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一个认识了12年的朋友,前晚与我约饭。她做工程预算,老公接的也是大项目,家庭年入百万,可以说不愁钱。
但她最近做了一件事,身边的亲朋都想远离她。
老妈责备自己,两个女儿对妈妈的行为更是十分不适应,整天哭闹不停,她说自己整个状态近乎崩溃。
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瞎折腾什么呢?
原来她最近加入了一个电商项目,就是说服身边的人入会员。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可以在家里完成所有交易闭环。可是,身边人都不赞同。
她与我聊起这事时,显然已过煎熬期。
她说那是一段让她终身难忘的日子, 众人不看好,而内心极其渴望被认可 。我问她,有没有想过放弃。她坚定的摇头“从头到尾我都只想抗争 , 越是不看好我,我内心想要坚持的欲望更为强烈。”
暂不论事情的对与错。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她说, 越是不被看好,她越想争取。
我有一个堂弟,小时候沉迷于一款游戏不可自拔,他爸担心影响学业便加倍阻止。可越是如此,他越发放不下游戏。
你觉得不好,我偏偏要做给你看。
他爸后来找了一位专家解惑,专家告诉他,能否先冷静思考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
一问才知道,孩子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了。
孩子说,因为一次上课开小差,所以没听懂课程内容,也就没跟上进度。后来作业也不会做,考试更不必说。
于是他开始用游戏麻痹自我,忘却暂时的担忧与烦恼。
他爸虽然阻止他玩游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他学习的问题。
我们大多时候 只看到问题的浅层一面,所以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就拿我这朋友来说,身边的朋友之所以不赞同,是因为不了解她背后的动机。这无形中就加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差点导致精神崩溃。
一直以来她都希望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可作为一名两个孩子的妈妈,加之她工作本身的繁重压力,以及老公创业需要她的支持,所以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辞职回家协夫带娃。
她内心真实的声音,没有喊出来。 她想做她真正热爱的。当现实无法满足,她便从这件事上找价值找可以让自己闪光的点....
其实,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
对于这事是否可行,我保持中立。
我想问的是, 做直销的人千千万,为何偏偏她就不能?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一位家庭条件优越又精明能干的人,怎么会去做这种为了几百块钱拉人入会,不吃不喝不管不顾,喉咙沙哑甚至失声的事情。
不理解, 怎么会是她? 人们总是以为她就应该是怎样,而当她不是你认为的样子,你就会不理解不认同不支持。因为她没有活着你想要的样子。
她应该要活成你想象的样子吗?
我们总会带着预设与成见看待他人。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很多人说,女人到了30岁就应该要结婚生子,如果没有,就一定各种猜测,各种不理解。
我原来一个同事,三十五岁还没找男朋友,爸妈成天催婚,一到逢年过节就安排各种相亲。但她坚持过自己想要生活,她说,非常享受这样的状态。但是,该承担的责任,她也能承当。比如, 赡养父母的能力是否具备,年老后如何保护自己。
所以,好不好,只有她自己知道。
人内心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它挡住真实,你看不到,就以为不存在。
该如何找到真相呢?
/首先/
尽可能放下预设与成见。
《魔鬼经济学》一书中也介绍道, 成年人脑袋里有太多的条条框框, 这成了我们认知世界和自我突破的巨大障碍。
曾经有一项实验表明,对世界顶尖运动员 谎报一个虚高的世界纪录,会让他们在比赛中的成绩更好。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自动车选手在健身自行车上,以自己能够达到的极限速度蹬4000米,并把运动过程录下来。
然后要求选手们看着自己上一次的运动录像,重复这个任务,只不过,研究人员 暗中调快了录像的播放速度。
结果,选手们 都能跟上这个比自己的“极限速度”更快的速度。
所以有运动专家说,对突破成绩而言, “大脑才是最关键的器官,而不是心和肺。 ” 然而,突破大脑已有的预设和成见是很难的,会很容易受到预设和成见的干扰。
我们要 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减少成见带来的认知障碍。
就拿我自己来说,有一段时间我写的文案总被修改,我认为一定是客户不懂广告,倚仗自己是甲方,就可以任意挑我的毛病,于是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
可当多次被打回重新修改时,这给我造成了改稿所耗时间的困扰。于是,我就去请教一个文案老师。
他的一句话彻底将我打醒: 你认为客户是甲方,在为难你。所以你听不进他的建议,这是成见。
我开始认真思考他的建议,渐渐发现客户的一些批评不无道理。于是,我要求自己站在客户的角度修改稿子,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的稿子就很少有被打回,即便是修改,也是一些细微处的调整。
所以,尽可能放下成见,思考问题的本质,才能真正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
将问题简化,从小问题着手。
浅显思考,从小处着手,而不是一上来就提一些大而无当的问题。
比如我那个被催婚的同事,如果不放大到超龄影响家庭未来的幸福,仅仅从细微处了解她,经营着自己的培训公司,管理一批公司的员工,实现商业价值。
在她看来,生活已经足够美好。
作为家长,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儿女真正过的快乐吗?从快乐这一个点来考虑问题,就不会那么焦虑,或许当女儿没有了催婚压力,反而能够找到自己合理的人生规划。
大问题往往是由大量错综复杂的小问题构成的, 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更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
同时,在小问题上取得改进和突破,比一上来就要扭转全局容易得多。
