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实务(第六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其他
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
合并报表的特点:
1.合并报表代表的企业并不存在
2.以各子公司报表为基础编制,其编制不具有可验证性的正确与错误,只有逻辑关系的正确与错误
3.总资源不代表任何企业可支配的资源
4.不具有针对集团内个别企业的决策依据性
5.常规比率分析意义不大(如周转率等数据)
合并报表的作用:
1.帮助母公司的股东了解母公司所控制的集团的资源分布
2.帮助判断内部关联交易的程度
3.比较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集团子公司再管理效率方面的差异
案例:子公司比母公司:存货多,收入少,成本少,存货周转率低但是毛利率高。问题在于:管理效率差异大。子公司少结转存货、成本,虚增收益。
良好财务状况的特征——均衡性
资本结构和发展战略、战略目标的吻合度(创新型:无形资产要多;规模扩张型:存货、固定资产要多)
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均衡(投资资产带来投资收益,经营资产带来经营利润。资产比重与利润比重要吻合 )
现金结构和利润结构的均衡(稳健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经营利润乘以1.2-1.5应与经营现金流净额接近)
非财务因素分析:
1.人力资源结构和政策:人物(核心管理者、创始人、高管——管理理念、从业经验、资源 )、人才(业务骨干(中层)——学历、跳槽率)、人手(普通员工)
企业扩张的基础:
1.资金基础:与银行签信用贷款的额度授权高不高
2.技术基础:收购技术(新技术风险较大)还是原有技术开发新产品(新产品会不会侵害到原产品的品牌形象)比如,都是做空调:美的擅长管理和营销(还做电饭煲);格力擅长技术和成本控制(基本销售空调)
3.管理基础:中层能不能扩张。对连锁经营型公司特别重要。管理边界大不大?
4.市场基础:产品新方向、市场容量满不满足
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发展前景:新能源
企业与国家政策:政府不补贴可能现金流入不足。(房地产行业)有些企业对国家政策制定有影响力、发言权
其他因素:抗变能力、公关能力
财务造假都有一定的动机和时机特征
1.融资前后
2.业绩评价与激励
3.重大的重组并购前后(股权融资、可转债之后变脸)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应适当规避六类企业:
1.三不突出企业:经营资产、投资资产、业绩不突出,不良资产占用突出,不务正业
2.“三品”问题严重的企业,主要是对银行来说。
三品:人品(管理人说话算不算话、兑现否:利润兑现否)、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抵押品(市值与估值)
3.内斗严重的企业(股东换频繁、弃权反对多、会计师事务所持保留意见)
4.核心竞争力丧失的企业(股票不多,利润很多)
5.业绩异常的企业
6.估值过高的企业(40-50倍以上不应该是PE估值。10-20倍PS(利润/收入)还可以,按流量、渗透率估值也可以) 对标市盈率
业务、收入、利润
资产负债表项目:虚增资产、低估负债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
虚列存货调节利润
高估固定资产
利用长期股权投资
利润表项目:调节收入和成本费用
收入项目舞弊:
1.虚构交易,确认收入
2.提早确认收入
3.高估收入
4.隐瞒销售收入
5.其他
成本项目舞弊:
1.虚构交易,确认成本
2.随意分摊成本费用
3.改变成本费用的确认原则
如何识别财务造假
1.公司是如何造假的——如何虚增收入和利润
2.盈利能力与增长好得不真实——问题的出发点
3.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不匹配——造假的出发点(现金流是检验利润的试金石)
4.资产负债表——各个科目变化——发现问题的切入点
5.超高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
需要警惕的业务模式:
大额关联交易
海外业务占比高(可验证性差)的要格外警惕
财务造假的重灾区行业(农业、施工企业、出租性企业、计算机软件行业、技术性高的企业:研发费用和投入说不清楚) 制造业造假最容易发现
大股东减持、董监高、审计师异常变动
财务造假: 通过虚增收入和利润,利好股价,实现大股东减持套现,转移挪用资金,或维持上市地位。
根据目的和出发点不同,可分为:
1.虚增收入和利润
基本套路:虚增收入利润——高级IPO或融资——利用IPO资金继续虚增盈利、推高股价——大股东减持配售(套现)—— 关联交易 挪用上市公司资金
2.维持上市公司地位:通过隐藏成本或虚增收入和利润,以 对抗行业公司盈利下滑 趋势,维持盈利,保持上市地位(利润波动大那些公司)
3.平滑盈利: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和成本,以调控盈利
