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4

 我来答
一袭可爱风1718
2022-07-16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03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1.8万
展开全部
《大乘阿毗达摩集论》简介导读

本文分两部分:一是吕澄先生之简介;二是结构简析,参考了王恩洋先生的《杂集论疏》

            简介

                                    吕澄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梵Mahāyānābhidharmasamuccaya,藏Chosmṅon-pakunlasbtus-pa)七卷。无着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是无着汇集《阿毗达磨经》中要义的两部论书之一,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为依据写作的(另外一部是《摄大乘论》,据大乘不共的法相而写作)。纯粹的阿毗达磨论书在小乘的典籍里,虽然数见不鲜,但大乘中仅有此论一部。又大乘理想中的完整阿毗达磨论应该具备“对法”(说趋向涅盘法的圣道),“数法”(说数的即不止一次的解释诸法的自相和共相),“伏法”(说制伏异说的论议法门),“解法”(说释通经义的解释法门)这四个方面(见《大乘庄严经论》《述求品》),而这部《集论》就是完全合乎这样标准的论书。

《集论》全文约一千五百颂,分为五集。

“相集”第一,这属于一论的基本法相部分,所以也称为“本事”。其中区分解释蕴处界三类法、相摄、相应、成就四大段。 首段以九门详细解释蕴等诸法的体性,这就是:(1)蕴等所有种类,(2)只有这些种类的原由,(3)蕴法别名“取蕴”的意义,(4)蕴等相状,(5)建立蕴等的理由,(6)蕴等前后次第的所以,(7)蕴等的名义,(8)经中对蕴等所说譬喻的意义,(9)以实有假有等六十门广分别。 在最后诸门分别中又每门都以法门的意义、种类以及用此门观察之所为,这三层来作分别。诸门分别原是“数法”的中心部分,所以本论在这方面显示出大乘特别的精神。小乘阿毗达磨论里所有诸门分别只为了成立法体的实在,而在本论则门门都显示舍离“法有自性”的执着,而归趋于法空。第二大段从诸法体性相同的方面说其相摄的关系,这有“相”等十一种摄,熟习了这些就可以在观察境界时易于得到略集思的效用。第三大段从诸法体性不同的方面说其相应的关系,这有“不相离”等六种相应。相应的意义特别显著于各种心法的统一上面,因而熟习了它就易于了解“相应依据心法并无实我”的道理。第四大段从诸法在相续中有增有减的方面说其“成就”的意义,这有“种子”等三种成就,熟习了这些就能对世间法的兴衰不作决定的看法。如上运用摄、相应、成就三种法门都着重在帮助法空的理解,这和小乘的阿毗达磨是有不同的。以上四大段相当于阿毗达磨中“数法”的一方面。

其次,“谛决择集”第二,详说四谛法。苦谛说有情世间及器世间,集谛说烦恼和从他增上所生的诸业,灭谛说在诸法实相上断灭诸有漏法,道谛说资粮等五道能断集证灭。

再次“法决择集”第三,在十二分教的基础上详说佛教的意义。

再次,“得决择集”第四,说能修习的种种人(补特伽罗)和所修的种种现观。以上决择的谛是佛教所诠之理,法是佛教能诠之教,而得是依教修行,合拢来相当于阿毗达磨里“对法”的一方面。

最后,“论议决择集”第五,用义理等六门明释念通诸经要旨的方法,又从论轨法门说明论议胜他的方法,这一决择即相当于阿毗达磨里“解法”和“伏法”两方面。这样全论五集表现了阿毗达磨的四个方面,所以说它是一部规模完备的论书。

另外,《阿毗达磨大乘经》是大乘瑜伽学系立说的重要典据,但是此经既未翻成他国的文字,原本也早散失了。《摄大乘论》虽以经为据,只是解释其一品,而不完全。惟有《集论》才是遍集经义,也就是遍集一经所有应该思考分别的观点而无所遗漏。由此,我们从论文里,特别是和《瑜伽论》说法有不同的地方,可以想见《阿毗达磨经》的全貌,这是极有意义的。

《集论》原本在印度已经散失,后来印度人在中国西藏发现了此论的梵本断简(约存全论的五分之二,为十一世纪初叶的写本),1950年,经普拉汉校订并从汉、藏译本返译梵文补其残缺而出版。

