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方法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6-12 · TA获得超过51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1万
展开全部

  阅读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提高自身的修养。而小学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开始,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 二年级语文 阅读指导 方法 ,供大家参考。

   1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方法

  一、怎样阅读写景 文章

  写景的 记叙文 ,主要是以描写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为中心,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阅读此类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的特点,就是指景物的姿态、色彩、景物在动态或者静态时的样子等。了解了景物的特点,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章。

  2、明确写景的写作顺序。

  写景的文章都是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因此,在阅读时,要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写景的文章通常有以下几种顺序:①按观察的先后顺序。也就是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写景。②按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中间到四周等。③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如春、夏、秋、冬、早、中、晚等。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写景的文章,并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时,我们要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尽可能融入其中,与作者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怎样阅读写人文章

  1、 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 言行举止 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怎样阅读写事文章 写事文章,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表达某些观点看法,让更多的人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写事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弄清记事的“六要素”

  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这“六要素”。阅读时,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有哪些人物,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弄清了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全文。

  2、理清叙事的顺序。

  一般来说,叙事的顺序包括三种:①顺叙,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③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插叙的内容结束后,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我们弄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阅读后,才能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文章。

  3、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叙事文章一般都有详有略,凡是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写。阅读时,我们要抓住重点,认真分析,体会作者从中表达的看法、观点。

   2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方法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

  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 说明文 或 议论文 ,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 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思维训练 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

  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 抽象思维 ,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

  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又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

  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 经验 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 语文知识 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 作文 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 讲究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前苏联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 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

  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总而言之,都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学习。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据此,我们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是真正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独特的风格。

  或善于条分缕析,准确严密地阐明事理;或善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述事物;或善于简明扼要、冷静客观地叙述;或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等等。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用。

  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3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方法

  注意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 读书笔记 ,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

  同时指导学生出 黑板报 、 手抄报 ,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勤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教师在这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

  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 儿童 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乐家贝多芬高超的琴技与高尚的品质,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练习

  重点进行基本功练习。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

  利用抒情性课文,练习学生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怀念母亲》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从而教育学生感受母爱,爱自己的妈妈,上升到爱伟大的祖国。《桂林山水》,指导学生读出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语句,读出作者对其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又如,《白杨树》、《穷人》等含对话的课文,读中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引发学生朗读热情,优化朗读练习,重点指导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了各种动物的不同本领。让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尝试合作、享受成功。

  教师退居一旁,牵引、点睛,教者、学者的角色都由孩子们担当,营造出一派浓浓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

  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

  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

  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4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方法

  (一)正确处理学习教材与阅读课外书之间的关系

  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的,具有典型性,在全面提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学习教材与阅读课外书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同样都是阅读。学习教材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课外书则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积淀文学底蕴、陶冶情操。

  因此两者同样重要,不可以只重视教材阅读不重视课外阅读,也不可过分的注重课外阅读而忽视教材的内容。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好课本就行了,看课外书是多余的,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课本的知识能有多少,学生要想更好的丰富自己,就应该多看一些课外书。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教材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二)在思考中读书

  书,是传承人类 文化 的载体,因此书中会表达作者的看法和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往往不会直接的或浅显的表达出来,往往是隐藏在事物中,因此如果想把书读好,如果想把书读的透彻,就需要思考。读书有一大忌,就是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有的学生只是为了看个热闹,有的学生只是被 故事 情节吸引,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精髓。

  因此也不能在阅读中学到什么。读书要会思考,比如看到某个地方不明白,先停下来思考,根据前文看看能不能找出线索,如果找到了就继续往下读,如果找不到那么也继续往下读,因为线索一定会在文章的后面,思考多了,有时候会猜到后文的发展,这就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读书要动脑筋,不可盲目读书,书只有读活了,学生们才能体味到其中真正的内涵,否则就在做无用功。

  (三)温故知新,精益求精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阅读过的书,不能就放下去了,要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一读。不断的再读,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的要义,掌握精辟要理,达到精读的目的。那么何谓精读?所谓精读,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熟读而精思”。

  只有精心研究,慢慢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温故知新也就是再读,再读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全面再读、重点再读、倒转再读,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猜测这些方法的意思,因此这些方法应该很容易理解。

  文章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体会,读的多了,就仿佛把文章融进自己的血液里,与自己融为一体,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