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提起月亮和六便士,大家便会想起“满地都是六便士,他的眼中却只有月光”。
月亮和六便士是原始和文明的隐喻。月亮是原始的自然的象征,在希腊神话里,月神阿尔忒弥斯是纯洁的象征,而六便士正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冷冰冰地带着文明社会的病菌(最终,思特里克兰德也正是感染文明社会的麻风病菌而死)。小说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型即保罗·高更),是文明社会中带着野蛮和原始的欲的闯入者,是平静的湖面投下的一粒石子,无意中过了40年的文明生活,但最终将会回归自然——塔希提岛。
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让人看不出他与周围的人有任何不同。在小说的前半段,他只是一个平面化剪影式的人物,是活在他夫人口中那个毫无艺术细胞的庸俗的证券经理人。
按照“我”的写作逻辑,如果没有对家的叛逃出走,他根本不配出现在笔下。他不过是十几世纪英国社会浮雕群像中的一个,他的头或者脚不会凸出哪怕是一点点。
若干年之后,他们是时人心目中最幸福和成功的模样:
但作者也狡黠地在这样平凡的叙述中留下了一点点不寻常的引子。
思特里克兰德的相貌很怪,是那种非常粗苯的带着肉欲的长相,好像是一个“装扮起来参加宴会的马车夫”。他的夫人是端庄沉静的,带有一种朴素的美,他的孩子们都长得像夫人。
长相的相似性似乎也有某种隐喻。儿子罗伯特和女儿都正像是一个正常而平庸的家庭培养出的正常而平庸的孩子,儿子学业还不错,在罗格贝学校读书,最终拿到了十字勋章,成为了一个神父,大家都为他的职业和“专业性”感到自豪。女儿按照当时上流社会的套路,16岁进入社交界,然后嫁给一个体面的贵族。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就能收获名声、地位和还不错的收入。
思特里克兰德的这种原始的欲在他去巴黎作画之后爆发出来。他完全抛弃了这些文明社会的干净整洁的东西。他在巴黎作画期间,非常穷,衣着破烂,本来还能偶尔做导游赚面包钱,但是后期因为衣服过于破烂而遭到嫌弃,失去了这个差使。最后,思特里克兰德终于到达梦想中被海环绕着的小岛时,他干脆就围一块当地人的帕利欧。
他的壁画(原型是高更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中的那些土人,全部都围着,好像是在伊甸园里最开始吃了智慧果的模样,他们开了双眼,知道了羞耻,围上了布,开始繁衍后代,开始变老和死去。
另外,作者也很聪明地埋下另一个引子——思特里克兰德不是一个善于言辞和社交的人。
欧洲十七十八世纪开始,贵妇人的沙龙就成了一种风尚。上流社会的人们忙于邀请各界名流到自己的小客厅来,聊些政治、经济、娱乐和八卦。
社交是那样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模样。女主人需要制造各种各样的话题,周旋于客人之间,不让大伙儿冷场,为大家准备可口的饭菜、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风趣和绅士/淑女风度。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写作才能,只是凭着对作家的崇敬,乐于请各样的人来家里吃饭。但她却不愿意让他丈夫在这些人面前露脸,因为知道他不擅长说话,怕是会搞砸一场愉快的晚宴。
其实,参与这样社交的人并不觉得十分有趣,但总还要保持高谈阔论的状态,保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不仅是社交,他们还要顾及自己的尊严和体面。当思特里克兰德跑了之后,他夫人只得去做速记和打字的活儿,其实赚得很多,但是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好像这会降低她的身份。
而思特里克兰德自逃到巴黎以后,越来越显示出他不会说话的特点。他与“我”几次交谈,“我”都需要从他的言辞中补足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更别说有什么生动的借口和托辞了,唯一有的可能就是一句粗俗的脏话。
在文章的前段,或许作者只是埋下了两个引子。但当思特里克兰德逃到巴黎之后,这种原始的欲与文明社会之间的矛盾以更加激烈冲突的礼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文明社会里的礼尚往来是投桃报李。施特略夫是个热心慷慨的人,他在思特里克兰德潦倒生病的时候救助了他。按照常理,思特里克兰德应该对他感恩戴德。但是他毫无谢意,接受了施特略夫等人的帮助就走,好像这一切都理所当然,还经常把施特略夫气得跳脚。
有一种原始的力量攫住了他,他只有一个目标——随心所欲地作画。但是这与周围的文明社会有很大的冲突。
以致思特里克兰德在施特略夫家养病期间,引诱了施特略夫太太出轨,之后又抛弃了她并直接导致了她自杀。看起来思特里克兰德引诱了施特略夫太太出轨。其实,他想要的不过是一个裸体模特。但是让别人的太太无缘故地成为裸体模特,在那样的文明社会里本身就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这件事就发酵成了一个恋爱事件,酿成了一个悲剧。
而当他到达了塔希提,并且融入到土人群体中去之后,他感到一种完全不受打扰的快活和专注,他尽可以作自己的画,他尽可以表现对自然以及对人类的起源和走向的思考。在这里他是赤裸裸的,他可以不做掩饰,不需要社交的虚礼。他可以随时画下这群裸着或半裸着的人。这里和文明的欧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只有回归原始,才能结束与文明的冲突。就像思特里克兰德的壁画里的伊甸园,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像是思特里克兰德对自己的拷问,也是对文明社会的拷问。同时也是作者对这种文明社会中原始的欲望和文明的外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拷问。
