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株连九族,通讯不便,为何没人逃跑?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过“株连九族”这几个字,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可能一句话说错,你的小命就不保了,犯了弥天大罪的人就会被“诛九族”,后果特别严重。虽然当时也有不少逃犯,但他们的罪不算很严重,而被诛九族的人,往往在家里坐着等死,这又是为什么呢?
九族具体指哪些
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另一种说法则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诛九族”,并不是真的9个部族,在古代,他们认为“九”是最高数,具有尊贵的意思,所以皇帝叫“九五之尊”,穿“九龙袍”。
不管“九族”具体指的是哪些,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九族的人必定不会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再加上古代并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科学技术,那么为什么当这九族的人被牵连后,很少会有人选择逃跑呢?难道他们都不怕死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不会
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抓了
在古代,凡是被株连九族的人,大多数都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谋反罪,因此一旦主犯被控制后,其亲属也会在第一时间被控制或软禁起来。
侥幸心理,不想逃
古人对故乡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情感,所以许多人宁愿面临残酷的刑罚,也不愿意离开家乡。再加上古代因“株连九族”被牵连的人也不一定会死,有的只是被流放,可一旦逃跑被抓住后,必死无疑,所以许多人就没有选择逃跑。(另:在某些朝代,未满16和年过80的人是可以免于株连被杀的。
不敢逃也逃不掉
在古人的潜意识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在他们看来,无论跑到哪里,都会被抓住,所以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根本就没有逃跑的勇气。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古达人口的流动性很差,一旦一个地方来了陌生人,往往都会引起官府的注意,除此之外,古代对知情不报的人也会有相应的惩罚,所以“告密”也就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通缉令”大家不陌生吧,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为了追捕逃命的伍子胥,就派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写有伍子胥名字的画像,还给出了丰厚的奖赏“五万石米作为赏金,封告发者大夫爵位”,啥概念?
在那个时候,3、4个铜板就能买1个烧饼,千千万万读书人一辈子都想当上高官,你只要找到了逃犯,金钱、官位都不是问题,可以说全国上下所有人都想把逃犯抓出来,这种情况下,真是插翅难飞。
担心罪上加罪
皇帝原本可以给他个痛快,刀起刀落一命呜呼,但他要敢逃跑,古代的酷刑大家不是不知道,什么凌迟、车裂、黥面,样样让人生不如死,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试一试,还不如在家坐着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