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刷牙的?
人类祖先早有漱口、刷牙的习惯,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人乌尔城邦的国王墓穴中就曾发现过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用动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现在还有些原始部落用木炭、盐水、细砂、树枝来清理牙齿。阿拉伯人现在还从一种叫Arak的树上取下树枝,将一端捣碎,做成刷状,用来清理牙缝及刷牙,称之为Miswak,是一种天然牙刷,据科学家分析,这种树枝含氟及皂素,可预防蛀牙,并有止痛作用。
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史记·仓公传》中就批出引起龋齿的原因是 “食而不漱”。《礼记》中: “鸡初鸣,咸盥嗽”就说明人们已有了漱口的习惯。古人清理口腔和牙齿用手指和柳枝。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画有一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齿。在唐代,人们用柳枝做成刷,蘸药水揩齿。
宋代,有人主张每日早晚用柳枝揩牙两次,元代正式有 “牙刷”一词,郭玉诗中云: “南洲牙刷寄头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元代社会上层人物用牙刷,一般人还是用柳枝,和中草药研制成的揩齿粉末刷牙,另据考古发现,我国1000多年前辽代古墓中出土了两支骨制牙刷柄。可见我国比欧洲要早600多年就有了类似现代的牙刷。
在欧洲,牙刷是由英国皮匠爱迪斯于1780年在伦敦首先发明的。在此之前,欧洲人用布擦洗牙齿,爱迪斯认为用布擦牙效率太低,而且擦不干净,他把鬃毛缚在骨头上,刷牙效果很好,从此改进了欧洲人的刷牙工具,爱迪斯创立的公司至今仍在生产牙刷。
现在通常的牙刷有四个部分:刷头、刷颈、刷毛和刷柄。刷头应稍短、稍窄、以便伸入整个口腔,刷净难刷的部位。刷头最好成圆弧状,以免刮伤牙肉。刷颈要有适当的弯度,以配合 牙齿床的弧度而深达后臼齿区。刷毛要软硬适当,顶端经过特殊处理,免得损伤牙龈及牙釉质。
刷毛部分的外侧应稍长且柔软,以利牙龈的按摩。刷柄以好握为度。一般的牙刷,应用过3个月左右更新一次,刷毛已向两侧倾倒的牙刷,不可再用,它不仅无法清除牙垢,而且易伤牙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