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观想的问题!

观想念佛需要打坐吗?我念佛就是心里想佛,口中念佛,夹杂妄想时,就用意念驱除妄想,用力想佛,但是我不打坐,我修净土。我原来想佛的形象,只按照一个形象想,但是最近总是忘了这个... 观想念佛需要打坐吗?我念佛就是心里想佛,口中念佛,夹杂妄想时,就用意念驱除妄想,用力想佛,但是我不打坐,我修净土。我原来想佛的形象,只按照一个形象想,但是最近总是忘了这个佛的形象,但是能想到其他佛的形象,所以我想换一个阿弥陀佛的形象来观想,这样可以吧?我不是着相了吧!~

各位师兄,你们说现在是末法时期,八万四千法门,好像也没几个有机缘修得到了,所以就修净土,但是有说这个经好的,那个咒妙的,总之,就净土这一个法门,就有很多很多的说法,规矩了,就比如说吧,佛告诉我们要去掉分别、妄想、执着,五欲六尘等等,但是我又看到,应该对六道轮回,女人身生厌离心,那这个“厌”还是念头啊,还是妄想啊,是不是听法就听一个人的,看多了反而不好了呢,我看净空法师的法!
展开
 我来答
zuoxiangren
2010-09-19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11万
展开全部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旅困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嫌镇纯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芹咐、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繁星流动0089
2010-09-19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58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2168万
展开全部
原始的念佛方法是思维佛陀的功德,根据佛陀的教导,也可以通过修习四种护卫禅,使自己脱离妄想纷飞的境地。

在《清净道论》的〈说取业处品〉提到两种业处:共通(一切处、普通)业处Sabbatthaka kammaññhàna)和应用(特殊)业处(Pàrihàriya kammaññhàna)。共通业处是指每位禅修者每天必修的禅修课程;应用业处是指依禅修者性行差别而适用的各别禅修方法。共通业处在《清净道论》中,指出为:慈心观和死随念,或者加修不净想。在《清净道论》的〈说地遍品〉和〈安般念〉一节等,提到行者在修习地遍、安那般那念前,先「忆念三宝功德,令心喜悦」。因此,在南传佛教的比丘们,通常每天都必须修习四种保护业处,即佛随念、慈心观、不净观和死随念。
所谓「保护业处」,顾名思义当然是保护行者克服身心障碍,而能安稳地修行。尤其对住在阿兰若的比丘们,更应该修习保护业处,以免生起懈怠、恐惧和遭受非人等干扰。有些禅师建议行者每天在禅修前,对每一种保护业处先各修习约两分钟(共约八分钟),接著才修习自己特定(应用)的业处,当然也可以增加答姿一些时间。
(1)佛随念:行者应先读熟《清净道论》中〈佛随念〉一节佛世尊九种德号(汉译本分段成十种)的意义。修习时忆念:「彼世尊亦即是阿罗汉、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此不断地忆念佛世尊的功德。也可以只取一种德号,如:「阿罗汉、阿罗汉」的忆念。修习佛随念,有种种功德,尤其可以生起喜悦、轻安和坚固的信心,并能克服种种怖畏和恐惧。由於乐是定的近因(亲近的助缘),而喜悦、轻安与乐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先修习佛随念有助於其他业处的开展。
(2)慈心观:如果行者以慈心观为专修业处,则他必须依照《清净道论》所教导的次第,修习五百二十八个安止定。
如果只为修习保护业处,则可以先忆念过做慧去自己所曾证得第三禅的喜乐,或回想自己过去曾经获得最喜悦、最快乐的情景而作意:「愿我幸福快乐」;接著对同寺内的比丘僧伽散播慈心:「愿这些善人幸福快乐」;其次对同境界内(附近)的天人修慈;其次对附近的首领人物修慈;接著对附近的人民修慈;最后对一切有情散播慈心:「愿一切有情幸福快乐。」如果修行时间太短,也可以作意:「愿我幸福快乐」;接著对一切有情散播慈心:「愿一切有情幸福快乐」,并破除界限,扩散至十方,对十方一切有情修慈。
修慈能令人、非人生起柔和之心,使同住者和合共住;天人与非人不但不加恼害,而且如法守护;外护生起信心,如法供给资具;一切行处皆无妨难,不会生起恐惧、怖畏清胡绝之心。此外,修慈还有安眠,安寤,不见恶梦,为人爱敬,为非人爱敬,诸天守护,不为火烧或中毒或刀伤,心得迅速等持,颜色光彩,临终不昏迷,纵不通达上位而得生梵天界等十一种功德。
(3)不净观:不净观有几种修习方法,在此提出两种:一、观想三十二身分的不净:思惟:「我这身体从脚掌以上,头发的顶端以下,以及皮肤为周围,充满种种的不净,即:这身有发、毛、爪、齿、皮、肉、腱、骨、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肠、肠间膜、胃中物、粪、脑、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膏、唾、涕、关节滑液、尿。」这样地观察这身体的三十二部分为不净与厌恶性。
二、观察死尸的十种不净相:其内容有: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行者可作意思惟:「厌恶的膨胀相、厌恶的膨胀相」等方法,依照各人贪行差别,而选择并修习一种死尸的不净相。
修习不净观可以暂时降伏贪欲,不致被贪欲占夺其心而破坏定力,使他能安稳、顺利地修行。
(4)念死:行者可以作意思惟:「我必然会死,我必然会死。」行者思惟生命的无常,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将因寿尽、业尽、生病、车祸等缘,都可能夺去这条脆弱的生命,死亡必将来临。如此修习会生起悚惧感,这种悚惧心能够警策行者不敢太放逸,而能精进地修行。
这四种保护业处详细的修习方法和功德,诸位可以阅读《清净道论》和帕奥禅师讲述的《如实知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三际如一
推荐于2016-11-12 · TA获得超过110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6万
展开全部
选好一个锋键梁你喜欢的佛像,就挂在你念佛的对面,每每念佛时便仔细观看,

久之即印入心中,而后,到了任何时间地点每当念佛时都能随时忆起佛

的相貌。另,重银运点之重点:当睡觉做梦时也能念佛,忆佛相貌时,念佛

法门已有基础。

普通人修行,离不开相,也就是佛像。若真正到了可以离相的境界,亮渗

那时有像无像便无所谓了。

在行者还没有和佛 菩萨相应以前,还是以有像为台阶来修行。

先修有 后修无。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敢跟我斗智斗勇
2010-09-19 · TA获得超过17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4万
展开全部
净土念佛,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不一定要打坐。

还是从一而终吧。 至于你是否着相了。清掘灶。这个念佛就是在着相,而净土法门

就是在念答扮念不忘,直到佛来接引我散携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烦恼即菩提
2010-09-19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52%
帮助的人:2410万
展开全部
如果念佛观想,观想方法《观无量寿经》有描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