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54章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06-16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9万
展开全部
第54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之解字

善,擅长,巧于,脱,脱落,辍,停下,丰,丰满,厚重,普,普及,广泛

之说文

优秀的建设是不会被拔除的,擅长拥抱是不会脱落的。子孙通过祭祀就不会失掉传统。自身修行,德性真切,全家修行,德性余及,全乡修行,德性长久,邦国修行,德性丰厚,天下同修,德性普及。所以,自身看自身,家庭看家庭,本乡看本乡,本帮看本帮,天下看天下。我如何知道天下的状况呢?就是如此。

之论理

优秀的建筑拆不掉,正确的拥抱不脱落,子孙的祭祀不停止,都是因为有道,符合天理大道;这三项事物都穿越时代的,具有历史和未来的,因为有价值,有作用,有意义,而且是当时有,现在有,将来一定还会有的。所以,搞一个建筑,有一门手艺,养一种家风,必须上善若水,必须久经考验,必须价值丰厚,那也一定是符合天理大道。

守道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积德,积德就是崇尚自然的程度,积累厚重之德,方能承载天下万物。全身投入而修得真德,厚德和玄德。家乡修为,德行成风,全国修行,德性普及;则天人守道,人神和谐,物宝天华,百祸不殆。以身推人,以人律己,以乡看邦,以邦观天下,就能知兴衰。

之讲事

看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就看门前的大树多少年,看城市的建筑几百年,看生活传统多少辈,看民众的手艺多少代;这些都代表了地区的和平,文化的传承,思想的觉悟,对天理大道的认知程度,对价值体系的维护程度。

罗马,巴黎,伦敦,苏黎世,日内瓦,到处都是古老的建筑,悠久的雕塑,经常看到传统的习俗,祖传的工艺,历史的文化,这就证明了那里的人民,英雄,国王,当年很有智慧,很有境界;后来的,非常开明,理智,包容;很少开展除四害,破四旧,横扫一切,消灭所有的愚昧,鲁莽和凶残活动,运动,浪潮。没有传承的民族,是肤浅的,幼稚的,没有创造的民族,也不会给历史留下遗产,都是身死人亡,烟消云散;而优秀的人们,都是死而不亡,寿比南山,有的甚至万寿无疆,

大师组建的不会被去除,能人拥有的不会丢失掉,子孙通过祭祀就不会失掉传统。自身修行,德性真切,全家修行,德性富余,全乡修行,德性长久,全国修行,德性丰满,全民修行,德性普及。所以,用个人的德行看个人的状况,用家庭的德行看家庭的状况,用全乡的德行看全乡的状况,用国家的德行看国家的状况,用全民的德行看全民的状况,我如何知道天下的状况呢?就是如此。

小到拆迁换人,中到改行创业,大到造反革命,都说明当初起心动念的那些人,多数都是智能平庸,心念贪恋,他们的构思和设计都有致命缺陷的,都是无法持久的;总之,一定是出自心念和贪欲的,而非天道和命理的。

智能低劣就不要起心动念,而是循规蹈矩;自私自利就不要管理公务,否则害人害己。德行就是遵循天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善良就是不以自身的欲望和利益为出发点,智慧就是对天理大道的认知和领悟。

若想创新改革,首先想到的不是胜利后的辉煌,而是失败后的患难,遇到缺点和弊端,首先要做的是宽容和忍受,用耐心和责任去缓慢地改良,逐步地完善,而不是改造和革命。

喜欢拆迁的,必然被拆迁,喜欢造反的,必然被造反;相信天理,长期积累,缓慢演化,就是有道德的人。

之应用

管理公司,经营产品,维护团队,最重要的思考就是持久性,稳定性,有效性,开创的思想,设立的制度,建立的系统,树立的文化,尽量要做到“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尽量要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未来意义,那就必须放弃欲望贪念,遵循天理大道,符合民心自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