一、公司是如何造假的——如何虚增收入和利润
虚增收入:
1.利用关联交易伪造或虚增买卖,伪造客户、合同、发票、银行进账单、出口报关单等
2. 虚增销售收入,直接记应收账款
3.将虚增的收入 转化为预付账款、预付工程款 ,进一步转化为 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圈钱、涨高套利、从上市公司挪用资金)
虚减成本:
1.隐瞒成本,少计提坏账
2.转移费用,将当期成本、费用挂列待摊费用或资本化,在建工程不转固定资产
二、盈利能力与增长好得不真实——问题的出发点
超越行业水平的优异的财务指标:超高毛利率、净利率、ROE
1.持续的高增长
2.业绩不受行业周期的影响(与行业均值对比)
三、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不匹配——造假的出发点(现金流是检验利润的试金石)
判断收入利润真实性的唯一依据:是否有真实的现金流支持
大部分财务造假都可以从现金流看出端倪(比较净利润、经营现金流、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
有时候现金流也会造假, 需要结合公司调研,供应商、客户调查、实地走访
1.会计期末以外部借款冲减应收账款,期初再还款冲回,以虚增现金流和现金
2.利用体外资金反复流转,冲减应收账款
3.如果经营性现金流没有问题,那筹资性现金流(比如银行借款)也可能有问题
四、资产负债表——各个科目变化——发现问题的切入点
真实利润是能带来现金流的。
虚假利润不产生真实现金流,编制理由解释为什么没有现金流入,资产负债表上运营成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项目变化,甚至虚增固定资产
逻辑常识:高盈利意味着对上下游强势地位,对应着低应收、低预付、高应付,如果背离这些则可能造假
案例:HN如何造假:
1.造假故事:利用关联交易,编造从不存在的买卖,将销售收入记在应收账款上
2.关联交易:母公司是上市公司唯一客户,2013.2014H贡献收入100%、98.7%
3.资金短缺:多渠道融资,银行巨额授信、民间借贷、P2P,大量短期高息贷款
4.大股东操纵股价:一年涨5倍,市值达到400亿美元,通过沪港通买入资金高达30亿港元
5.技术人士:产品成本依然较高,电池转换率相对较低,相关产品尚未普及达到量产规模
案例2:银广夏财务造假发现过程
《财经》杂志的著名文章《银广夏陷阱》
以其设备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
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利润率高达40%以上
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年报出口退税与增值税数据与税法规定不符
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仅为注册资本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公司
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造假过程:
财务总监要求将EPS做到0.8元/股
计算需要的产量、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虚构交易单位,并伪造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报关单、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
案例3:“完美”造假典型--达尔曼
>事件过程:从1996上市,造假持续8年,三次圈钱、大量的银行借款和对外
2003年之前,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
2003年:首次出现亏损,主营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
/2004年3季报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
√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造假过程:
·从1996上市,造假持续8年,三次圈钱、大量的银行借款和对外担保
·目的明确、策划缜密、实施精确
>造假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虚构收入、成本、利润--关联交易、借用账户、壳公司
·虚构在建工程
·未披露对外担保及重大诉讼
·伪造了包括银行对账单、存货进出等全套单据
·对虚假收入及利润缴纳真实的增值税和所得税
·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
>完美也有痕迹:
·毛利率大大高于同行;经营活动现金流大额为正,同时投资活动现金流大额
为负;实际控制人亲属移民国外;资产周转速度大幅下降
五、超高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
