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优秀案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一种重要的指标,所以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 教育 案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优秀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篇1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 想象力 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 措施 :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 方法 ,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 儿童 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篇2
一、个案情况
我班有一个叫XXX的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是他的性格却特别暴躁,有时为了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的一句话,就能引发他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例如:一次班内的小竞赛,由于自己的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看到别人获满分时他立刻用手将自己的试卷揉作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还有如果在科任课上老师表扬了哪位同学,他就会想尽办法找那个人的毛病,类似的例子很多,就是说他总认为自己比谁都好,也根本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在任何时刻想到的唯一报复方法就是“打”“骂”,随意顶撞老师,每天看到他的面部表情总是气哄哄地,让大家敢怒而不敢言,都渐渐地疏远他。
二、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1、家庭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送他参加了很多课外辅导班,他的奶奶对他要求也非常严,遇到成绩不理想,家长只会训斥,缺少沟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学校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在以前的学习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做法,老师只要通知家长,便会引发一顿不问任何缘由的打骂训斥,造成思维扭曲。因为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帮助,缺少耐心地与他沟通。而他又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三、辅导过程及效果
1、 家庭教育 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在开学初,我就及时的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及他与父母相处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家长对他多一些关心,能多与他交流。
平时也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尽可能的了解在家里的一些小的进步,同时也把他在学校好的有进步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他的教育也更有信心,同时也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2、班主任、任课老师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对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课任老师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渗透德育。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主动去关心他,拉进和他的心理距离。在与他的谈话中给他讲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让他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介绍他的一些情况,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
发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提供一些 经验 ,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赞美,逐步帮助他克服逆反心理。每个教师要依据他的个性心理特点,为他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我的努力效果不错,发现他渐渐地爱上了这个集体,也经常能从他的嘴里听到夸奖班里其他同学的声音,遇到别人不会的问题他也会细心地给与讲解,脸上少了原有的敌意,恢复了孩子应有的可爱。很多老师和同学们对于他的变化都感到惊讶,多次向我探讨其变化的原因。
看到他的变化,我从心里感到高兴。我针对他学习好这一独特的优势让他担任班级里的学习委员,他担心同学们不会听他的,我鼓励他说: “老师相信凭你的智慧一定会把工作做好,大家也会信服你的。”同时我指出他身上的很多优点增加他的自信,并告诉他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他不仅英语成绩好,而且数学、语文 也同样优秀。 如果你主动和同学们交往,敞开心胸遇事大度些,大家一定会更了解你,从而增进彼此的友情。自从这次谈话后,他工作特别认真,在每天中午的 英语学习 时间,都会提前向老师了解要学的内容,组织大家学习、对发音不准的同学及时纠正,博得了大家的信任。
另外,在一次体育课上,他不小心把同学的眼镜弄坏了,在我的帮助下这件事非常圆满地解决了,第二天他高兴地对我说,他真没想到自己没有挨打。听后我不由得 反思 ,作为家长又怎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用武力来解决呢?况且孩子在一起势必会引发许多纷争,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同时,家长也应相对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处处为孩子做典范,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作用。
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篇3
一、案例介绍: 梁某,男, 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打从他进小学起就不断有家长来学校找我要求不挨着他坐,原因就是他从学前班起行为习惯太差,打人、偷摸别人的东西等。父母离异、孩子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觉得孩子可怜对孩子百般溺爱。爷爷有心脏病、奶奶整天忙于社区老年工作,对孩子不做作业行为时管时不管,方法也存在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只说不导,经常埋怨孩子不用功,但是又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
二、案例分析:
该生缺少父母的爱,渴望引起别人重视,乏自信心、意志薄弱,长期用偷小摸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1、自卑心理
大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批评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可是他们又非常害怕别人对
