物标本、观察美妙的自然风光。他在大自然怀抱中沉思默想,心灵摆脱了昔日的苦难,对未来毫无牵挂,完全沉浸在此时此刻之中,领略“一种充分、完满、丰盈的幸福”,“享受我们自己,享受我们自身的存在”。
漫步之六:卢梭在巴黎郊区散步、采集植物标本时,曾喜滋滋地向一个行乞的孩子施舍,可是久而久之,施舍几乎成了他不得不尽的义务,卢梭觉得不是滋味,于是绕道而走。卢梭承认,自己“仁慈大方、乐于助人”,但是善举一旦成为义务,他就不愿意了:“一件事只要带有强制性,哪怕符合我的愿望,也足以打消我的愿望,如果强制性再厉害些,就会令人反感,甚至化为强烈的厌恶。”这件小事从侧面说明卢梭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证明他不适应在“这个到处充满束缚、义务、职责的世俗社会”中生活。
漫步之七:卢梭热情洋溢地赞美植物学。为了驱散令人沮丧的念头和烦恼,卢梭打算编一部植物标本。这项工作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欢乐:“我感到无此陶醉,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欣喜,我仿佛融化在天地万物中,与整个大自然浑然一体。”他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忘记了人们对我的迫害,忘记了他们对我的仇恨、蔑视、侮辱……使我在凡人从未遭遇过缓陪派的最悲惨的命运中经常感到幸福”。
漫步之八:卢梭再次想到往日遭受的磨难和如今内心的平静。尽管处境极为悲惨,他也不愿意与最幸福的普通人交换命运、换一种活法,因为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刻乱老,并没有幸福之感,而“在我一生苦难深重的日子里,温存、动人、甜美的感情却总是洋溢在我的心头”。面临人类策划的阴谋,“无论如何摆脱不了自己感官制约”的卢梭试图为自己辩解、抗争,但是一切努力纯属徒劳。他经过自省,克服尚存的自负心理之后,才摆脱了“似乎是命运最终决定的绝望,而得到了安详、宁静、平和甚至是幸福”。是敌人迫害使他“学会用漠然的态度去看待生与死、疾病与健康、财富与贫穷、荣誉与诽谤”,是孤独的离群索居给他带来内心的平和。
漫步之九:卢梭重提《忏悔录》谈到的痛苦话题:即他把亲生子女送进育婴堂。卢梭的仇敌们曾揪住此事大做文章,把卢梭说成是不通人性的父亲,谴责他仇视儿童。他之所以抛弃自己的儿女,是因为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我不在乎孩子的前途,在没有办法亲自抚养他们的情况下,我本来可以把孩子交给他们的母亲,任她把孩子宠坏,或者把孩子交给他们的舅家人,那他们一定会把孩子变成魔鬼。我现在想起来还不寒而栗。”卢梭扪心自问,发现自己始终对孩子满怀柔情,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他在巴黎郊区散步时与孩子们的几次交往,就是佐证。最后他记述了和素不相识的残废荣誉军人相遇的情形,由于残废军人不了解卢梭的身份,两人相谈甚欢,卢梭感慨道:“即使是最普通的乐趣,也足以因其罕见而价值陡增……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我们还是应该让天性中原有的善良和礼节顺其自然。”
漫步之十:卢梭在此回忆起在华伦夫人身边度过的幸福时光,向华伦夫人表示最后的敬意,以纪念他们五十年前的初次相识。漫步之十只有短短的两页纸,据说是因为卢梭突然去世而没有写完。
十篇“漫步遐想”没有完整的提纲,大多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
