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考作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1
【题目分析】
题目一:
"记一位帮助过我的初中老师"乍一看特别像小学经常考查的题目"我的老师",但认真审题之后会关注到"帮助",还有提示语中的"成长",所以塑造人物形象是落脚点,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必然是通过帮助自己的事及最终自己获得的成长或者成功体现出来的。
所有人都熟悉的作文题目,更要求考生做到作文新颖性,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大胆放弃自己的第一想法。
同时,考生在完做到这些要点之后,还应注重加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辅以我们曾经在课程中讲过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抑扬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这样才能在一个看似很普通的作文中打动读者,取得高分。
中考在即,初三考生必须要做到快速提升作文能力,作文新颖性、动情点、主题类作文等都是考生必须要迅速掌握的要点,而这些要点,一直都是东学堂课程始终践行的重点,且针对中考层出不穷的变化,我们在即将到来的寒假课程中加入了动情点设置、想象类作文等等,希望所有考生都能抓住中考最后的冲刺时间。
题目二:
"吹面不寒杨柳风"。简单7个字,相信给了考生不小的视觉冲击力。
但是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之后,会发现,其实这个题目并不难,"吹面不寒杨柳风"就是"温暖的杨柳风迎面吹来一点寒意也没有",很显然这个题目是含有比喻义的。考生只要想一想生活、学习中哪些人、事、物给过你温暖,让你有过"杨柳风拂面"的感觉,这个题目就变得特别好写。可以写成成长类的作文,那成长中的"杨柳风"便是激励你成长的良师益友、至爱亲朋,亦或是某种自身的品质(乐观、坚持不懈等),亦或者是某种物(礼物、小草、松、菊……),也可以写成励志类的,也可以写成亲情类的……这几类写作立意的角度,在东学堂语文初二春季班课程中进行过详细的讲解,东学堂语文的学员你们有福了!
【把议论文写规范】
从同学写作议论文的现状看,有两种情形比较普遍:一是太“杂”,思路不清,表达混杂;二是太“死”,典型的三段式,中间部分是事例的堆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没有?有。那就在于掌握议论文两种基本结构形式,从规范的议论文写起。
一是横式结构。就全文而言,是非常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开头引出观点,结尾总结照应,而中间(主体)部分则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分论点支撑,即从几个方面(或几个角度)分别展开论述,来证明作者在文中所要阐明的观点。这里要说明的是主体部分用来论述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它们是并列的关系,中间没有主次之分。所以,这种横式结构,我们又通俗地称它为并列式结构。譬如,我们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如果以横式结构来写一篇议论文,我们可用“幸福在哪里?”的设问开头;主体部分则从“幸福在劳动者的汗水里”、“幸福在有志者的追求里”、“幸福在无私者的奉献里”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最后以“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我们的手中”来作结。由此看来,以横式结构行文,全文的层次显得非常清晰。
二是纵式结构。如果说横式结构的主体部分由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支撑,那纵式结构主体部分在展开事理论述时,则是逐层深入的。很虽然它不是并列推进,而是层层递进。在论述时,我们既可以按事理的性质,由表及里地展开;也可以按事理的范围,由小到大地展开;还可以按事理的发展,由浅入深地展开。比如针对学生的“浪费”现象,我们既要跟他们谈谈经济问题,也就是要“算算账”,让他们明白“积小成多”的道理;更要跟他们说说性质问题,一旦“浪费”成习,极易形成“奢侈”的作风,那后果就严重了。这样的分析,很显然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逻辑进行的。由此可见,采用纵式结构行文,事理层次清楚,文章的逻辑性强。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2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3
指导一: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善于从事件的表面向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如将美与丑、善与恶、强与弱、悲与喜对比,将人或事的前后变化对比,将不同的人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对比等等。另外,你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暗示事件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从而彰显主旨。如一篇《责任重于泰山》的作文。作者先用“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作题记,然后分别用一、二、三作小标题,依次叙写了张老师出人意料地带病冒雪上课、检察长在战友(因救护自己而牺牲)儿子的判决书上签字前矛盾的思想斗争、县委书记为了泄洪抢险而顾大局舍小家决定炸除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这三件事,说明了给学生上课是教师的责任、严格执法是领导者的责任、保护国家利益是所有公民的责任,从而使“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责任”的主旨得以凸显。
指导二:详略得当,内容充实
选材要鲜活。即选构要真实、新颖、典型,从生活中捕捉精彩的典型素材,筛选出那些最高兴、最悲痛、最深刻、最难忘、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典型事件,或者概括提炼,或者放大细节,或者定格镜头,必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深刻感悟和超级感染力的佳作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如作文《一张贺卡》,作者以“贺卡”为线,围绕一个穷学生给老师“送贺卡”这件事展开生动描述,把“买贺卡”“送贺卡”“卖贺卡”三个场面一线串起,使文章曲折生动、感人至深;但在处理素材的详略时,却略写“送贺卡”,而把自己“买贺卡”前的思想斗争、老师“卖贺卡”后的感动心理浓墨重彩描述,这样就突出了一个正直、慈爱、善良的老师形象。
