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声音的是人类动物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生物之间的交流媒介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电磁波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三)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s。
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少于: S=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vt =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340m/s×0.1s=17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 方法 听到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五)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乐音及三个特征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3、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声源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6、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7、区分乐音的三个特征: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源: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有毒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2、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一切干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
为了不影响睡眠,一般不要超过50dB,
为了不影响工作,一般不要超过70dB,
为了不损害听力,一般不要超过90dB,
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
4、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例:汽车安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植树、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例:戴耳塞)
(七)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1、蝙蝠用来辨路捕食2、超声波测速仪 3、“B超” 4、“声呐”)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1、清洗精密机械 2、粉碎体内结石 3、制成超声加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