比如一个学校里,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位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暂且把这些学生叫作“问题学生”。 如果问,怎样提高“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是个大问题 ,涉及到学生本人的智力、心理、性格以及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等一系列因素。
但是,教育学家们容易 忽略一个很小的因素,那就是学习成绩和学生视力之间的关系。 据调查,高达60%的“问题学生”都有视力问题。其中的逻辑是,如果你看不清黑板,上课就跟不上,就更容易开小差,成绩落后,就成为了所谓的“问题学生”。
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给这些视力有问题的学生配上眼镜就行了。
再比如,文中开头讲的我堂弟打游戏,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他自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玩游戏了。
如果没有找到正确解,就会适得其反 。
人的认知,会受限于诸多因素。
比如所处环境、所摄知识,以及所处的角色与立场,从而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会跟着不一样。
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项羽当年的乌江自刎,支持与反对声并存。有李清照的“至今思项与不肯过江东”,也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总有另立山头分庭抗礼的那一天。”
站在项羽的角度,他认为风骨豪情是第一位,所以你凭什么觉得他要逃走呢?而站在反对者的角度,他认为活着才有希望,否则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也有道理。
所以,他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不一样,行为也就不一样。 不管旁人怎么理解,都只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近期热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里,主角马晧然因被人陷害,导致他所设计的桥梁忽然崩塌。
身边所有人认为他一定是收受贿赂,包括妻子,在他入狱不久便提出离婚。邻居们对他冷眼相对,导致他一度找不到住的地方,教导主任对他的成见,更是差点让儿子没能继续上学。
可马皓文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与教导主任斗智斗勇,通过自己的学识与智慧找到工作,成功地培养出优秀的儿子。
再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被误会为了活命而逃走。
当质疑与辱骂声肆起,甚至在他杀敌之时,总会面临内部人的阻拦。
面对不理解,他依然坚守内心准则与目标,直到他排除万难不惜性命安危,成功守护长安城老百姓,众人才开始认可他。
即便重重困难,可他们都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说回我这个做电商直销的朋友,不管她最后能否成功,她至少勇敢做自己,并为之努力。有时候 我们认为的毫无价值,她会义无反顾 。
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拨开迷雾,减少成见,看到真实。
另一方面,面对内心有成见的人,我们也不要埋怨,要 理解并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
同时,永远不要被成见绑住,勇敢做最真实的自己。
(完)
感谢阅读,谢谢你对水米的关注,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但她最近做了一件事,身边的亲朋都想远离她。
老妈责备自己,两个女儿对妈妈的行为更是十分不适应,整天哭闹不停,她说自己整个状态近乎崩溃。
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瞎折腾什么呢?
原来她最近加入了一个电商项目,就是说服身边的人入会员。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可以在家里完成所有交易闭环。可是,身边人都不赞同。
她与我聊起这事时,显然已过煎熬期。
她说那是一段让她终身难忘的日子, 众人不看好,而内心极其渴望被认可 。我问她,有没有想过放弃。她坚定的摇头“从头到尾我都只想抗争 , 越是不看好我,我内心想要坚持的欲望更为强烈。”
暂不论事情的对与错。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她说, 越是不被看好,她越想争取。
我有一个堂弟,小时候沉迷于一款游戏不可自拔,他爸担心影响学业便加倍阻止。可越是如此,他越发放不下游戏。
你觉得不好,我偏偏要做给你看。
他爸后来找了一位专家解惑,专家告诉他,能否先冷静思考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
一问才知道,孩子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了。
孩子说,因为一次上课开小差,所以没听懂课程内容,也就没跟上进度。后来作业也不会做,考试更不必说。
于是他开始用游戏麻痹自我,忘却暂时的担忧与烦恼。
他爸虽然阻止他玩游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他学习的问题。
我们大多时候 只看到问题的浅层一面,所以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就拿我这朋友来说,身边的朋友之所以不赞同,是因为不了解她背后的动机。这无形中就加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差点导致精神崩溃。
一直以来她都希望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可作为一名两个孩子的妈妈,加之她工作本身的繁重压力,以及老公创业需要她的支持,所以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辞职回家协夫带娃。
她内心真实的声音,没有喊出来。 她想做她真正热爱的。当现实无法满足,她便从这件事上找价值找可以让自己闪光的点....
其实,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
对于这事是否可行,我保持中立。
我想问的是, 做直销的人千千万,为何偏偏她就不能?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一位家庭条件优越又精明能干的人,怎么会去做这种为了几百块钱拉人入会,不吃不喝不管不顾,喉咙沙哑甚至失声的事情。
不理解, 怎么会是她? 人们总是以为她就应该是怎样,而当她不是你认为的样子,你就会不理解不认同不支持。因为她没有活着你想要的样子。
她应该要活成你想象的样子吗?