月亮和六便士是原始和文明的隐喻。月亮是原始的自然的象征,在希腊神话里,月神阿尔忒弥斯是纯洁的象征,而六便士正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冷冰冰地带着文明社会的病菌(最终,思特里克兰德也正是感染文明社会的麻风病菌而死)。小说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型即保罗·高更),是文明社会中带着野蛮和原始的欲的闯入者,是平静的湖面投下的一粒石子,无意中过了40年的文明生活,但最终将会回归自然——塔希提岛。
思特里克兰德的前半生让人看不出他与周围的人有任何不同。在小说的前半段,他只是一个平面化剪影式的人物,是活在他夫人口中那个毫无艺术细胞的庸俗的证券经理人。
按照“我”的写作逻辑,如果没有对家的叛逃出走,他根本不配出现在笔下。他不过是十几世纪英国社会浮雕群像中的一个,他的头或者脚不会凸出哪怕是一点点。
若干年之后,他们是时人心目中最幸福和成功的模样:
但作者也狡黠地在这样平凡的叙述中留下了一点点不寻常的引子。
思特里克兰德的相貌很怪,是那种非常粗苯的带着肉欲的长相,好像是一个“装扮起来参加宴会的马车夫”。他的夫人是端庄沉静的,带有一种朴素的美,他的孩子们都长得像夫人。
长相的相似性似乎也有某种隐喻。儿子罗伯特和女儿都正像是一个正常而平庸的家庭培养出的正常而平庸的孩子,儿子学业还不错,在罗格贝学校读书,最终拿到了十字勋章,成为了一个神父,大家都为他的职业和“专业性”感到自豪。女儿按照当时上流社会的套路,16岁进入社交界,然后嫁给一个体面的贵族。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就能收获名声、地位和还不错的收入。
思特里克兰德的这种原始的欲在他去巴黎作画之后爆发出来。他完全抛弃了这些文明社会的干净整洁的东西。他在巴黎作画期间,非常穷,衣着破烂,本来还能偶尔做导游赚面包钱,但是后期因为衣服过于破烂而遭到嫌弃,失去了这个差使。最后,思特里克兰德终于到达梦想中被海环绕着的小岛时,他干脆就围一块当地人的帕利欧。
他的壁画(原型是高更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中的那些土人,全部都围着,好像是在伊甸园里最开始吃了智慧果的模样,他们开了双眼,知道了羞耻,围上了布,开始繁衍后代,开始变老和死去。
另外,作者也很聪明地埋下另一个引子——思特里克兰德不是一个善于言辞和社交的人。
欧洲十七十八世纪开始,贵妇人的沙龙就成了一种风尚。上流社会的人们忙于邀请各界名流到自己的小客厅来,聊些政治、经济、娱乐和八卦。
社交是那样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模样。女主人需要制造各种各样的话题,周旋于客人之间,不让大伙儿冷场,为大家准备可口的饭菜、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风趣和绅士/淑女风度。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写作才能,只是凭着对作家的崇敬,乐于请各样的人来家里吃饭。但她却不愿意让他丈夫在这些人面前露脸,因为知道他不擅长说话,怕是会搞砸一场愉快的晚宴。
其实,参与这样社交的人并不觉得十分有趣,但总还要保持高谈阔论的状态,保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不仅是社交,他们还要顾及自己的尊严和体面。当思特里克兰德跑了之后,他夫人只得去做速记和打字的活儿,其实赚得很多,但是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好像这会降低她的身份。
而思特里克兰德自逃到巴黎以后,越来越显示出他不会说话的特点。他与“我”几次交谈,“我”都需要从他的言辞中补足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更别说有什么生动的借口和托辞了,唯一有的可能就是一句粗俗的脏话。
在文章的前段,或许作者只是埋下了两个引子。但当思特里克兰德逃到巴黎之后,这种原始的欲与文明社会之间的矛盾以更加激烈冲突的礼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文明社会里的礼尚往来是投桃报李。施特略夫是个热心慷慨的人,他在思特里克兰德潦倒生病的时候救助了他。按照常理,思特里克兰德应该对他感恩戴德。但是他毫无谢意,接受了施特略夫等人的帮助就走,好像这一切都理所当然,还经常把施特略夫气得跳脚。
有一种原始的力量攫住了他,他只有一个目标——随心所欲地作画。但是这与周围的文明社会有很大的冲突。
以致思特里克兰德在施特略夫家养病期间,引诱了施特略夫太太出轨,之后又抛弃了她并直接导致了她自杀。看起来思特里克兰德引诱了施特略夫太太出轨。其实,他想要的不过是一个裸体模特。但是让别人的太太无缘故地成为裸体模特,在那样的文明社会里本身就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这件事就发酵成了一个恋爱事件,酿成了一个悲剧。
而当他到达了塔希提,并且融入到土人群体中去之后,他感到一种完全不受打扰的快活和专注,他尽可以作自己的画,他尽可以表现对自然以及对人类的起源和走向的思考。在这里他是赤裸裸的,他可以不做掩饰,不需要社交的虚礼。他可以随时画下这群裸着或半裸着的人。这里和文明的欧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只有回归原始,才能结束与文明的冲突。就像思特里克兰德的壁画里的伊甸园,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像是思特里克兰德对自己的拷问,也是对文明社会的拷问。同时也是作者对这种文明社会中原始的欲望和文明的外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拷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