财务报告舞弊的财务迹象识别:
1.主要项目金额前后各期发生异常
2.报表反映的主要财务指标严重不合理(周转率20次)
3.报表反映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量不平衡
4.报表中 与再融资资格相关的财务指标正好达到有关规定 (ROE、负债率低于多少啊等)
5. 非经营性损益 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 非经营性损益: 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6.不良资产数额较大,资产质量低下
7.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距过大(会计vs税法)
8.期后事项异常,出现 经常性调整 的 第四季度调整(前面造假,后面更正)
其他迹象:
1.主业经常变动
2.拥有异常的“特别目的实体”(关联交易)
业绩掺水的主要财务特征:
1.经营性指标明显优于 行业/竞争对手 正常水平( 毛利率、ROE、资产周转率 )
2.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出现较大偏差(经营活动现金流/利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3.会计政策明显 激进 (收入确认政策、资本化政策(财务费用、研发成本往资本化靠)、折旧政策)
4.关联交易
资金漏出的主要财务特征:
1.投资活动现金流 持续消耗 经营活动现金流
投资活动现金流的流向(常年往外流出,不加利润)
在建工程的进度及金额
2.非常规财务科目异常
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付款
3.账面现金与债务水平不一致
货币资金很高,但短期借款很多
付息债务过大
4.非实物性资产过大(不容易验证)
商誉
开发支出
非土地使用权的无形资产
资金链断裂的主要财务特征:
1.付息可能出现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支出/经营活动现金流
2.短期借款出现困难
短期借款/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经营活动现金流
3.付息债务可能出现困难
债务权益比
整体来看,完善的财务分析报告有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异常财务情况分析
2.成长性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偿债能力分析
5.利润质量分析
6.资产质量分析
7.现金流质量分析
8.综合评述
会计报表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挖掘数据背后的东西
2.重视附注的详细信息
3.积极与有关方(上市公司、客户、竞争对手)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
4.不能完全相信财报,要有自己的判断
5.不要仅盯着利润表的分析
6.注重横向、纵向比较的结合
7.关注数字的可比性,可比的结果要有意义
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
合并报表的特点:
1.合并报表代表的企业并不存在
2.以各子公司报表为基础编制,其编制不具有可验证性的正确与错误,只有逻辑关系的正确与错误
3.总资源不代表任何企业可支配的资源
4.不具有针对集团内个别企业的决策依据性
5.常规比率分析意义不大(如周转率等数据)
合并报表的作用:
1.帮助母公司的股东了解母公司所控制的集团的资源分布
2.帮助判断内部关联交易的程度
3.比较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集团子公司再管理效率方面的差异
案例:子公司比母公司:存货多,收入少,成本少,存货周转率低但是毛利率高。问题在于:管理效率差异大。子公司少结转存货、成本,虚增收益。
良好财务状况的特征——均衡性
资本结构和发展战略、战略目标的吻合度(创新型:无形资产要多;规模扩张型:存货、固定资产要多)
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均衡(投资资产带来投资收益,经营资产带来经营利润。资产比重与利润比重要吻合 )
现金结构和利润结构的均衡(稳健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经营利润乘以1.2-1.5应与经营现金流净额接近)
非财务因素分析:
1.人力资源结构和政策:人物(核心管理者、创始人、高管——管理理念、从业经验、资源 )、人才(业务骨干(中层)——学历、跳槽率)、人手(普通员工)
企业扩张的基础:
1.资金基础:与银行签信用贷款的额度授权高不高
2.技术基础:收购技术(新技术风险较大)还是原有技术开发新产品(新产品会不会侵害到原产品的品牌形象)比如,都是做空调:美的擅长管理和营销(还做电饭煲);格力擅长技术和成本控制(基本销售空调)
3.管理基础:中层能不能扩张。对连锁经营型公司特别重要。管理边界大不大?