自己冷嘲热讽,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经过观察,我发现梁某头脑灵活,但上课经常在下面偷偷玩玩具,下课也和成绩差的同学一起玩。他学习习惯很差,作业乱做乱画,早晨经常迟到。
2、偷拿成性
学生道德意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偷东西不是偷,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用时方便一些而已;有同学是因为偷东西成功很有成就感,为了刺激而偷,有的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偷东西小的时候是不晓得,长大了家长也没有注意他偷别人的东西,又不给钱给他买东西,以致他去偷别人的东西自己用。到后来有时就是为了报复成绩好的同学。父母未加注意,孩子总是倾向于满足自己的需要,偶尔的不当行为受到默认,得到强化,以后就会明知故犯,形成盗窃行为。
3、意志薄弱,易受不良习惯影响
有一定上进心,但不能持久,意志薄弱,易受干忧。梁某还喜欢和低年级的一个家庭情况复杂的学生粘在一起偷拿别人的东西,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但是由于他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
4、占有欲望强烈,自我意识浓重
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特地去做不好的事情引起老师的注意,看到别人的成绩好,东西多而眼红,于是,突然偷别人新玩具或学习用品等就成了他感兴趣的事情。
三、辅导策略
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个体发展的“可触摸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寻找根源,改善行为,增强自信
聆听是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首要基本技术。教师必须多方面调查,找学生细心谈话。对于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教师必须客观的对待他,而不能主观的将学生圈定为“小偷”,教师应单独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知道偷窃是耻辱,然后了解他偷窃的动机,消除诱因,并告诉他小偷小摸行为被别人知道了会难以得到他人的信任,要求同学们自律。例如:梁某有一次趁大家都不在教室偷拿了同学二十元钱,我找到他后与他单独进行交谈,刚开始时他怎么也不承认,后来经过反复做工作,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把拿走的钱还了回来。我在班上说这钱是老师捡到的。让同学们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锻炼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小学生往往缺乏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因此在矫正过错行为的过程中容易受外界诱因的干扰,错误行为出现反复。有偷窃习惯的孩子,在新的行为尚未巩固时,当他看见有偷窃机会,又会“不由自主”地行窃。梁某在一次我校外出 社会实践 活动时,出发前我就先告诉他“出去别去摸别人的东西”可到了目的地他却去偷拿超市的东西,被超市逮了个正着,最后我校的俩个老师去超市购物把他带了回来。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 根源所在,谈心、家访、讨论,对小偷小摸行为的同学说一句话。让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能知道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去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在平时,坚持对他进行正面教育,捕捉他的“闪光点”,为他树立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意正确对待他,鼓励他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指导,把受挫的自信心及早地树立起来。在课堂上他回答对了问题我会说“梁某回答得真好啊!上课积极开动脑筋,大家为他鼓掌吧!”。班会课上,在会上,我对同学们说:“梁某这段时间进步很大,请大家为他鼓掌?” 平日里一向受批评的他,居然也享受到老师的肯定,对自已的行为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较大的改善。对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进行矫治,必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开始。让他们认识到偷窃是不正确的、不道德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2、激励学生,激起动力,懂得自爱。
学生都需要进步,《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对梁某进行激励。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梁某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梁某同学„„”渐渐的,梁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班上也有近一年太平了,可有一天课间操大家都去做操了,有几个孩子打扫卫生做操十分钟结束后回到班上又有两个孩子笔袋不见了,笔袋从梁某的书包里翻了出来,这让我感到奇怪“当时梁某去外面做操去了,不在教室里”,通过分析我发现是有孩子在搞恶作剧,有意栽赃梁某,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上对恶作剧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梁某:“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小时不懂事爱搞恶作剧,现在懂事了,是个好孩子”。因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找到生活的乐趣,又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同时让他们能多为别人考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生有了荣誉感,慢慢就会懂得自爱。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当学生出现小偷小摸行为时,教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一种压力。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为家庭所不容,为学校所不许,为社会所不齿的。同时提醒家长注意教育方法,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发现孩子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一定要追查清楚。梁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需要,例如孩子们随着季节更换而买的各类玩具。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家长会上大肆对梁某进行表扬让他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满足,增强自信。
四、结论
