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怎么算
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怎么算
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怎么算,不同的收入来源与消费支出的比例,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各地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压力。下面来看看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怎么算。
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怎么算1
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是指在某一社会生产发展阶段中,居民用以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程度。具体内容包括: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劳动的社会条件和生产条件、社会服务的发达程度、闲暇时间的占有量和结构、卫生保健和教育普及程度等等。
最简单的就是区域支出总和(物质支出)平均值。
最精确衡量指标:根据
①出生率、死亡率及其他人口学特征;
②医疗卫生条件;
③食品消费;
④居住条件;
⑤教育和文化;
⑥劳动条件和就业率;
⑦居民的收入和支出;
⑧生活费用和消费价格;
⑨运输工具;
⑩休息的安排;社会保障;人的自由。对生活水平的测定也有主要使用某一单项指标的,如: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实际收入水平指标,实际消费水平指标,人均寿命指标,恩格尔系数(见社会统计学派),人均卡路里或蛋白质摄取量指标等。
衡量你的生活水平,不简单的指你的收入和支出。要根据很多的数据来测算你的生活水平指数。
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怎么算2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计算方法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目前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当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是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国内生产总值(英语: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语简称GDP;亦称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
它被定义为所有在一个国家内一段特定时间(一般为一年)里所有生产产品和货物的总值。它与国民生产总值(英语缩写:GNP)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生产总值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最常见的计算公式是:
国内生产总值 = 消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出口 - 进口
这条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
GDP = C + I + G + N - X
不同国家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需要转换各国货币,转换方式主要有两种:(1)使用各国货币的国际汇率转换,或(2)根据各国货币与一选定标准(一般为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英语缩写:PPP)。
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会有很大不同(见下),因为如果使用国际汇率,就会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过弱,而低估国内消费者与生产商的购买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则又无法精确计算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与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是以现行价格水平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值,不仅包含了当期产量的资讯也包含了当期该国的价格水平资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是以不变价格水平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值。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怎么算3
如何考量各地居民生活水平
人均产值是地区生产总值与地区常住人口的比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是各个地区对家庭抽样调查后,按照家庭人口数平均计算的收入和消费支出。从统计口径上,三者之间不存在完全的可比性。
人均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都可以作为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虽然,统计口径不同,但是,不同的收入来源与消费支出的比例,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各地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压力。
北京、上海作为两个最大的直辖市,是中国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两个地区,虽然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但是由于房地产价格导致的居住消费占消费支出比例较高,城镇居民的生活压力也高于全国水平。
天津、江苏、内蒙古虽然人均产值较高,但是国民经济产值分配到居民收入的比例却相对较低,居民消费对经济循环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低。天津作为直辖市,虽然城镇人口比例及人均产值与北京、上海差距不大,但是,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较高,人均财产性支出比例较低。
广东、福建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农村居民日常消费与劳动性收入比例较低,生活压力较大,人均财产性支出比例较低。
山东虽然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东部地带各省份中相对偏低,但是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压力却相对较低。浙江省城镇人口比例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等三个直辖市,切各地市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较好,城乡居民生活压力都相对较低,应该是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均衡性最好的地区。
人均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作为反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虽然统计口径不同,但是,由于彼此之间所反映的经济循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具体细节的比较,更容易反映出人民生活的实际的状态,而绝对数据的大小,有的时候,反而掩盖了经济发展中,互相关联的逻辑关系,而使人们对数据和切身感受造成一定的偏差,从而质疑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要想真正解读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必要的数据分析能力还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很容易被单一数据的片面性所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