漫步之一:介绍卢梭当时的处境开始:“我就这样在世上落得孑然一身,除了我自己,再没有兄弟、邻里、朋友,再没有任何人际往来。最合群、最富爱心的人啊,竟然被众口一词地排斥在人类之外。”卢梭极为苦闷,他惟一的选择就是彻底地听天由命,才能找回内心的平衡,才能在“苦难的深渊得到了安宁……像上帝那样超然物外”,和自己的灵魂做“亲切温馨的交谈”。何为遐想录呢?卢梭写道:“这些文字只不过是一本记录我个人遐想的不成型的日记……我将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些文字可以看成是我的《忏悔录》的补篇,但是我不再沿用这个名字,因为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可以忏悔的了。”老年的卢梭感到自己的体力、智力都在衰退:“从今以后我想像力的产物是模糊的回忆多了,创造的少了。”但是遐想的乐趣将伴随他的余生。
漫步之二:因为体力衰退,所以在梅尼蒙丹被一条丹麦狗撞倒后,差点酿成大祸。卢梭描写了从昏迷中醒过来时的美妙感觉:“我全身心沉浸在眼前这一时刻,别的什么都想不起来;对自己身体状况没有丝毫意识,根本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我是谁,又是在什么地方,既不觉得痛苦,也没感到害怕和不安。”一位女士登门拜访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卢梭已死的谣言,连报纸上都刊登了讣告。卢梭发现即使自己死了,人们仍然不会放过他,还会侮辱、诋毁他。
漫步之三:人生到了晚年,特别眷恋生命,其实老年人最需要学会死亡。卢梭在四十岁左右就把自己的学说付诸实施,铲除“心底的利欲和贪婪”,放弃社交生活,脱离上流社会的奢华和虚妄,以抄写乐谱谋生,过着自食其力的简朴生活。而在世人眼里,逃避社交生活就是憎恨人类,结果对卢梭群起而攻之。面对铺天盖地的责难,卢梭犹豫过、动摇过,但是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恪守既定的原则,将晚年所剩的时光用于学习“耐心、温柔、顺从、正直、不偏不倚的公正”这些美德 中去。
漫步之四:卢梭对谎言问题进行思考。他带着无比的悔恨回忆起年轻时偷窃丝巾、反而诬陷女仆一事。他还承认《忏悔录》中也有假话,但那不是故意说谎,常常是为了隐去自己的品德。在生活中,他力图说真话,对自己揭短多,褒扬少。卢梭然后就“真诚”问题阐述了看法,认为“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有勇气和力量坚持真理”。
漫步之五:卢梭回想起在瑞士比埃纳湖圣皮埃尔岛度过的日子。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闲适的卢梭尽情地采集植物标本、观察美妙的自然风光。他在大自然怀抱中沉思默想,心灵摆脱了昔日的苦难,对未来毫无牵挂,完全沉浸在此时此刻之中,领略“一种充分、完满、丰盈的幸福”,“享受我们自己,享受我们自身的存在”。
漫步之六:卢梭在巴黎郊区散步、采集植物标本时,曾喜滋滋地向一个行乞的孩子施舍,可是久而久之,施舍几乎成了他不得不尽的义务,卢梭觉得不是滋味,于是绕道而走。卢梭承认,自己“仁慈大方、乐于助人”,但是善举一旦成为义务,他就不愿意了:“一件事只要带有强制性,哪怕符合我的愿望,也足以打消我的愿望,如果强制性再厉害些,就会令人反感,甚至化为强烈的厌恶。”这件小事从侧面说明卢梭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证明他不适应在“这个到处充满束缚、义务、职责的世俗社会”中生活。
漫步之七:卢梭热情洋溢地赞美植物学。为了驱散令人沮丧的念头和烦恼,卢梭打算编一部植物标本。这项工作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欢乐:“我感到无此陶醉,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欣喜,我仿佛融化在天地万物中,与整个大自然浑然一体。”他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忘记了人们对我的迫害,忘记了他们对我的仇恨、蔑视、侮辱……使我在凡人从未遭遇过缓陪派的最悲惨的命运中经常感到幸福”。
