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淹没的三国人物有哪些
本人十分喜欢历史,特别是三国时期的,我想这是每个男人都拥有的情愫,我引个头,戏志才三国时期顶尖的谋士。还有谁,希望大家能说下。陈到,排名不在赵云之下,蜀国的征西将军,率领...
本人十分喜欢历史,特别是三国时期的,我想这是每个男人都拥有的情愫,我引个头,戏志才三国时期顶尖的谋士。还有谁,希望大家能说下。
陈到,排名不在赵云之下,蜀国的征西将军,率领白耳军,可惜演义里没有他;麹义率领先登死士的牛人,曾打得白马义从哭天喊地。 展开
陈到,排名不在赵云之下,蜀国的征西将军,率领白耳军,可惜演义里没有他;麹义率领先登死士的牛人,曾打得白马义从哭天喊地。 展开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陈到(?-230)字叔至,汝南(治今河南平舆)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名位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官至护军、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高顺(?-198),中国东汉末年将领,吕布帐下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曹操击破吕布后,高顺被曹操所杀。
麴义,凉州金城人也。汉平原鞠谭之后,其子避难,改曰麴氏,世为金城著姓。义少好弓马,结羌中豪帅,晓习羌斗,所部宗兵以骁锐闻。
中平黄巾乱,邻郡皇甫嵩以左中郎将征讨,募精勇于凉州,义以宗兵千余从之,随击黄巾于冀州,数有战功。嵩征还长安,义留属冀州牧韩馥。
初平二年,渤海太守袁绍客冀州,绍四世三公,海内之望,豪杰多与之相结,义亦阴自托于绍。为馥所觉,整兵与战,义击破馥军,与绍相结。会公孙瓒亦率大众来冀,馥内外交困,遂让州于绍,义率众归绍。
李进 《三国志》记载:太祖引军还,与布战于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余日。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王越,辽东燕山王越,(东汉末年)当世大侠。18岁匹马入贺兰山,只身取羌族首领首级而归,无人敢当其锋;30岁周游各州,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力大无穷,豪气盖世,连吕布都不是其对手。此人热心出仕,最后在洛阳开武馆谋生,整日周旋在皇帝周围,希望讨个一官半职,但其时皇帝没有权威,汉末门阀观念又根深蒂固,出身平民的王越,终生不得出仕,后不知所终。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镇守荆北。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曹操接收荆汉后,文聘才往见曹操,曹操以厚礼招待文聘。又以军队授予文聘,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
文钦(?-257年),字仲若,三国时魏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文鸯、文虎之父。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拜扬州刺史。魏正元二年(255年)与毋丘俭、子文鸯、文虎起兵讨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予幽州牧,封谯侯,镇北大将军。魏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反魏,文钦从吴军前往支援,但翌年军情告急时却因军见不同而被诸葛诞疑有叛心处死,两子文鸯、文虎又投奔回魏国。
阳群 三国蜀汉将军,本是刘璋的手下,为人忠义。与庞德的弟弟庞寿一起替刘璋守卫城池。刘备进川的时候,诸葛亮挥军与阳群守卫的城池相遭遇。阳群人称刀客,可见在刀上武艺精良。诸葛亮先使赵云与之接战,竟然与赵云打的不相互上下,引起诸葛亮的惜才之心,想纳入麾下。但阳群生性忠义,不肯叛原主,诸葛亮结果三擒三放阳群,才使他真心纳降。可见诸葛亮对阳群的爱才之心。
阳群忠肝义胆,一旦降了刘备,便是死心踏地的效忠。在不久后的,刘备伐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后,第一个战死的就是阳群。因为蜀汉不设史官,陈寿写《三国志》时,史料缺乏,因此无传。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曾提及阳群“……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可见一斑。
张任,刘璋的部下,益州从事,以忠勇著称。刘备取蜀时,张任出兵对抗,两次被击败,遭生擒。刘备派人劝降,张任宁死不降,遂被杀,玄德感叹不已,令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
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
刘晔经郭嘉推荐,为曹操效力。对袁绍作战时提出用发石车,击退了敌人来自营楼的攻击。曹氏三代元老,献过许多妙计。官拜魏国太中大夫。料事如神,屡献奇策,用之则吉,违之则凶,但终因他为汉室宗亲而被曹氏所忌,使得他在关键时刻所献取蜀灭吴之策,未被曹操和曹丕父子采纳.刘晔之才未尽其用,而曹魏也终于未能统一全国。
