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回答高分。要一单元,经济生活!!!
我的邮箱694075594@qq.com越多越好,不管几单元的都要。其他也要,比如,地理生物历史政治...
我的邮箱
694075594@qq.com
越多越好,不管几单元的都要。其他也要,比如,地理生物历史政治 展开
694075594@qq.com
越多越好,不管几单元的都要。其他也要,比如,地理生物历史政治 展开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 5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
①通货膨胀: 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7.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8.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9.汇率变化P10
100美元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汇率下跌=美元贬值
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P11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P12、13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
3.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了生产者必须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5页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如何理解“需求有弹性,弹性各不同?
6.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不同(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含义
7.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 ;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是基础和前提 和 物价总体水平)
2.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
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P21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影响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5.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如何评价?(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 5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
①通货膨胀: 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7.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8.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9.汇率变化P10
100美元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汇率下跌=美元贬值
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P11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P12、13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
3.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了生产者必须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5页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如何理解“需求有弹性,弹性各不同?
6.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不同(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含义
7.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 ;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是基础和前提 和 物价总体水平)
2.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
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P21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影响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5.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如何评价?(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知识点一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用于交换:既指正在交换,也指市场中待售的物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a.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性质: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价值:a.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性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形成,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物物交换中,卖与买是同时进行的。
知识点二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原因: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有价值。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知识点三 纸币
1.a.概念: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b.本质:价值符号(货币符号)没有价值,不具备价值尺度的职能。
2.使用价值: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但不等于货币。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导致通货紧缩。
4.优点: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知识点一 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1.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用纸币完成经济来往和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
2.信用卡的优点: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4.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5.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本币汇率上升,外币贬值,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利于进口)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知识点一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用于交换:既指正在交换,也指市场中待售的物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a.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性质: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价值:a.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性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形成,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物物交换中,卖与买是同时进行的。
知识点二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原因: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有价值。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知识点三 纸币
1.a.概念: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b.本质:价值符号(货币符号)没有价值,不具备价值尺度的职能。
2.使用价值: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但不等于货币。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导致通货紧缩。
4.优点: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知识点一 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1.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用纸币完成经济来往和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
2.信用卡的优点: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4.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5.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本币汇率上升,外币贬值,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利于进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