4.市场基础:产品新方向、市场容量满不满足
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发展前景:新能源
企业与国家政策:政府不补贴可能现金流入不足。(房地产行业)有些企业对国家政策制定有影响力、发言权
其他因素:抗变能力、公关能力
财务造假都有一定的动机和时机特征
1.融资前后
2.业绩评价与激励
3.重大的重组并购前后(股权融资、可转债之后变脸)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应适当规避六类企业:
1.三不突出企业:经营资产、投资资产、业绩不突出,不良资产占用突出,不务正业
2.“三品”问题严重的企业,主要是对银行来说。
三品:人品(管理人说话算不算话、兑现否:利润兑现否)、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抵押品(市值与估值)
3.内斗严重的企业(股东换频繁、弃权反对多、会计师事务所持保留意见)
4.核心竞争力丧失的企业(股票不多,利润很多)
5.业绩异常的企业
6.估值过高的企业(40-50倍以上不应该是PE估值。10-20倍PS(利润/收入)还可以,按流量、渗透率估值也可以) 对标市盈率
业务、收入、利润
资产负债表项目:虚增资产、低估负债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
虚列存货调节利润
高估固定资产
利用长期股权投资
利润表项目:调节收入和成本费用
收入项目舞弊:
1.虚构交易,确认收入
2.提早确认收入
3.高估收入
4.隐瞒销售收入
5.其他
成本项目舞弊:
1.虚构交易,确认成本
2.随意分摊成本费用
3.改变成本费用的确认原则
如何识别财务造假
1.公司是如何造假的——如何虚增收入和利润
2.盈利能力与增长好得不真实——问题的出发点
3.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不匹配——造假的出发点(现金流是检验利润的试金石)
4.资产负债表——各个科目变化——发现问题的切入点
5.超高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
需要警惕的业务模式:
大额关联交易
海外业务占比高(可验证性差)的要格外警惕
财务造假的重灾区行业(农业、施工企业、出租性企业、计算机软件行业、技术性高的企业:研发费用和投入说不清楚) 制造业造假最容易发现
大股东减持、董监高、审计师异常变动
财务造假: 通过虚增收入和利润,利好股价,实现大股东减持套现,转移挪用资金,或维持上市地位。
根据目的和出发点不同,可分为:
1.虚增收入和利润
基本套路:虚增收入利润——高级IPO或融资——利用IPO资金继续虚增盈利、推高股价——大股东减持配售(套现)—— 关联交易 挪用上市公司资金
2.维持上市公司地位:通过隐藏成本或虚增收入和利润,以 对抗行业公司盈利下滑 趋势,维持盈利,保持上市地位(利润波动大那些公司)
3.平滑盈利: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和成本,以调控盈利
一、公司是如何造假的——如何虚增收入和利润
虚增收入:
1.利用关联交易伪造或虚增买卖,伪造客户、合同、发票、银行进账单、出口报关单等
2. 虚增销售收入,直接记应收账款
3.将虚增的收入 转化为预付账款、预付工程款 ,进一步转化为 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圈钱、涨高套利、从上市公司挪用资金)
虚减成本:
1.隐瞒成本,少计提坏账
2.转移费用,将当期成本、费用挂列待摊费用或资本化,在建工程不转固定资产
二、盈利能力与增长好得不真实——问题的出发点
超越行业水平的优异的财务指标:超高毛利率、净利率、ROE
1.持续的高增长
2.业绩不受行业周期的影响(与行业均值对比)
三、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不匹配——造假的出发点(现金流是检验利润的试金石)
判断收入利润真实性的唯一依据:是否有真实的现金流支持
大部分财务造假都可以从现金流看出端倪(比较净利润、经营现金流、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
有时候现金流也会造假, 需要结合公司调研,供应商、客户调查、实地走访
1.会计期末以外部借款冲减应收账款,期初再还款冲回,以虚增现金流和现金
2.利用体外资金反复流转,冲减应收账款
3.如果经营性现金流没有问题,那筹资性现金流(比如银行借款)也可能有问题
四、资产负债表——各个科目变化——发现问题的切入点
真实利润是能带来现金流的。
虚假利润不产生真实现金流,编制理由解释为什么没有现金流入,资产负债表上运营成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项目变化,甚至虚增固定资产
逻辑常识:高盈利意味着对上下游强势地位,对应着低应收、低预付、高应付,如果背离这些则可能造假
案例:HN如何造假:
1.造假故事:利用关联交易,编造从不存在的买卖,将销售收入记在应收账款上
2.关联交易:母公司是上市公司唯一客户,2013.2014H贡献收入100%、98.7%
3.资金短缺:多渠道融资,银行巨额授信、民间借贷、P2P,大量短期高息贷款
4.大股东操纵股价:一年涨5倍,市值达到400亿美元,通过沪港通买入资金高达30亿港元
5.技术人士:产品成本依然较高,电池转换率相对较低,相关产品尚未普及达到量产规模
案例2:银广夏财务造假发现过程
《财经》杂志的著名文章《银广夏陷阱》
以其设备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
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利润率高达40%以上
