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魂七魄是哪三魂哪七魄?
三魂:是指“天魂、地魂、人魂”,古称“胎光、爽灵、幽精”,也有人称之为“主魂、觉魂、生魂”或“元神、阳神、阴神”或“天魂、识魂、人魂”等。
七魄: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生存于物质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之后再随新的肉身产生“肉体及魄”则属于“阳世的物质世界”。
三魂七魄
[成语解释]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典故出处]清·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魂魄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相近成语:安魂定魄
[成语解释]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典故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夫妻两人急来救得迎儿苏醒,讨些安魂定魄汤与他吃了。”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策略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三魂七魄,是中国道教对于人的灵魂说法。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三魂七魄,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hún qī pò,意思是指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成语出处
《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白话释义
《抱朴子.地真》:“想要得到通神的本领,先要完成水火分形,分开后就能看到自己身体中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六神无主,汉语成语,拼音是liù shén wú zhǔ,意思是形容惊恐万分而毫无主张。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
1、朱自清《笑的历史·笑的历史》:那里我这个人六神无主,失张失智的。 ”
2、林正让《月是故乡明》:“王爱英无力地依着房门,听着轻而急促的叩门声,一时六神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