我们总会带着预设与成见看待他人。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很多人说,女人到了30岁就应该要结婚生子,如果没有,就一定各种猜测,各种不理解。
我原来一个同事,三十五岁还没找男朋友,爸妈成天催婚,一到逢年过节就安排各种相亲。但她坚持过自己想要生活,她说,非常享受这样的状态。但是,该承担的责任,她也能承当。比如, 赡养父母的能力是否具备,年老后如何保护自己。
所以,好不好,只有她自己知道。
人内心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它挡住真实,你看不到,就以为不存在。
该如何找到真相呢?
/首先/
尽可能放下预设与成见。
《魔鬼经济学》一书中也介绍道, 成年人脑袋里有太多的条条框框, 这成了我们认知世界和自我突破的巨大障碍。
曾经有一项实验表明,对世界顶尖运动员 谎报一个虚高的世界纪录,会让他们在比赛中的成绩更好。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自动车选手在健身自行车上,以自己能够达到的极限速度蹬4000米,并把运动过程录下来。
然后要求选手们看着自己上一次的运动录像,重复这个任务,只不过,研究人员 暗中调快了录像的播放速度。
结果,选手们 都能跟上这个比自己的“极限速度”更快的速度。
所以有运动专家说,对突破成绩而言, “大脑才是最关键的器官,而不是心和肺。 ” 然而,突破大脑已有的预设和成见是很难的,会很容易受到预设和成见的干扰。
我们要 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减少成见带来的认知障碍。
就拿我自己来说,有一段时间我写的文案总被修改,我认为一定是客户不懂广告,倚仗自己是甲方,就可以任意挑我的毛病,于是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
可当多次被打回重新修改时,这给我造成了改稿所耗时间的困扰。于是,我就去请教一个文案老师。
他的一句话彻底将我打醒: 你认为客户是甲方,在为难你。所以你听不进他的建议,这是成见。
我开始认真思考他的建议,渐渐发现客户的一些批评不无道理。于是,我要求自己站在客户的角度修改稿子,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的稿子就很少有被打回,即便是修改,也是一些细微处的调整。
所以,尽可能放下成见,思考问题的本质,才能真正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
将问题简化,从小问题着手。
浅显思考,从小处着手,而不是一上来就提一些大而无当的问题。
比如我那个被催婚的同事,如果不放大到超龄影响家庭未来的幸福,仅仅从细微处了解她,经营着自己的培训公司,管理一批公司的员工,实现商业价值。
在她看来,生活已经足够美好。
作为家长,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儿女真正过的快乐吗?从快乐这一个点来考虑问题,就不会那么焦虑,或许当女儿没有了催婚压力,反而能够找到自己合理的人生规划。
大问题往往是由大量错综复杂的小问题构成的, 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更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
同时,在小问题上取得改进和突破,比一上来就要扭转全局容易得多。
比如一个学校里,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位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暂且把这些学生叫作“问题学生”。 如果问,怎样提高“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是个大问题 ,涉及到学生本人的智力、心理、性格以及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等一系列因素。
但是,教育学家们容易 忽略一个很小的因素,那就是学习成绩和学生视力之间的关系。 据调查,高达60%的“问题学生”都有视力问题。其中的逻辑是,如果你看不清黑板,上课就跟不上,就更容易开小差,成绩落后,就成为了所谓的“问题学生”。
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给这些视力有问题的学生配上眼镜就行了。
再比如,文中开头讲的我堂弟打游戏,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他自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玩游戏了。
如果没有找到正确解,就会适得其反 。
人的认知,会受限于诸多因素。
比如所处环境、所摄知识,以及所处的角色与立场,从而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会跟着不一样。
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项羽当年的乌江自刎,支持与反对声并存。有李清照的“至今思项与不肯过江东”,也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总有另立山头分庭抗礼的那一天。”
站在项羽的角度,他认为风骨豪情是第一位,所以你凭什么觉得他要逃走呢?而站在反对者的角度,他认为活着才有希望,否则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也有道理。
所以,他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不一样,行为也就不一样。 不管旁人怎么理解,都只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近期热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里,主角马晧然因被人陷害,导致他所设计的桥梁忽然崩塌。
身边所有人认为他一定是收受贿赂,包括妻子,在他入狱不久便提出离婚。邻居们对他冷眼相对,导致他一度找不到住的地方,教导主任对他的成见,更是差点让儿子没能继续上学。
可马皓文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与教导主任斗智斗勇,通过自己的学识与智慧找到工作,成功地培养出优秀的儿子。
再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被误会为了活命而逃走。
当质疑与辱骂声肆起,甚至在他杀敌之时,总会面临内部人的阻拦。
面对不理解,他依然坚守内心准则与目标,直到他排除万难不惜性命安危,成功守护长安城老百姓,众人才开始认可他。
即便重重困难,可他们都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说回我这个做电商直销的朋友,不管她最后能否成功,她至少勇敢做自己,并为之努力。有时候 我们认为的毫无价值,她会义无反顾 。
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拨开迷雾,减少成见,看到真实。
另一方面,面对内心有成见的人,我们也不要埋怨,要 理解并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
同时,永远不要被成见绑住,勇敢做最真实的自己。
(完)
感谢阅读,谢谢你对水米的关注,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