偷窃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需要我们全面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所有手段、办法,完善措施、制度,形成校内外齐抓共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切实解决小学生小偷小摸的行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接帮人。通过五年的教育梁某改正了这一行为习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是我们教师任重道远的任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她们成为合格的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篇1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 想象力 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 措施 :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 方法 ,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 儿童 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篇2
一、个案情况
我班有一个叫XXX的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是他的性格却特别暴躁,有时为了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的一句话,就能引发他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例如:一次班内的小竞赛,由于自己的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看到别人获满分时他立刻用手将自己的试卷揉作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还有如果在科任课上老师表扬了哪位同学,他就会想尽办法找那个人的毛病,类似的例子很多,就是说他总认为自己比谁都好,也根本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在任何时刻想到的唯一报复方法就是“打”“骂”,随意顶撞老师,每天看到他的面部表情总是气哄哄地,让大家敢怒而不敢言,都渐渐地疏远他。
二、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1、家庭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送他参加了很多课外辅导班,他的奶奶对他要求也非常严,遇到成绩不理想,家长只会训斥,缺少沟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学校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在以前的学习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做法,老师只要通知家长,便会引发一顿不问任何缘由的打骂训斥,造成思维扭曲。因为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帮助,缺少耐心地与他沟通。而他又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三、辅导过程及效果
1、 家庭教育 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在开学初,我就及时的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及他与父母相处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家长对他多一些关心,能多与他交流。
平时也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尽可能的了解在家里的一些小的进步,同时也把他在学校好的有进步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他的教育也更有信心,同时也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2、班主任、任课老师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对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课任老师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渗透德育。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主动去关心他,拉进和他的心理距离。在与他的谈话中给他讲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让他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介绍他的一些情况,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
发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提供一些 经验 ,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赞美,逐步帮助他克服逆反心理。每个教师要依据他的个性心理特点,为他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我的努力效果不错,发现他渐渐地爱上了这个集体,也经常能从他的嘴里听到夸奖班里其他同学的声音,遇到别人不会的问题他也会细心地给与讲解,脸上少了原有的敌意,恢复了孩子应有的可爱。很多老师和同学们对于他的变化都感到惊讶,多次向我探讨其变化的原因。
看到他的变化,我从心里感到高兴。我针对他学习好这一独特的优势让他担任班级里的学习委员,他担心同学们不会听他的,我鼓励他说: “老师相信凭你的智慧一定会把工作做好,大家也会信服你的。”同时我指出他身上的很多优点增加他的自信,并告诉他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他不仅英语成绩好,而且数学、语文 也同样优秀。 如果你主动和同学们交往,敞开心胸遇事大度些,大家一定会更了解你,从而增进彼此的友情。自从这次谈话后,他工作特别认真,在每天中午的 英语学习 时间,都会提前向老师了解要学的内容,组织大家学习、对发音不准的同学及时纠正,博得了大家的信任。
另外,在一次体育课上,他不小心把同学的眼镜弄坏了,在我的帮助下这件事非常圆满地解决了,第二天他高兴地对我说,他真没想到自己没有挨打。听后我不由得 反思 ,作为家长又怎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用武力来解决呢?况且孩子在一起势必会引发许多纷争,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同时,家长也应相对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处处为孩子做典范,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作用。
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篇3
一、案例介绍: 梁某,男, 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打从他进小学起就不断有家长来学校找我要求不挨着他坐,原因就是他从学前班起行为习惯太差,打人、偷摸别人的东西等。父母离异、孩子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觉得孩子可怜对孩子百般溺爱。爷爷有心脏病、奶奶整天忙于社区老年工作,对孩子不做作业行为时管时不管,方法也存在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只说不导,经常埋怨孩子不用功,但是又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
二、案例分析:
该生缺少父母的爱,渴望引起别人重视,乏自信心、意志薄弱,长期用偷小摸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1、自卑心理
大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批评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可是他们又非常害怕别人对
自己冷嘲热讽,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经过观察,我发现梁某头脑灵活,但上课经常在下面偷偷玩玩具,下课也和成绩差的同学一起玩。他学习习惯很差,作业乱做乱画,早晨经常迟到。
2、偷拿成性
