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中我军武器不如日军,有哪种武器却要比日军的强呢?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下,中国军民以劣势武器装备抗击日本侵略者,并通过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抗战中我军大部分武器不如日军,但是有一种要强于同类型日军武器,那就是有名的“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起源于1932年的全国制式武器会议。会议中决定采用德国毛瑟公司“标准型步枪”为制式步枪。因造于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8月,国民政府最初将枪定名为“二四式步枪”。后得名于当时的军事委员长蒋中正,此枪又被称为“中正式”步枪。枪身长度为1110毫米,口径7.9毫米,配用长度575毫米的刺刀,枪全重4公斤。
中正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是侵华战争中日军使用最普遍也是中国军民最熟悉的步枪。三八式步枪于1905年(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定型生产,因此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为防止沙尘进入枪内,在枪机上设置了一个拱形防尘盖,故又被称为“三八大盖”。枪身长度为1276毫米,口径6.5毫米,配用长度500毫米的刺刀,枪全重4.1公斤。
三八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的设计源自德国毛瑟步枪,与大家熟知的kar98k可算是嫡亲,具备毛瑟枪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强大的特长。采用的7.9毫米直径的尖头弹,较之圆头弹弹头质量较轻,初速较高。流线型弹头使得空气阻力更小,弹道特性更好。比之6.5毫米直径的三八式步枪杀伤力更大,破坏性更高,在200米至600米的距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枪管采用比三八式步枪更适合武器发展趋势的短管式设计,枪身整体更为轻便,制作时更能节省用料,威力丝毫不比长管的三八式步枪逊色。
三八式步枪
然而限于当时中国薄弱的工业实力,中正式步枪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抗日战场庞大的枪支需求。在枪少人多以及军事教育没有普及的大环境下,唯有靠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