指导三:情感真挚,叙中含情
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可以通过细节描写、选用情感鲜明的词语、打造抒情语句来流露真情。例如《懂你,懂你》中描写丰富细腻、真挚感人。作者将“我”的深切感受、心理活动和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一个,心思细密、宽厚温和、体贴女儿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指导四:结构清爽,叙事生动
首先结构要完整,写人叙事要清晰。应善于运用前后照应、一线串珠等技法组织材料。其次叙事要生动,情节要曲折。叙事写人时可以使用前后对比法、设置悬念法、抑扬生变法、虚构科幻法等来使文章尺水兴波、妙趣横生。如一篇《我的这杯“苦咖啡”》的作文,作者分别以“麦田?烈日”“村边?夏夜”“小院?清早”“医院?黄昏”为小标题,按地点和时间变化为序依次描绘了四个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和爷爷之间细腻深厚的祖孙情。这种以情为线的行文,立意、情感、事件以一贯之,极具结构美和情感美。
指导五:个性人物,形象鲜明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过个性分明的外貌、神态、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例如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便能体现出各自文雅有礼、粗鲁低俗、豪爽干脆、优柔寡断、风趣幽默、干巴木讷等迥异的性格。你也可以随着事件的发展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对人物进行多层次描写,或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4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书法之于林散之,正如音乐之于王洛宾;哲学之于周国平,正如文化之于余秋雨……可以说,他们各自所钟爱的事物也承载了他们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请以“________之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补全所给题目,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800字以上。
【审题提示】显然,这是一个要求补填出选材的半命题作文题。与常见的话题作文相似的是,这里也给出了一段材料。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即所给材料在写作构思和立意时的作用是不同的。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只是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写作者可以借助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构思,也可以不受材料的束缚,只要扣住话题来写,就是符合要求的;而此处所给的材料对我们的审题立意和构思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含了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点:
1.书法、音乐、哲学、文化等某一事物与某一具体人的紧密联系。
2.这一事物是这个人所钟爱的。
3.这一事物承载
【文题设计】________,也是一种享受。
要求:补全题目,认真审题,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字数600字以上。
【审题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一种享受”对立意和选材都有所限制。既然是“享受”,显然应该是美好、温馨、浪漫的东西,而题目中最关键的字眼“也”,它表明题中所填的内容与人们通常意义上的“享受”有所不同,需要同学们反向立意,如“平淡”“冒险”“离别”等……写作中要重点围绕“也”字做文章,做到内容新颖、见解独到。同时,行文上也可以利用前后鲜明的反差,来突出“也”字的效果。
【文题设计】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始料未及,有些事情往往不会顺着我们的意愿发展,结果常常出人意料。但可以肯定地说,偶然的事件往往有必然的结果,当我们循着事情发展的轨迹追溯其根源时,立马便豁然开朗——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这样的事情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促使我们思考。
请以“没想到, 是如此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在记叙中兼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审题提示】“没想到”意味深长,富有言外之意——结果与意料大相径庭,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材料中“这样的事情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有立意的导向作用,只有把其中“深刻的人生道理”揭示出来,文章才具有启示性。“没想到”的事情非同一般,应是曾令我们感到震动的事情。文题前一横线是要陈述的对象,后一横线要填意料之外的结果。写作时开头宜出人意料,可采用倒叙,或先声夺人,设置悬念,紧紧拽住读者眼球,吸引人们读下去。中间可采用对比,或巧用插叙,使文章情节摇曳多姿:一向成绩优异的“我”却考试砸锅,成绩一塌糊涂;一向和蔼可亲的父亲却因“我”任性而打“我”……前半部分可简略叙述,然后追溯原委,结尾适当议论抒情,既照应开头,又画龙点睛。
【文题设计】鲜花怒放,是一种风景;满面笑容,也是一种风景。海浪滔天,是一种风景;和谐共处,也是一种风景……在你的心目中,哪一种风景是最美丽的呢?请以“那是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内容自定,文体不限。
【审题提示】关注美好的事物与情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方向,此题展示的便是这种特色。此题开口较大,所以我们首先得选择好要写的具体“风景”,这风景,可以是自然的景观,也可以是美丽的心灵。然后对之精描细绘,语言的生动优美和情景的自然交融,是写作这类文题应当着力关注的。
【文题设计】请以“一路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