漫步之八:卢梭再次想到往日遭受的磨难和如今内心的平静。尽管处境极为悲惨,他也不愿意与最幸福的普通人交换命运、换一种活法,因为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刻乱老,并没有幸福之感,而“在我一生苦难深重的日子里,温存、动人、甜美的感情却总是洋溢在我的心头”。面临人类策划的阴谋,“无论如何摆脱不了自己感官制约”的卢梭试图为自己辩解、抗争,但是一切努力纯属徒劳。他经过自省,克服尚存的自负心理之后,才摆脱了“似乎是命运最终决定的绝望,而得到了安详、宁静、平和甚至是幸福”。是敌人迫害使他“学会用漠然的态度去看待生与死、疾病与健康、财富与贫穷、荣誉与诽谤”,是孤独的离群索居给他带来内心的平和。
漫步之九:卢梭重提《忏悔录》谈到的痛苦话题:即他把亲生子女送进育婴堂。卢梭的仇敌们曾揪住此事大做文章,把卢梭说成是不通人性的父亲,谴责他仇视儿童。他之所以抛弃自己的儿女,是因为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我不在乎孩子的前途,在没有办法亲自抚养他们的情况下,我本来可以把孩子交给他们的母亲,任她把孩子宠坏,或者把孩子交给他们的舅家人,那他们一定会把孩子变成魔鬼。我现在想起来还不寒而栗。”卢梭扪心自问,发现自己始终对孩子满怀柔情,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他在巴黎郊区散步时与孩子们的几次交往,就是佐证。最后他记述了和素不相识的残废荣誉军人相遇的情形,由于残废军人不了解卢梭的身份,两人相谈甚欢,卢梭感慨道:“即使是最普通的乐趣,也足以因其罕见而价值陡增……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我们还是应该让天性中原有的善良和礼节顺其自然。”
漫步之十:卢梭在此回忆起在华伦夫人身边度过的幸福时光,向华伦夫人表示最后的敬意,以纪念他们五十年前的初次相识。漫步之十只有短短的两页纸,据说是因为卢梭突然去世而没有写完。
展开全部
看看下面这篇评论,肯定对你有所帮助:
如今,我在世上落得孤零零一个人了。除了我自己,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社会。一个最好交谊、最重感情的人,已被同心协力地驱除出人类。他们在仇恨的百般发泄中寻觅,哪一种折磨对我这颗敏感的心是最残酷的。于是,他们遍把维系着我与他们的一切联系粗暴地破坏掉了。我本是爱那些人的,不计较他们怎样对待我。他们也只有在不再成其为人的时候,才得以逃避我的爱。因此,对于我,他们都成了局外人,陌生人,最终不存在了,这也正中他们的下怀哩。我自己呢?脱离了他们,脱离了一切,我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这正是我有待于研究的。不幸的是,在作这个研究之前,我必须首先对我的处境作一番回顾,这是一条必经的思路,通过它,我才能由他们论及我。
—— 法 让·雅克·卢梭 《一个薯碧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第一段
谁,现在,还,爱,人类? 岁月如水,现今世界有谁还会一针见血的直面阐述真理?我现在忽然理解了周作人那“文钞公”的做法,有些话,无需阐释,抄下来就是最得体的。
对于让·雅克·卢梭,我还能说些什么?一个人,因为自己被剥夺了爱人类的权利,而痛苦不堪。卢梭这么纯粹的一个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注定不会受到欢迎。他要求纯粹,他竟然去探究“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而我们,都是在要求自己“适应”这种不平等。