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年报出口退税与增值税数据与税法规定不符
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仅为注册资本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公司
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造假过程:
财务总监要求将EPS做到0.8元/股
计算需要的产量、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虚构交易单位,并伪造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报关单、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
案例3:“完美”造假典型--达尔曼
>事件过程:从1996上市,造假持续8年,三次圈钱、大量的银行借款和对外
2003年之前,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
2003年:首次出现亏损,主营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
/2004年3季报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
√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造假过程:
·从1996上市,造假持续8年,三次圈钱、大量的银行借款和对外担保
·目的明确、策划缜密、实施精确
>造假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虚构收入、成本、利润--关联交易、借用账户、壳公司
·虚构在建工程
·未披露对外担保及重大诉讼
·伪造了包括银行对账单、存货进出等全套单据
·对虚假收入及利润缴纳真实的增值税和所得税
·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
>完美也有痕迹:
·毛利率大大高于同行;经营活动现金流大额为正,同时投资活动现金流大额
为负;实际控制人亲属移民国外;资产周转速度大幅下降
五、超高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
财务报告舞弊的财务迹象识别:
1.主要项目金额前后各期发生异常
2.报表反映的主要财务指标严重不合理(周转率20次)
3.报表反映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量不平衡
4.报表中 与再融资资格相关的财务指标正好达到有关规定 (ROE、负债率低于多少啊等)
5. 非经营性损益 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 非经营性损益: 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6.不良资产数额较大,资产质量低下
7.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距过大(会计vs税法)
8.期后事项异常,出现 经常性调整 的 第四季度调整(前面造假,后面更正)
其他迹象:
1.主业经常变动
2.拥有异常的“特别目的实体”(关联交易)
业绩掺水的主要财务特征:
1.经营性指标明显优于 行业/竞争对手 正常水平( 毛利率、ROE、资产周转率 )
2.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出现较大偏差(经营活动现金流/利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3.会计政策明显 激进 (收入确认政策、资本化政策(财务费用、研发成本往资本化靠)、折旧政策)
4.关联交易
资金漏出的主要财务特征:
1.投资活动现金流 持续消耗 经营活动现金流
投资活动现金流的流向(常年往外流出,不加利润)
在建工程的进度及金额
2.非常规财务科目异常
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付款
3.账面现金与债务水平不一致
货币资金很高,但短期借款很多
付息债务过大
4.非实物性资产过大(不容易验证)
商誉
开发支出
非土地使用权的无形资产
资金链断裂的主要财务特征:
1.付息可能出现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支出/经营活动现金流
2.短期借款出现困难
短期借款/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经营活动现金流
3.付息债务可能出现困难
债务权益比
整体来看,完善的财务分析报告有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异常财务情况分析
2.成长性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偿债能力分析
5.利润质量分析
6.资产质量分析
7.现金流质量分析
8.综合评述
会计报表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挖掘数据背后的东西
2.重视附注的详细信息
3.积极与有关方(上市公司、客户、竞争对手)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
4.不能完全相信财报,要有自己的判断
5.不要仅盯着利润表的分析
6.注重横向、纵向比较的结合
7.关注数字的可比性,可比的结果要有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