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2001 年4月,中国与东盟成立了自贸区联合研究小组,并于当年10月提交研究报告,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决策的依据。联合研究小组“根据GTAP模型的测算,如果双方建成自由贸易区,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长55.1%。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GD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东盟国家的GDP增幅为0.9%,总量增长54亿美元;而中国的增幅为0.3%,总量增长为22亿美元”。
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2001年11月,“10+1”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
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1月1日建成,惠及19亿人。
编辑本段
产生原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
中国与东盟关系密切发展的需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建自贸区的良好基础。
一是,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
二是,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
三是,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着对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
四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相互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尤其是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相互间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积极发展和密切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建立自贸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促使
1997年,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中国政府顶住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帮助东盟国家最终克服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表现出的负责任邻国的风范赢得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
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因而选择和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必然而积极的选择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第二阶段
(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即东盟越、老、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第三阶段
(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
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2001年11月,“10+1”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
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1月1日建成,惠及19亿人。
编辑本段
产生原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
中国与东盟关系密切发展的需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建自贸区的良好基础。
一是,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
二是,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
三是,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着对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
四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相互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尤其是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相互间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积极发展和密切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建立自贸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促使
1997年,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中国政府顶住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帮助东盟国家最终克服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表现出的负责任邻国的风范赢得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
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因而选择和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必然而积极的选择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第二阶段
(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即东盟越、老、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第三阶段
(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