无着撰成《集论》之后,其门人觉师子曾为作注,对于论说多所补充,后来安慧更糅合本释二文以为一体,成《集论释》,原本现存一部分。此外还有净月所作的释论,原本已佚。

《集论》在中国唐·永徽三年(652)由玄奘译出,题名《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七卷。其内容依据论首的总集颂将原来第一集的四大段分开为摄、相应、成就三法,共四品,总名为“本事分”,其余四集为四品,总名为“决择分”。安慧所糅合的《集论释》则在其前六年的贞观二十年(646)早经译出,题名《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其内容和《集论》译本一样,改成二分八品。又因其体裁和《杂心论》之发展《心论》别成一书的有些相似,所以译本改题为《杂集论》。又此论即代替《集论》为瑜伽十支论之一,因此玄奘门下十分重视它,作注甚多。现存的有窥基的《杂集论述记》十卷,玄范的《疏》十卷。已佚的有灵隽的《疏》十六卷,智仁的《疏》五卷,胜庄的《疏》十二卷,元晓的《疏》五卷,太贤的《古迹记》四卷等。另外,《集论》有藏文译本。论注也有藏译,十卷,五品,作者题为最胜子。此外还有杂糅论释藏译本。以上各本的译者,胜友即系安慧的再传弟子,他对本论的传授是有其渊源的。从他传与译人智军、龙种等,这样相承而下,直到布顿、法祥、宗喀巴,传授不绝。现在格鲁派的教学中,将此论和《俱舍》等观,以为对法学的基本典籍。学者注疏著名的,即有布顿的《日光疏》、结曹的《善释对法海藏疏》等。(吕澄)【参考数据】宪昭著·李世杰译〈瑜伽行派的文献〉、山田龙城《梵语佛典导论》(《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7、79)。

                       结构简析                                  

本论明法相,极有价值;然唯欲学唯识,于其唯识深义当求之于《成唯识论》。(王恩洋云:故谈唯识,必宗《成唯识论》;谈法相,必祖《杂集论》。)于部分细则如止观,当寻之于《瑜伽师地论》,因为本论在这方面则列大致条目。另外欲实修,当依善知识。

其结构分为两部分:本事分与抉择分。本事分中明世出世间有如此如此种种事,抉择分中所以明世出世间有如是如是真实理。知其事者,令于境无乱;知其理者,令诸学者于境正行,知取舍修断之所宜,转凡成圣之要道。

 其中,本事分有四品,为:

一、三法品,正明本事;蕴界处等名为本事,依之建立有情世间、器世间及贤圣净土等,即随起事。

二、摄品,本事无量,以约御繁。类摄记持,故次明摄;

三、相应品,本事自性各别,而非离散无关,彼此相顺相应乃可成办事业,故次明相应;

四、成就品,本事无量,有成未成,成乃功用显然,不成则虚无体用。

抉择分也有四品

一、谛品,明四谛:苦集者,杂染果因,应知应断;灭道者,清净果因,应证应修。示学者以宗趣正道也。

二、法品,明大小乘法藏及修习总则。

三、得品,明现观得果。

四、论议品,明说法利众。

                                                    基本引自王恩洋《杂集论疏》

全论总颂

本事与抉择,是各有四种:   三法、摄、应、成,谛、法、得、论议。

本事与决择,是各有四种,[蕴处界]三法,[类]摄[以化繁],

[相]应[知联系],成[就明功用,若知此四事,于境无错乱]

[抉择四]谛[理],[明达诸]法[藏],[依行而得]果,论议[为利他]

[如是四事明,于境能正行,转凡而成圣,自利复利他]

三法品总颂

几、何因、取、相、建立与次第、义、喻、广分别,集总颂应知。

(1) 蕴等所有种类,(2)只有这些种类的原由,(3)蕴法别名“取蕴”的意义,(4)蕴等相状,(5)建立蕴等的理由,(6)蕴等前后次第的所以,(7)蕴等的名义,(8)经中对蕴等所说譬喻的意义,(9)以实有假有等六十门广分别。在最后诸门分别中又每门都以法门的意义、种类以及用此门观察之所为,这三层来作分别。(引自吕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高德新材料
2024-08-06 广告
PA66 408HS作为一款优质的注塑级塑料,在行业内有多家供应商提供。选择哪家供应商好,主要取决于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因素。东莞市高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新材料技术研发与销售的企业,我们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P...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高德新材料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