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的格格是什么意思?
格格在满语里是姑娘的意思,所以在最早的时候,格格是对所有满族姑娘的称呼。和所有的称呼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后金时期,格格着作为贵族女性的正式封号使用普通姑娘不再被称为格格,这一时期,汗王或者贝勒的女儿被称为格格。之后随着满族人入关,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清朝又重新规定了格格的等级,把皇帝的女儿称之为公主,并规定正宫皇后所生的女儿为固伦公主或者固伦格格。其他妃子或者是皇后的养女所生的公主为和硕公主或者和硕格格。从这时开始格格才称为皇宫,贵族之女的专称。
另外一群被称为格格的女性就是清朝皇族子弟后院品级比较低的妾室们。比如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的亲生母亲钮祜禄氏,电视剧甄嬛传的原型甄嬛,在刚刚进入四皇子府时,身份就是格格,格格在皇子府中的地位低于皇子的福晋和侧福晋。
所以清朝的格格主要是指两类人群。所以说如果细究起来,清朝对贵族女性的称呼是有一些许的混乱的。在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女主小燕子和紫薇分别被称为还珠格格和紫薇格格。当时年幼的我们,还以为格格就是公主的意思。其实格格和公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公主这一称呼中,我国周代开始就一直被各朝各代运用,而且其他的国家也都有公主这一称号。且公主专指皇帝的女儿或者是其他受到皇族受命的女性。
而格格更多的是对地位比较崇高的贵族女性的称呼,在清朝即使不是皇帝的女儿,作为其他大臣或者是王公贵族的女儿,有时候也会被尊称为格格。此外亲王的低级妾室也会被称为格格。今天的我们无从得知,在当时到底哪类女性被称为格格的时候更多一点,不过把格格二在舌尖仔细研磨,总觉得和现代人说小姐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