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曹公辟为仓曹掾,转主簿,迁行军长史兼领军。文帝受禅,进侍中,赐爵关内侯。明帝即位,进封东亭侯,后以疾为太中大夫,转大鸿胪,复逊位为太中大夫。卒,谥曰景侯。
刘虞(?—公元193年),字伯安,东海郯县(今浙江嵊县)人,虽然和袁氏兄弟、刘璋等人一样同属高干子弟,却没有倚靠祖辈的荫蔽,而是从基层做起,早年举孝廉,担任户曹吏之类的小官,任内“治身奉职”。后来又当过博平令,“治正推平,高尚纯朴,境内无盗贼,灾害不生”。当时甚至出现过这样的传说:时邻县接壤,蝗虫为害,至博平界,飞过不入。这个传说虽然不足为信,但也足以说明刘虞的杰出才能已经是广为流传。由于政绩显著,后累升至幽州刺史、甘陵相,汉灵帝时历升尚书令、光禄勋、宗正等要职,灵帝末年,以宗正复任幽州牧。董卓专权时期,董卓对刘虞也是极力拉拢刘虞,拜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又代袁隗为太傅。 位居三公之列。但由于当时的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远在幽州的刘虞并没有接到这项任命。以刘虞的生平情况看,就算接到,他也必定不会理睬。
阎行,字彦明,后名艳,金城人也。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遂。建安初,遂与马腾相攻击。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十四年,为遂所使诣太祖,太祖表犍为太守厚遇之。昔宣曹操语与韩遂,曰以宜早辅国朝。又言止韩遂不与超合,行与遂以行父有隙,遂强以少女妻行,行不获已。及操计施,行与遂相攻击。行不胜,乃将家人东诣太祖。太祖表拜列侯。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臣,蜀丞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蒋琬(?—246)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初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卒后封大将军,辅佐刘禅,主持朝政,统兵御魏。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国力大增。死后葬于涪城西山,陵墓为著名的三国遗迹。官至大司马,安阳亭侯。
阎圃,生卒年不详,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东汉末年人物,本为张鲁部下谋士,后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
蹋顿(?-207),东汉末年辽西乌丸(亦称乌桓)的首领,乌丸大人丘力居的从子,总摄三王部。曹操北征乌丸时,蹋顿率兵阻拦,被斩。○后蹋顿一词亦借指异族首领,此外此词亦有跌倒之意。
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徐荣是辽东襄平人(辽宁辽阳)。虽然在《资治通鉴》中认为他是玄菟郡,也就是现在的沈阳人。但在《三国志·公孙度传》里,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内容,“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也就是说公孙度和徐荣是老乡,而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人,所以徐荣也只能是辽东襄平人。
在《三国演义》里,徐荣是一个被夏侯敦交马数回,斩于马下的三流将领,但演义和历史往往是有出入的。
历史上的徐荣,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他的记载虽然很少,却足以令他挤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
于禁(?-221)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一代名将晚节不保。
臧霸(约165~230)字宣高。父亲臧戒曾任华县狱掾,其间因依据国法,不肯听从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太守因而大怒,令将臧戒收监并送到太守府去,其时监送者约有百余人之多。臧霸当时十八岁,闻讯后便引领从客数十人于费县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夺救亲父,监送者见状,均惧而不敢动,臧霸便与父亲亡命奔逃于东海,而臧霸亦开始以勇壮闻名于世。黄巾起义时,臧霸从属陶谦,击破贼众,拜为骑都尉。后来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吕布被擒后,追随曹操,获得了很高的待遇,多有战功,数次讨伐孙权,吴国名将韩当,亦曾是其手下败将。后来曹操去世,青州兵和臧霸旧部以为天下将乱,都擅自逃离军伍。曹丕继位,臧霸对都督曹休说:“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曹休把情况向曹丕汇报,曹丕却担心多给了臧霸兵的话,又像青州兵或者臧霸旧部那样擅自逃走,于是只是精神上给予支撑,实际上不给兵。后来又趁臧霸来朝时夺了臧霸的兵权。
曹彰(?-223),字子文,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纪灵,袁术帐下大将,在袁术与袁绍吹嘘时,袁绍说道:“我有大将颜良、文丑。”术曰:“此亦何哉?我有大将纪灵,汝,奈何?公元198年11月曾带兵攻打刘备,但在吕布调解下退兵。后来在与刘备军交战时战死.
