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水成冰的结论是什么?
展开全部
点水成冰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复制的,以此来不断的重现,而能够实现点水成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过饱和溶液因不稳定性而产生的。
一、点水成冰的原理
点水成冰的出现是由于过饱和溶液因不稳定性而产生的。醋酸钠的热饱和溶液在不受扰动下冷却,结晶作用往往不会发生。这种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是一种介稳体系,本身虽然是不稳定体系,但是尚能存在。当搅动此溶液或加入溶质的“籽晶”,即能析出过量溶质的结晶。
一、点水成冰的原理
点水成冰的出现是由于过饱和溶液因不稳定性而产生的。醋酸钠的热饱和溶液在不受扰动下冷却,结晶作用往往不会发生。这种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是一种介稳体系,本身虽然是不稳定体系,但是尚能存在。当搅动此溶液或加入溶质的“籽晶”,即能析出过量溶质的结晶。

2024-07-16 广告
要将油滴分散到水中并防止其分层,关键在于降低油滴的表面张力,使其能够稳定地分散在水相中。这通常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实现,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使油滴能够更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此外,适当的搅拌也有助于油滴的均匀分散。通过这些方法,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赫普菲乐提供
展开全部
水结成冰的原理是物理现象凝固。许多液体在凝固时会结晶,形成晶体的固体。
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目前已知的液体几乎都可以在低温时凝固成为固体,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压下在绝对零度时仍为液体,需加压才能凝固为固体。
许多液体在凝固时会结晶,形成晶体的固体。结晶的过程是一阶的热力学相变化,在液态固态共存的期间,系统的平衡温度不变,等于凝固点。结晶主要包括二个现象,成核和晶体生长。
扩展资料:
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液体,纯净的水不易导电,在常压下水的凝固点(冰点)是0℃,沸点是100℃。
在4℃时,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为1克,此时密度最大.将水冷却到0℃,可以结成冰而体积增加,它的体积为原来的1.09倍。如果加热到100℃,使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加1600多倍。
水对很多物质的溶解能力很强。水中含有溶解的空气,水中生物的生活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目前已知的液体几乎都可以在低温时凝固成为固体,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压下在绝对零度时仍为液体,需加压才能凝固为固体。
许多液体在凝固时会结晶,形成晶体的固体。结晶的过程是一阶的热力学相变化,在液态固态共存的期间,系统的平衡温度不变,等于凝固点。结晶主要包括二个现象,成核和晶体生长。
扩展资料:
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液体,纯净的水不易导电,在常压下水的凝固点(冰点)是0℃,沸点是100℃。
在4℃时,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为1克,此时密度最大.将水冷却到0℃,可以结成冰而体积增加,它的体积为原来的1.09倍。如果加热到100℃,使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加1600多倍。
水对很多物质的溶解能力很强。水中含有溶解的空气,水中生物的生活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水融化成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原理是溶解热的影响。用硝酸铵溶解水的过程会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液体的温度,水会形成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熔点 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11(水体积最小时为4℃)。冰的熔点与压强存在着一种关系:在2200大气压以下,冰的熔点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但非常不明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点水成冰是一个常见现象,其原理是溶解热效应,用硝酸铵溶解水中过程会吸热,使得液体温度降低,水就结成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