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指的是什么人(白月光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你的生命中有“白月光”吗?所谓白月光,指的是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一直在心上,却不在身旁。明明知道不能拥有,但就是不能从心头抹去,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情结呢?
影视剧里让人恋恋不忘的“白月光”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男主角身边从来都不缺少各式各样的女子,郭靖有黄蓉和华筝,
令狐冲有任盈盈和岳灵珊,
但真正能用张爱玲笔下的“朱砂痣”与“白月光”进行比较的,恐怕只有张无忌身边的周芷若和赵敏了。她们俩,一个灿若玫瑰,一个秀若兰芝,而周芷若,就是张无忌心头永远的白月光。
在幼年时,周芷若对张无忌的照拂,让他心心念念了很多年,而那块属于周芷若的帕子,他都始终带在身边,珍而重之。
从小就尝遍人情冷暖的张无忌,小时候得到的温暖太少,所以别人给予的一丁点恩情,都会让他感天动地,而这正是他如此挂念周芷若的原因。但后来,这片白月光终究还是没能经受住现实的考验。
同样,在《甄嬛传》里,也有一位从未露面,但引发了观众遐想的纯元皇后,在皇上眼里的她,容貌极美,通晓诗书,多才多艺,甄嬛就是因为长得像她,从宫中选秀中脱颖而出。当甄嬛穿上纯元皇后的旧衣时,皇上一时恍惚,将她错认成了纯元皇后。
到最后,甄嬛才知道,皇上不过是将对“白月光”纯元皇后的爱,寄托到了她的身上而已。
为什么会有“白月光情结”?
这几年,“白月光”变成了一个流行词,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永远也无法拥有,但始终念念不忘的人。而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常说的“白月光情结”其实和以下三种心理因素有关。
欲望
大多数哪怕是已经拥有了伴侣的人,也或多或少会对另一些人、另一种生活怀有憧憬。而当这种憧憬过于强烈时,“白月光”的存在,就能让人们用幻想的形式去在一定程度上,从一个稳定的对象身上获得欲望的满足。心理学家认为,欲望的关键词是“未知的”、“陌生的”和“危险的”,正是因为不可预测,才格外吸引人。
而伴侣的关键词则是“已知的”、“熟悉的”和“安心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在现实关系中同时汲取亲密和欲望层面的满足,作为欲望载体的“白月光”,实际上也能给现实中的亲密关系带来一种微妙的平衡。
对熟悉感的逃离
人是矛盾的。我们既需要熟悉感,又想要逃离这种熟悉感,而这种让人无聊、乏味的熟悉感,并不是来自外界的人和事,而恰恰来自我们自身。所以,人们怀念自己的“白月光”,既是对身边熟悉的一切的逃避,也是对当下的自己的逃避。
因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白月光”,看不到自己身上熟悉的、无趣的一面,又是因为拥有这份特殊而遥远的情感寄托,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会完全陷入到日常的琐碎和平庸当中。
对无回报的爱的追求
前面说到了,人们对“白月光”的感情往往是单方面的。即使在情感上获得了对方的回应,两个人也肯定会因为某些现实原因而不能在一起。而不求回报地爱着一个人这件事,本身也能带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女主角魏璎珞对于傅恒来说,就是一个爱而不得的“白月光”,终其一生,傅恒都在默默地陪伴着她。
如果真的和白月光在一起,又会怎么样呢?
“距离”,是所有白月光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月亮,本身就是我们每个夜晚都能看见,却触碰不到的存在。所以有人说,白月光是一个理想化自我的载体,这意味着它必须和充满瑕疵的现实隔离开来。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正是因为有这种距离的存在,让他们的念念不忘成了一件非常安全的事。人们之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惦记一个不在身边的,没有和自己处在关系中的人,并且无限地抬高、重视对方,无非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担当的风险是很微小的,无非就是他不属于自己。
但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就不一样了,如果要重视,就意味着人们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阻碍,显然要比远远地爱着“白月光”麻烦得多。
所以,白月光是人们为了逃避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而产生的理想化投射,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是始终和我们存在着遥远的距离。
而如果没有了这段距离,“白月光”也会成为日常生活中琐碎、平庸的一部分,到时候,再美的“白月光”也难逃变成“蓝月亮”的宿命。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但我们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肯定是那个陪伴在你身边,和你彼此扶持,和你共同度过每个平凡日子的人,而这些,是任何一种理想化了的情感都不能比拟,也是真正值得你珍惜的人。没有任何一种真实的幸福是完美的,学会珍惜和感恩,才能让我们抓住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