王双《三国志·朱桓传》:(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曹)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曹)仁遣其子(曹)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朱)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常)雕等,(朱)桓等身自拒(曹)泰,烧营而退,遂枭(常)雕,生虏(王)双,送武昌,临阵斩溺,死者千余。
《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兴六年)冬,(诸葛)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文鸯(238-291)本名文俶(《三国演义》中作文淑,当为作者笔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晋时期武将,文钦之子。初仕魏,后因其父从毋丘俭叛,乃随其父投吴,并于诸葛诞叛魏时助之,但其父随即被诸葛诞杀,乃复降魏。晋代魏后仕晋,在晋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后于八王之乱中被杀,惨遭灭族之祸。
夏侯霸,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武将,夏侯渊次子。本为曹魏武将,后因司马懿诛曹爽一族,夏侯霸身为曹氏宗室而心怀不安,遂投降蜀汉。后随蜀将姜维伐魏,官至车骑将军。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魏大将军、阳曲侯。生年不详,卒年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建安年间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魏文帝继位封郭淮为关内侯,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立下战功,正始元年(公元254年),郭淮打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
娄圭 与太祖有旧。初平中在荆州北界合众,后诣太祖。太祖以为大将,不使典兵,常在坐席言议。子伯少有猛志,尝叹息曰:“男儿居世,会当得数万兵千匹骑著后耳!”侪辈笑之。后坐藏亡命,被系当死,得逾狱出,捕者追之急,子伯乃变衣服如助捕者,吏不能觉,遂以得免。会天下义兵起,子伯亦合众与刘表相依。后归曹公,遂为所用,军国大计常与焉。刘表亡,曹公向荆州。表子琮降,以节迎曹公,诸将皆疑诈,曹公以问子伯。子伯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曹公曰:“大善。”遂进兵。宠秩子伯,家累千金。从破马超等,子伯功为多。及河北平定,随在冀州。其后太祖从诸子出游,子伯时亦随从。子伯顾谓左右曰:“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人有白者,太祖以为有腹诽意,遂收治之。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睿时,在宫中任职。杨阜从政后,一是有卓识远见:任凉州从事时,代表刺史去许都见曹操,回来后客观分析了袁绍和曹操双方力量十比一的形势下肯定曹操必胜,事实证明了他的正确判断。马超叛曹后,杨阜力谏要严加防备,曹操虽然极口赞成,但设防措施不力,导致陇上郡县除凉州刺史、汉阳郡太守以下官吏率领士大夫及杨氏亲友千余人固守冀城,余均响应马超。杨阜等死战马超,身中五伤,亲友七人战死终大破马超。二是刚正不恶,对朝廷弊政多有争谏:任武都太守时,一次曹洪置酒后会,令舞女裸体披纱,踏鼓歌舞,被杨阜斥责而退,全场肃然起敬;魏明帝搜求美女,扩建宫阙,杨阜六次进言进谏明帝应勤政爱民。三是勤政廉洁:杨阜在宫内担任少府之职,专管宝器、珍膳、衣物等,而他死后则家无余财。皇帝让杨阜的孙子杨豹继任了少府之职。原甘谷县文昌宫西侧尚有杨氏家祠,内悬“两代尚书” 匾额,即指杨阜和杨豹而言。
向宠,向朗胞弟之子。刘备时,历任牙门将(保护牙城的武官)、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赞扬向宠“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征汉嘉(今四川雅安北)“蛮夷时”,遇害。
高顺(?-198),中国东汉末年将领,吕布帐下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曹操击破吕布后,高顺被曹操所杀。
麴义,凉州金城人也。汉平原鞠谭之后,其子避难,改曰麴氏,世为金城著姓。义少好弓马,结羌中豪帅,晓习羌斗,所部宗兵以骁锐闻。
中平黄巾乱,邻郡皇甫嵩以左中郎将征讨,募精勇于凉州,义以宗兵千余从之,随击黄巾于冀州,数有战功。嵩征还长安,义留属冀州牧韩馥。
初平二年,渤海太守袁绍客冀州,绍四世三公,海内之望,豪杰多与之相结,义亦阴自托于绍。为馥所觉,整兵与战,义击破馥军,与绍相结。会公孙瓒亦率大众来冀,馥内外交困,遂让州于绍,义率众归绍。
李进 《三国志》记载:太祖引军还,与布战于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余日。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王越,辽东燕山王越,(东汉末年)当世大侠。18岁匹马入贺兰山,只身取羌族首领首级而归,无人敢当其锋;30岁周游各州,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力大无穷,豪气盖世,连吕布都不是其对手。此人热心出仕,最后在洛阳开武馆谋生,整日周旋在皇帝周围,希望讨个一官半职,但其时皇帝没有权威,汉末门阀观念又根深蒂固,出身平民的王越,终生不得出仕,后不知所终。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镇守荆北。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曹操接收荆汉后,文聘才往见曹操,曹操以厚礼招待文聘。又以军队授予文聘,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