学生道德意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偷东西不是偷,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用时方便一些而已;有同学是因为偷东西成功很有成就感,为了刺激而偷,有的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偷东西小的时候是不晓得,长大了家长也没有注意他偷别人的东西,又不给钱给他买东西,以致他去偷别人的东西自己用。到后来有时就是为了报复成绩好的同学。父母未加注意,孩子总是倾向于满足自己的需要,偶尔的不当行为受到默认,得到强化,以后就会明知故犯,形成盗窃行为。
3、意志薄弱,易受不良习惯影响
有一定上进心,但不能持久,意志薄弱,易受干忧。梁某还喜欢和低年级的一个家庭情况复杂的学生粘在一起偷拿别人的东西,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但是由于他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
4、占有欲望强烈,自我意识浓重
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特地去做不好的事情引起老师的注意,看到别人的成绩好,东西多而眼红,于是,突然偷别人新玩具或学习用品等就成了他感兴趣的事情。
三、辅导策略
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个体发展的“可触摸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寻找根源,改善行为,增强自信
聆听是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首要基本技术。教师必须多方面调查,找学生细心谈话。对于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教师必须客观的对待他,而不能主观的将学生圈定为“小偷”,教师应单独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知道偷窃是耻辱,然后了解他偷窃的动机,消除诱因,并告诉他小偷小摸行为被别人知道了会难以得到他人的信任,要求同学们自律。例如:梁某有一次趁大家都不在教室偷拿了同学二十元钱,我找到他后与他单独进行交谈,刚开始时他怎么也不承认,后来经过反复做工作,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把拿走的钱还了回来。我在班上说这钱是老师捡到的。让同学们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锻炼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小学生往往缺乏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因此在矫正过错行为的过程中容易受外界诱因的干扰,错误行为出现反复。有偷窃习惯的孩子,在新的行为尚未巩固时,当他看见有偷窃机会,又会“不由自主”地行窃。梁某在一次我校外出 社会实践 活动时,出发前我就先告诉他“出去别去摸别人的东西”可到了目的地他却去偷拿超市的东西,被超市逮了个正着,最后我校的俩个老师去超市购物把他带了回来。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 根源所在,谈心、家访、讨论,对小偷小摸行为的同学说一句话。让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能知道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去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在平时,坚持对他进行正面教育,捕捉他的“闪光点”,为他树立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意正确对待他,鼓励他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指导,把受挫的自信心及早地树立起来。在课堂上他回答对了问题我会说“梁某回答得真好啊!上课积极开动脑筋,大家为他鼓掌吧!”。班会课上,在会上,我对同学们说:“梁某这段时间进步很大,请大家为他鼓掌?” 平日里一向受批评的他,居然也享受到老师的肯定,对自已的行为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较大的改善。对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进行矫治,必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开始。让他们认识到偷窃是不正确的、不道德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2、激励学生,激起动力,懂得自爱。
学生都需要进步,《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对梁某进行激励。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梁某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梁某同学„„”渐渐的,梁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班上也有近一年太平了,可有一天课间操大家都去做操了,有几个孩子打扫卫生做操十分钟结束后回到班上又有两个孩子笔袋不见了,笔袋从梁某的书包里翻了出来,这让我感到奇怪“当时梁某去外面做操去了,不在教室里”,通过分析我发现是有孩子在搞恶作剧,有意栽赃梁某,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上对恶作剧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梁某:“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小时不懂事爱搞恶作剧,现在懂事了,是个好孩子”。因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找到生活的乐趣,又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同时让他们能多为别人考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生有了荣誉感,慢慢就会懂得自爱。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当学生出现小偷小摸行为时,教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一种压力。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为家庭所不容,为学校所不许,为社会所不齿的。同时提醒家长注意教育方法,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发现孩子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一定要追查清楚。梁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需要,例如孩子们随着季节更换而买的各类玩具。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家长会上大肆对梁某进行表扬让他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满足,增强自信。
四、结论
偷窃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需要我们全面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所有手段、办法,完善措施、制度,形成校内外齐抓共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切实解决小学生小偷小摸的行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接帮人。通过五年的教育梁某改正了这一行为习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是我们教师任重道远的任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她们成为合格的健康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