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啊!!好的话再加分!作文

以一种花木为对象,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初中水平,800字左右... 以一种花木为对象,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初中水平,800字左右 展开
Dear月咏歌呗
2010-09-24 · TA获得超过141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9万
展开全部
竹赋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你猜得出这写的是什么吗?对了,是竹子。
我的家乡在成都,那里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到处都生长着竹。种类繁多,色彩各异,有毛竹、湘竹、斑竹、剑竹、紫竹……小时候,我最爱去的便是望江公园了,那里有一片好大好大的竹林。
当春风还没融尽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里萌发了;当春雨一下,它就破土而出,过三四星期逐渐变成一支支墨绿的老笋,接着嫩绿的新竹长出来,那三四支老竹围着新竹,像保护自己儿女一样。竹子长到3米多高,它就让春风拂去层层笋衣。
盛夏时,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缝隙,照在地上,从远处看,像一片片碎银铺在地上;冬天里的树,叶落树枯,可竹还是那样清秀挺拔,深绿的叶子笑容满面地欢迎着严寒的到来。
从小,我便爱煞了竹,但只是因为它长得挺拔,颜色给人清爽的感觉。后来,我慢慢懂得了竹还有许多象征意义。
竹的茎中空有节,被认为是虚心、有气节的象征;竹的外形挺直,且不畏严寒,更被认为是不畏强暴、正直的象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有名的《竹石》就赞美了深深扎根在破岩中不怕风暴的折磨和打击的竹子。既是赞竹.更是赞人。《竹石》的作者就是“两袖清风’’的清朝县令郑板桥。众所周知,郑板桥的最爱便是竹。他画的竹子苍劲潇洒、疏落有致,是竹画中的极品。
爱竹的郑板桥,也和竹一样正直,不畏强暴。他最看不惯官场的乌烟瘴气,宁可被罢官,也要去痛骂那些贪官污吏。一次,他受邀去参加一个在趵突泉边举行的宴会,看着那些开怀痛饮的官员和偎依在他们身边浓妆艳抹的妓女,心中十分厌恶。一会儿,有人起哄让他当场写诗助兴。郑板桥不假思索,拿起笔一挥而就。那些官员兴冲冲地过来看待,只见诗中写道:“原原本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更谁人辨识清泉。"意为这里的水流到海边就像卤水一样混浊了,谁还知道它是从清泉里流出来的呢?那些官员看了诗,都气得脸色铁青,拂袖而去。不久,郑板桥就因所谓的“贪赃"被罢了官,他毫不在乎,回乡去写字画画了。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如郑板桥一样的人.我们的社会才能保持健康的舆论、扼制不良的作风,才能蓬勃发展。
愿我们大家都做像竹一样的人!这样整个社会便成了一片竹海。竿竿如碗口般粗壮,高大挺拔,直逼云天;相互偎依,密不透风。无论有多大的风暴,都能挡住;无论有多么寒冷,都能挺住。
我爱竹,更愿做一名竹一样的人。做此竹赋,以表心迹。
一念su
2010-09-21 · TA获得超过211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2.3万
展开全部
一棵核桃树
房前有一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圈起来以后,边上就长了一棵树。由于不妨碍种菜,一直没动它。后来,菜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了一棵树。
孩子4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妈妈,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棵也是枣树吧?”
我迟疑了一下。说老实话,我还真不知道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这棵树。
一天,农校的一位朋友来,喝茶叙旧之后,我把他引到院子里,“这棵树你该认识吧!”他审视了一会:“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
当天晚上,我告诉儿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们家的那棵树是李子树。”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李子树一天天长大,就在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的那一年,它开花了。此时,适逢爷爷从乡下来。他看看房前的李子树,说:“今年你们有樱桃吃了,你看你们门前的那棵樱桃树,花开得多茂盛。”
“爷爷,那是一棵李子树。”儿子给爷爷纠正。
“傻孩子,李子树是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爷爷给儿子纠正。
被我们叫了3年的李子树,原来是棵樱桃树。爷爷走后,花开始飘落,几粒青色的果实显露出来。
就在儿子等着吃樱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当年的雨水太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树上看得见的几个果子开始脱落,直到一个不剩。那棵树从此再没有人关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在丈量土地,听说开发公司要在这儿盖一栋大楼。一位工作人员在那儿喊:“这是谁家的核桃树,要赶快移走,明天挖土机就来了。”
明明是我家的樱桃树,怎么又变成核桃树?我从家里出来,说:“那是我家的樱桃树。”
“樱桃树?我没见过樱桃树,还没吃过核桃吗?你看看上面,明明挂着一棵核桃。”工作人员边说,边指向树梢。那儿果然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
我们家房前的那棵树,不是一棵樱桃树,它是一棵核桃树。
10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我们家的那棵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实,向我们证实了它的身份。
我有时想,这棵树是不是造物主派来向我们作某种暗示。它要我知道,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你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
确实如此啊!自古迄今,地球上诞生了那么多的人,被我们认识,都是那些在自己的树上,结出果实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