文钦(?-257年),字仲若,三国时魏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文鸯、文虎之父。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拜扬州刺史。魏正元二年(255年)与毋丘俭、子文鸯、文虎起兵讨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予幽州牧,封谯侯,镇北大将军。魏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反魏,文钦从吴军前往支援,但翌年军情告急时却因军见不同而被诸葛诞疑有叛心处死,两子文鸯、文虎又投奔回魏国。
阳群 三国蜀汉将军,本是刘璋的手下,为人忠义。与庞德的弟弟庞寿一起替刘璋守卫城池。刘备进川的时候,诸葛亮挥军与阳群守卫的城池相遭遇。阳群人称刀客,可见在刀上武艺精良。诸葛亮先使赵云与之接战,竟然与赵云打的不相互上下,引起诸葛亮的惜才之心,想纳入麾下。但阳群生性忠义,不肯叛原主,诸葛亮结果三擒三放阳群,才使他真心纳降。可见诸葛亮对阳群的爱才之心。
阳群忠肝义胆,一旦降了刘备,便是死心踏地的效忠。在不久后的,刘备伐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后,第一个战死的就是阳群。因为蜀汉不设史官,陈寿写《三国志》时,史料缺乏,因此无传。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曾提及阳群“……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可见一斑。
张任,刘璋的部下,益州从事,以忠勇著称。刘备取蜀时,张任出兵对抗,两次被击败,遭生擒。刘备派人劝降,张任宁死不降,遂被杀,玄德感叹不已,令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
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
刘晔经郭嘉推荐,为曹操效力。对袁绍作战时提出用发石车,击退了敌人来自营楼的攻击。曹氏三代元老,献过许多妙计。官拜魏国太中大夫。料事如神,屡献奇策,用之则吉,违之则凶,但终因他为汉室宗亲而被曹氏所忌,使得他在关键时刻所献取蜀灭吴之策,未被曹操和曹丕父子采纳.刘晔之才未尽其用,而曹魏也终于未能统一全国。
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曹公辟为仓曹掾,转主簿,迁行军长史兼领军。文帝受禅,进侍中,赐爵关内侯。明帝即位,进封东亭侯,后以疾为太中大夫,转大鸿胪,复逊位为太中大夫。卒,谥曰景侯。
刘虞(?—公元193年),字伯安,东海郯县(今浙江嵊县)人,虽然和袁氏兄弟、刘璋等人一样同属高干子弟,却没有倚靠祖辈的荫蔽,而是从基层做起,早年举孝廉,担任户曹吏之类的小官,任内“治身奉职”。后来又当过博平令,“治正推平,高尚纯朴,境内无盗贼,灾害不生”。当时甚至出现过这样的传说:时邻县接壤,蝗虫为害,至博平界,飞过不入。这个传说虽然不足为信,但也足以说明刘虞的杰出才能已经是广为流传。由于政绩显著,后累升至幽州刺史、甘陵相,汉灵帝时历升尚书令、光禄勋、宗正等要职,灵帝末年,以宗正复任幽州牧。董卓专权时期,董卓对刘虞也是极力拉拢刘虞,拜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又代袁隗为太傅。 位居三公之列。但由于当时的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远在幽州的刘虞并没有接到这项任命。以刘虞的生平情况看,就算接到,他也必定不会理睬。
阎行,字彦明,后名艳,金城人也。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遂。建安初,遂与马腾相攻击。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十四年,为遂所使诣太祖,太祖表犍为太守厚遇之。昔宣曹操语与韩遂,曰以宜早辅国朝。又言止韩遂不与超合,行与遂以行父有隙,遂强以少女妻行,行不获已。及操计施,行与遂相攻击。行不胜,乃将家人东诣太祖。太祖表拜列侯。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臣,蜀丞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蒋琬(?—246)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初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卒后封大将军,辅佐刘禅,主持朝政,统兵御魏。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国力大增。死后葬于涪城西山,陵墓为著名的三国遗迹。官至大司马,安阳亭侯。
阎圃,生卒年不详,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东汉末年人物,本为张鲁部下谋士,后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
蹋顿(?-207),东汉末年辽西乌丸(亦称乌桓)的首领,乌丸大人丘力居的从子,总摄三王部。曹操北征乌丸时,蹋顿率兵阻拦,被斩。○后蹋顿一词亦借指异族首领,此外此词亦有跌倒之意。
