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经》

 我来答
好声音1718
2022-07-02 · TA获得超过66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关于《易经》

学习《易经》,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把《易经》当经来读,则易学。若是把《易经》当做推演命运之学,则难学。秦汉以后,统治阶级为了一定的目的性,把儒学改的支离破碎,到了魏晋时期,礼学只重视外表,不重视本质,导致推崇儒学的魏晋名士们开始对政治绝望,开始变得放荡不羁,形成一种病态的魏晋风骨,甚至结合《老子》、《庄子》和《易经》演变出了玄学,话是越说越玄,也是越来越难懂。

《易经》中的卦代表的是天地万物、水火风雷、山川河泽。八卦:乾qián(天)、坤kūn(地)、震zhèn(雷)、巽xùn(风)、坎kǎn(水)、离lí(火)、艮gèn(山)、兑duì(泽)

人类处于天地自然之中,要不断向自然万物学习,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学习天,才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学习地,才有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学习风,才会有风气、风俗、风骨、风化、风度、风范……

学习雷,才有正义、果断、坚定

学习水,才有持之以恒,谦逊礼让

学习火,才有炙热的情怀,才有光明,希望

学习山,才有稳重,坚定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习泽,才有恩泽、仁慈

天地无常,阴阳有变,水火无情。万事万物都不是永恒的,是时时在变化的。人们在向万事万物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时时关注它的变化,学习对人类发展有利的一面,舍弃有害的一面,在有利和有害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易经》的“易”字,本义就是变化。在万事万物的变化中找到这个平衡点,儒家叫做“中庸”。

孔子说:“洁净精微,《易》教也”,洁净精微就是要人们保持内心洁净,养成洞察细微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才能观察自热现象,观察社会现象,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实现人类自我的提升。

洞察细微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孔子曰:“《易》之失,贼。”“贼”是伤害之意,因为洞察细微,若是不能保持内心洁净,就会窥人隐私,伤害别人。所以孔子又说:“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做到内心洁净,洞察细微,却不去伤害别人,这是精深《易》了。

卦爻[yáo]是《易经》的基本因素,分阳爻和阴爻。因为伏羲创造八卦还在仓颉造字之前,所以卦爻其实就是人们当时发明的一种符号,如同象形文字,比如:“-”代表阳,“--”代表阴。天、地、风、雷、水、火、山、泽是上古时期人类常见的,就用不同的符号来代替它们。

随着人类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不断增加,涉及到狩猎、旅行、经商、婚姻、争讼、战争、饮食、享祀、孕育、疾病、农牧等内容。文王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对应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根据卦辞和爻辞来决定自己的言行。(注:可以把卦辞看做纲领,爻辞看做细则。《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总为三百八十六爻。)

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得以普及,《易经》的推演越来越丰富多彩。秦汉以后,国家政权由分封制转为帝制时代,国家权力逐渐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再也没有人能约束皇帝的权利。为了不让皇帝胡作非为,大贤们开始有意识的宣扬天地鬼神之说,皇帝信了,百姓们也信了,文化的根本却丢了,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学识浅薄的后人开始相信命运和鬼神了,《易经》的一个分支也逐渐演变成功利迷信,推演算命之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