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动手揍了自己的小孩儿,自己内心却非常难受,这是为什么?
在带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打过孩子的爸爸、妈妈可能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只不过是打的次数多少、生气程度的不同而已。我们口头上的理由和借口是“不打不成器”,但很多时候自己动手打了后,很快就会后悔,也会反思“难道除了动手,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办法肯定有,首先,你要明白情绪是怎样失控的,找到“情绪发动机”的运转原理、发动机制,当愤怒、生气等危险情绪失控时,要及时合理地调节“发动机”,让自我情绪这头小怪兽尽快偃旗息鼓。
一般来说父母动手打孩子,多数情况下都是情绪失控惹的祸。我们都知道情绪失控非常不好,尤其是对孩子、对家庭都有伤害。可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琐事缠身的社会中,既没心情经常读诗,也去不了不远的远方,不如意事常八九,特别是30岁左右的爸妈,很多都是公司、单位的骨干,工作节奏快,目标任务重,坏情绪不期而至也很正常。要克服对孩子、对家人的坏情绪,首先要了解一下情绪发动机是怎样运转的。
我们先来看看情绪失控的原因和表现:第一,平常积累的各种琐事,“量变到质变”点燃了情绪发动机的导火索。这个可能最常见了,单独一件或几件小事,你还能控制和忍受,可是当一堆事儿缠过来,再加上孩子此前各种顽皮、淘气的行为在你面前放电影时,比如打碎了东西、弄脏了墙纸、弄破了衣服等等,这些普通平常的事情,叠加在一块儿,最终量变到质变,让你情绪失控。
第二,孩子的态度激怒了情绪发动机。有时候,爸妈们有事叫孩子,或者反复对孩子说某件事某个行为不希望他做,或者希望他赶紧来配合完成一件事情。但孩子呢,总是我行我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父母的要求充耳不闻。孩子这种态度次数多了,很容易让父母生气、发怒。
第三,爸妈自己的心理状态,使情绪发动机处于易燃状态。如果爸妈们在外面工作不顺心,受了挫折挨了批评,受了委屈心里窝气,没有很好的调节释放,回到家里遇到孩子淘气,也容易情绪失控。他们自然而然地认为:我在外面辛辛苦苦工作,受委屈、受憋屈,你(孩子)却这样顽皮淘气。这给家长的情绪失控提供了借口和自我安慰。还有一些爸妈自身的原因,有的因工作身心疲惫,有的晚上失眠睡眠质量不佳等等,这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可能就让他们情绪失控。
我们了解情绪失控的表现和原因,那么可以采取哪些对策呢?
第一个关键词:克制。在举起手落下去之前,一定要保持克制、冷静。我这样说,大家可能认为“站着说话不腰疼”,到那种时候了,如果能克制、能冷静还会去打吗?确实如此。盛怒之下想保证这样,确实非常不容易。怎么办呢?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和人、家庭和家庭是不一样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但每个人首先得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发作机制,找准自己的“病灶”“软肋”,才能有效的应对。一些通用的、行之有效的原则主要有:可以深呼吸几口气,平复一下心情;心里默默的数到十、二十、三十等等。
第二个关键词,缓冲。可能有些人,实在克制不下来,确实太生气了,怎么办?可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听音乐等等。具体怎样缓冲,请结合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情况来确定。
第三个关键词,融断,或者说是隔离。当经过了前两步,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怒火时,可以马上选择离开孩子,让伴侣或其他亲人先带孩子,自己赶紧到小区里快步走一圈,但最好别开车出去,容易出事故。
第四个关键词,倾诉。主要是为了疏导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如果一个人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和宣泄,久而久之自己身体会出问题的。这个倾诉的对象呢,首选伴侣和家人;也可以向电台、媒体的倾诉栏目,讲述自己的委屈、烦恼。这期间,也可以看看、听听别人的倾诉,你会发现不顺心的事太多了,自己这点小事简直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