一个人过年,然后看书写字,看完《忏悔录》再看《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卢梭这番天真的做派,在我看来,只有屈原可比。看《楚辞》,第一感觉就是屈原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超级自信的人,他是自信自己高贵的出身和品质,所以对小人们的卑劣愤怒而绝望。卢梭,他没有这么高贵的出身,但他认为自己的纯洁能够超越一切,所以也对迫害他的人愤怒而绝望。
卢梭你说他是不是一个疯子?是不是一个敏感的疯子?是不是一个孤独的敏感的疯子?是不是一个纯洁的孤独的敏感的疯子?同时代的人,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们,名利双收,既经营着上帝的产业(有的时候以反对的面目出现),又经营着人间产业,精神物质双丰收,自然不会疯。
一无所有的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世间全部的伤害,却不去学着实际点,还想着爱别人,如何能不疯?好在他还没疯,他只不过孤零零的死了。
还是不爱人类的好。这世间也许有可爱的个体;却绝没有可爱的人类。只有上帝能说自己爱人类;卢梭,让·雅克·卢梭,你以为你是谁?所以,你只能被抛弃。你只能无情地被抛弃。你只能无情地没有任何理由地被抛弃。你只能无情地没有任何理由地并热泪盈眶地被抛弃。
我猛烈地、徒劳地作过长时期的抗争。我全然不善于弄机巧、施诡计,也不善于隐遁,提防;我是那样坦率、真诚、急躁、易怒,我越挣扎就使自己捆缚得越紧,还不断地给他们以新的可乘之机,而他们又是绝不肯轻易放过我的。
终于,我意识到了,我的全部努力纯属枉然,烦恼无补于事。于是我就采取了我今天唯一可行的办法,那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不再和必然作无谓的抗争。我听天由命高手槐,所受的苦难反而得到了补偿。那是因为,顺应天命给我带来了平静,这种平静与那费力不讨好的抗争所带来的无休止的骚动原本是连不到一块的。还有一件事也促成了我的平静。迫害我的那些人,在仇恨的百般发泄中,是由于恨我恨到了极点,才把一着妙计忘记了。
那就是:倘若他们把对我的迫害逐步升级,以图不停地给我制造新的创伤,那就可以不断地折磨我了。倘若他们狡猾地故意给我留下一线希望,那么至今还能控制住我。他们尽可以用诱饵来诱骗我,使我受世人愚弄,使我因希望不断破灭而痛苦、心酸。但是,他们一开始就把全部伎俩都使出来了,不但没有给我留下会一旦了结的希望,还使他们自己弄得智穷计短了。
他们使我蒙受的诽谤、侮辱、讥讽、羞耻,也无法再变本加厉而只有次第减少了。对此,我们双方是同样地无能为力。他们再不能使迫害有所增加,我也只有逆来顺受、自认在劫难逃了。他们操之过急,使我受到的苦难迅速达到了顶点。如今,就是竭尽人类的全部智能戚友,再借助地狱的一切诡计,也不能再使苦难有所增加。肉体的折磨非但没有增添我的苦恼,反倒使我借此折磨得以排遣苦恼。
如果肉体的痛苦使我喊叫起来,或许因而不会发出苦闷的呻吟。我肉体的剧痛或许还会使我心灵的痛苦暂停。既然他们把事情已经做绝了,我还有什么怕他们的呢? 他们既然不能使我的境况变得更糟,也就休想使我揣揣不安了。他们使我从忧心仲仲和担惊受伯这两种灾难中永久地解脱了:如释重负了。真正的灾难是不大能够使我就范的。我亲身体验到了的灾难,我倒是容易忍受,但我却忍受不了我所预感到的那种灾难。
我的想象力,曾受过刺激,会把灾难联串起来,反复思考,把它们扩大、升级。对痛苦的等待使我比实际上大祸临头时还要难受百倍。对于我,恫吓比打击更为可怕。灾难一旦临头,事实便把想象的成分抛开,还原其真实的内容。于是我发现,这些灾难比之我原来所想象的,要小得多。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解脱了一切新的恐惧,摆脱了不安与希冀,单凭习惯就足以使我日渐忍受一种什么都不能使之更糟的境况。而随着这种情感日渐淡漠,那些灾难是再也不能使之复燃的。
这就是我的迫害者在极尽泄恨之能事的同时,给我带来的好处。这使他们自己丧失了制伏我的一切可能。今后,我尽可以嘲笑他们。
我在这个世界上万事惧休了:再没有谁能够对我行善或加害。在这个世界上,我一无所求,也无所畏惧了。我在这深渊之底倒落得清静自在,虽然不幸、倒楣,却和上帝一样超逸!
