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教育观是指关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诸如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体制、内容、方法、教师和学生等每一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看法。
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水平等制约,并受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及科学技术等影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阶级社会中,常带有阶级性。不同人的教育观带有个体认识差异的特点。各种教育观通过教育论著、教育决策或教育实践表现出来。
还有一种对教育的作用、目的寄予美好希望的教育观:“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但现实里的教育活动并不都是那么理想。就以台独势力推行的“去中国化教育”活动来说,反台独力量与台独势力双方就会对这种活动是否“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的看法形成分歧。
相关说明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信息,可以通过话语、表情、姿态、行为;文字、图象、音频、视频;书籍、报刊、电影、电视、电话、电脑、网络等各种直接或间接方式及媒介,甚至通过他人进行。而这个他人不一定是教育者,因为教育者是着眼于他人的素质、能力而传递信息的。
教育活动中传递的信息即教育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以影响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由于人类文明是逐步发展的,其中必定包含不完善的、有缺陷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因此有的教育不能带来积极的效应,还有可能带来消极的效果。但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步发展,以往的不足会被克服,但又可能有新的误区产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教育观
教育观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一方面是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以影响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由于人类文明是逐步发展的,其中必定包含不完善的、有缺陷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因此有的教育不能带来积极的效应,还有可能带来消极的效果。但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步发展,以往的不足会被克服,但又可能有新的误区产生。
如宇宙“地球中心论”曾经长期作为教育的内容,随后被“太阳中心论”取代,而现“太阳中心论”也已被放弃。
另一方面是教育者借助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有时是强势地位,向教育对象发出的启发、引导信息以及奖惩信息,以影响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因此,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搞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一部分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全面地发展。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个性独特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因为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