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

 我来答
名成教育17
2022-11-17 · TA获得超过549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9万
展开全部

1.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前五十个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而文言文要注意的就是实词虚词等,下面介绍文言文中实词都有哪些,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4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

2. 谁能帮我总结一下高中语文重点实词,虚词(加解释)

常考的文言实词 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 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老子》) 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

(《晋语》) 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论学•学而》) 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

(萧统《文选序》) 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卦》) 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

(《管子•八观》) 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刘向《别录》) 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

(《柳宗元传》) 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 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

(《活版》) 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年》) 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战国策•齐策》) 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察今》) 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

(《新唐书•杜希全传》) 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伦语•卫灵公》) 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拜见:日往朝相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后汉书•刘宠传》) 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

(张籍《赠道士宜师》) 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墨子•亲士》) ②登、升:乘鄂渚而反顾兮。

(屈原《离骚》) ③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 ④压服、欺压:三国必起而乘我。

(《荀子•强国》) ⑤追逐:吏士喜,大呼乘之。(《汉书•陈汤传》) ⑥计量、计算:乘事有功则赏。

(《韩非子•难一》) ⑦量词: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7、除:①台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汉书•苏武传》) ②清除、除掉: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③修治、修整: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任命、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8、辞:①口供: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

(柳宗元《断刑论下》) ②言词、词句: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④告别: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⑤一种文体:如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9、当:①对着、面对: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②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介词):然当今之时。(《墨子•兼爱下》) ③掌管,担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国语•越语上》) ④判罪:当高罪死。(《史记•蒙恬列传》) ⑤应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⑥当做: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⑦适当、得当:岂非用赏罚当邪。

(《吕氏春秋•义赏》) 10、道:①路(途径、方法、措施):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规律、道理: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 ③道家、道教: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三国志•张鲁传》) ④从、由:凡治乱之情,旨道上始。

(《管子•禁藏》) ⑤说、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引导、通:唯王使人道送我。

(《汉书•张骞传》) ⑦主张、思想、学说:从许子之道。(《孟子•腾文公》) 11、度:①量长度(揣度、推测):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迟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贾谊《论积贮疏》) ③制度、法度:治威严,整法度。

(《张衡传》) ④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本纪》) ⑤渡过、越过: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⑥量词(次数):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2、复:①夹衣(夹层的):冬天昼夜不著复衣。

(刘义庆《世说新语•凤惠》) ②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③恢复: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④报复: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盐铁论》) ⑤再、又: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⑥回答:王辞而不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⑦免除赋税徭役: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史记•高祖本记》) 13、负:①背、用背驮东西:负石自投于河。

(《庄子•道跖》) ②背靠着(依仗):负隅顽抗。(《孟子•尽心上》) ③违背、背弃(辜负、对不起):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兵法•谋攻》) ⑤欠:桓温少时,游于博徒,资产俱尽,尚有负。

(《晋书•袁耽传》) 14、盖:①用芦苇或茅草编的翻盖物:被苫盖没,蒙荆棘。(《左传•襄公十四年》) ②车盖:日初出大如车盖。

(《两小儿辩日》) ③器物的盖子:员。

3. 求高中重点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的文言词语,就是在我们课文中常出现的文言词语,所谓“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主要是指实词。现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种版本,但不管哪种版本,传统经典的篇目总在必选之列,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中。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所谓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据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4. 高中文言文重要虚词18个的所有解释和课本原句位置,如果太多先给必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欤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矣”可能是吧! 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