今后,我身外的一切都和我无缘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没有邻人、知己、兄弟。我活在地球上,恍如活在一个陌生的星球上,我可能是从我原来居住的星球上坠落于此的。
倘若我在自己周围认出了什么,那只有令人苦恼和痛心的一些事。当我把目光投向我接触到的身边之物时,总会发现某个东西令我义愤、轻蔑,使我悲哀、愁苦。让我们把这些我越想越痛苦而又于事无补的伤心事从我头脑中撇开吧。在这孤独的残年,既然我只能从自身中寻求慰藉、希冀与安宁,我没有必要、也无意为自己身外之物去劳神费力。我正是在这种境界中,继续着我先前称为“仟悔”的这一严肃而诚恳的自省。
我把最后的闲暇奉献给了对我自己的研究,提前准备不久将要作的自我总结。让我们全身心地沉入与我的灵魂交谈的温馨之中吧。这是旁人唯一不能从我身上夺走的。倘若我对我的内心倾向作认真 的思考,把它们整理得更好些,并修正可能存在的偏误,那么,我的这些沉思默想绝对不会是完全无用的。
我在世上虽则什么用处也没有了,但我决不会把我最后的光阴白白浪费掉。在我每日的散步中,总有令人神往的沉思默想涌上心头。遗憾的是我把它们忘却了。我就是要把还能回忆起来的付诸文字。日后,每当我重温它们,这种快乐必将油然而生。只要我一想到我的心灵曾经达到的境界,我就会把那深重的苦难、我的迫害者以及我蒙受的屈辱统统抛到脑后。
如今,我在世上落得孤零零一个人了。除了我自己,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社会。一个最好交谊、最重感情的人,已被同心协力地驱除出人类。他们在仇恨的百般发泄中寻觅,哪一种折磨对我这颗敏感的心是最残酷的。于是,他们遍把维系着我与他们的一切联系粗暴地破坏掉了。我本是爱那些人的,不计较他们怎样对待我。他们也只有在不再成其为人的时候,才得以逃避我的爱。因此,对于我,他们都成了局外人,陌生人,最终不存在了,这也正中他们的下怀哩。我自己呢?脱离了他们,脱离了一切,我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这正是我有待于研究的。不幸的是,在作这个研究之前,我必须首先对我的处境作一番回顾,这是一条必经的思路,通过它,我才能由他们论及我。
—— 法 让·雅克·卢梭 《一个薯碧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第一段
谁,现在,还,爱,人类? 岁月如水,现今世界有谁还会一针见血的直面阐述真理?我现在忽然理解了周作人那“文钞公”的做法,有些话,无需阐释,抄下来就是最得体的。
对于让·雅克·卢梭,我还能说些什么?一个人,因为自己被剥夺了爱人类的权利,而痛苦不堪。卢梭这么纯粹的一个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注定不会受到欢迎。他要求纯粹,他竟然去探究“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而我们,都是在要求自己“适应”这种不平等。
一个人过年,然后看书写字,看完《忏悔录》再看《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卢梭这番天真的做派,在我看来,只有屈原可比。看《楚辞》,第一感觉就是屈原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超级自信的人,他是自信自己高贵的出身和品质,所以对小人们的卑劣愤怒而绝望。卢梭,他没有这么高贵的出身,但他认为自己的纯洁能够超越一切,所以也对迫害他的人愤怒而绝望。
卢梭你说他是不是一个疯子?是不是一个敏感的疯子?是不是一个孤独的敏感的疯子?是不是一个纯洁的孤独的敏感的疯子?同时代的人,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们,名利双收,既经营着上帝的产业(有的时候以反对的面目出现),又经营着人间产业,精神物质双丰收,自然不会疯。
一无所有的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世间全部的伤害,却不去学着实际点,还想着爱别人,如何能不疯?好在他还没疯,他只不过孤零零的死了。
还是不爱人类的好。这世间也许有可爱的个体;却绝没有可爱的人类。只有上帝能说自己爱人类;卢梭,让·雅克·卢梭,你以为你是谁?所以,你只能被抛弃。你只能无情地被抛弃。你只能无情地没有任何理由地被抛弃。你只能无情地没有任何理由地并热泪盈眶地被抛弃。
我猛烈地、徒劳地作过长时期的抗争。我全然不善于弄机巧、施诡计,也不善于隐遁,提防;我是那样坦率、真诚、急躁、易怒,我越挣扎就使自己捆缚得越紧,还不断地给他们以新的可乘之机,而他们又是绝不肯轻易放过我的。
终于,我意识到了,我的全部努力纯属枉然,烦恼无补于事。于是我就采取了我今天唯一可行的办法,那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不再和必然作无谓的抗争。我听天由命高手槐,所受的苦难反而得到了补偿。那是因为,顺应天命给我带来了平静,这种平静与那费力不讨好的抗争所带来的无休止的骚动原本是连不到一块的。还有一件事也促成了我的平静。迫害我的那些人,在仇恨的百般发泄中,是由于恨我恨到了极点,才把一着妙计忘记了。
那就是:倘若他们把对我的迫害逐步升级,以图不停地给我制造新的创伤,那就可以不断地折磨我了。倘若他们狡猾地故意给我留下一线希望,那么至今还能控制住我。他们尽可以用诱饵来诱骗我,使我受世人愚弄,使我因希望不断破灭而痛苦、心酸。但是,他们一开始就把全部伎俩都使出来了,不但没有给我留下会一旦了结的希望,还使他们自己弄得智穷计短了。
他们使我蒙受的诽谤、侮辱、讥讽、羞耻,也无法再变本加厉而只有次第减少了。对此,我们双方是同样地无能为力。他们再不能使迫害有所增加,我也只有逆来顺受、自认在劫难逃了。他们操之过急,使我受到的苦难迅速达到了顶点。如今,就是竭尽人类的全部智能戚友,再借助地狱的一切诡计,也不能再使苦难有所增加。肉体的折磨非但没有增添我的苦恼,反倒使我借此折磨得以排遣苦恼。
如果肉体的痛苦使我喊叫起来,或许因而不会发出苦闷的呻吟。我肉体的剧痛或许还会使我心灵的痛苦暂停。既然他们把事情已经做绝了,我还有什么怕他们的呢? 他们既然不能使我的境况变得更糟,也就休想使我揣揣不安了。他们使我从忧心仲仲和担惊受伯这两种灾难中永久地解脱了:如释重负了。真正的灾难是不大能够使我就范的。我亲身体验到了的灾难,我倒是容易忍受,但我却忍受不了我所预感到的那种灾难。
我的想象力,曾受过刺激,会把灾难联串起来,反复思考,把它们扩大、升级。对痛苦的等待使我比实际上大祸临头时还要难受百倍。对于我,恫吓比打击更为可怕。灾难一旦临头,事实便把想象的成分抛开,还原其真实的内容。于是我发现,这些灾难比之我原来所想象的,要小得多。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解脱了一切新的恐惧,摆脱了不安与希冀,单凭习惯就足以使我日渐忍受一种什么都不能使之更糟的境况。而随着这种情感日渐淡漠,那些灾难是再也不能使之复燃的。
这就是我的迫害者在极尽泄恨之能事的同时,给我带来的好处。这使他们自己丧失了制伏我的一切可能。今后,我尽可以嘲笑他们。
我在这个世界上万事惧休了:再没有谁能够对我行善或加害。在这个世界上,我一无所求,也无所畏惧了。我在这深渊之底倒落得清静自在,虽然不幸、倒楣,却和上帝一样超逸!
今后,我身外的一切都和我无缘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没有邻人、知己、兄弟。我活在地球上,恍如活在一个陌生的星球上,我可能是从我原来居住的星球上坠落于此的。
倘若我在自己周围认出了什么,那只有令人苦恼和痛心的一些事。当我把目光投向我接触到的身边之物时,总会发现某个东西令我义愤、轻蔑,使我悲哀、愁苦。让我们把这些我越想越痛苦而又于事无补的伤心事从我头脑中撇开吧。在这孤独的残年,既然我只能从自身中寻求慰藉、希冀与安宁,我没有必要、也无意为自己身外之物去劳神费力。我正是在这种境界中,继续着我先前称为“仟悔”的这一严肃而诚恳的自省。
我把最后的闲暇奉献给了对我自己的研究,提前准备不久将要作的自我总结。让我们全身心地沉入与我的灵魂交谈的温馨之中吧。这是旁人唯一不能从我身上夺走的。倘若我对我的内心倾向作认真 的思考,把它们整理得更好些,并修正可能存在的偏误,那么,我的这些沉思默想绝对不会是完全无用的。
我在世上虽则什么用处也没有了,但我决不会把我最后的光阴白白浪费掉。在我每日的散步中,总有令人神往的沉思默想涌上心头。遗憾的是我把它们忘却了。我就是要把还能回忆起来的付诸文字。日后,每当我重温它们,这种快乐必将油然而生。只要我一想到我的心灵曾经达到的境界,我就会把那深重的苦难、我的迫害者以及我蒙受的屈辱统统抛到脑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