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徐荣是辽东襄平人(辽宁辽阳)。虽然在《资治通鉴》中认为他是玄菟郡,也就是现在的沈阳人。但在《三国志·公孙度传》里,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内容,“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也就是说公孙度和徐荣是老乡,而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人,所以徐荣也只能是辽东襄平人。
在《三国演义》里,徐荣是一个被夏侯敦交马数回,斩于马下的三流将领,但演义和历史往往是有出入的。
历史上的徐荣,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他的记载虽然很少,却足以令他挤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
于禁(?-221)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一代名将晚节不保。
臧霸(约165~230)字宣高。父亲臧戒曾任华县狱掾,其间因依据国法,不肯听从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太守因而大怒,令将臧戒收监并送到太守府去,其时监送者约有百余人之多。臧霸当时十八岁,闻讯后便引领从客数十人于费县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夺救亲父,监送者见状,均惧而不敢动,臧霸便与父亲亡命奔逃于东海,而臧霸亦开始以勇壮闻名于世。黄巾起义时,臧霸从属陶谦,击破贼众,拜为骑都尉。后来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吕布被擒后,追随曹操,获得了很高的待遇,多有战功,数次讨伐孙权,吴国名将韩当,亦曾是其手下败将。后来曹操去世,青州兵和臧霸旧部以为天下将乱,都擅自逃离军伍。曹丕继位,臧霸对都督曹休说:“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曹休把情况向曹丕汇报,曹丕却担心多给了臧霸兵的话,又像青州兵或者臧霸旧部那样擅自逃走,于是只是精神上给予支撑,实际上不给兵。后来又趁臧霸来朝时夺了臧霸的兵权。
曹彰(?-223),字子文,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纪灵,袁术帐下大将,在袁术与袁绍吹嘘时,袁绍说道:“我有大将颜良、文丑。”术曰:“此亦何哉?我有大将纪灵,汝,奈何?公元198年11月曾带兵攻打刘备,但在吕布调解下退兵。后来在与刘备军交战时战死.
王双《三国志·朱桓传》:(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曹)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曹)仁遣其子(曹)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朱)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常)雕等,(朱)桓等身自拒(曹)泰,烧营而退,遂枭(常)雕,生虏(王)双,送武昌,临阵斩溺,死者千余。
《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兴六年)冬,(诸葛)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文鸯(238-291)本名文俶(《三国演义》中作文淑,当为作者笔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晋时期武将,文钦之子。初仕魏,后因其父从毋丘俭叛,乃随其父投吴,并于诸葛诞叛魏时助之,但其父随即被诸葛诞杀,乃复降魏。晋代魏后仕晋,在晋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后于八王之乱中被杀,惨遭灭族之祸。
夏侯霸,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武将,夏侯渊次子。本为曹魏武将,后因司马懿诛曹爽一族,夏侯霸身为曹氏宗室而心怀不安,遂投降蜀汉。后随蜀将姜维伐魏,官至车骑将军。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魏大将军、阳曲侯。生年不详,卒年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建安年间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魏文帝继位封郭淮为关内侯,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立下战功,正始元年(公元254年),郭淮打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
娄圭 与太祖有旧。初平中在荆州北界合众,后诣太祖。太祖以为大将,不使典兵,常在坐席言议。子伯少有猛志,尝叹息曰:“男儿居世,会当得数万兵千匹骑著后耳!”侪辈笑之。后坐藏亡命,被系当死,得逾狱出,捕者追之急,子伯乃变衣服如助捕者,吏不能觉,遂以得免。会天下义兵起,子伯亦合众与刘表相依。后归曹公,遂为所用,军国大计常与焉。刘表亡,曹公向荆州。表子琮降,以节迎曹公,诸将皆疑诈,曹公以问子伯。子伯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曹公曰:“大善。”遂进兵。宠秩子伯,家累千金。从破马超等,子伯功为多。及河北平定,随在冀州。其后太祖从诸子出游,子伯时亦随从。子伯顾谓左右曰:“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人有白者,太祖以为有腹诽意,遂收治之。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睿时,在宫中任职。杨阜从政后,一是有卓识远见:任凉州从事时,代表刺史去许都见曹操,回来后客观分析了袁绍和曹操双方力量十比一的形势下肯定曹操必胜,事实证明了他的正确判断。马超叛曹后,杨阜力谏要严加防备,曹操虽然极口赞成,但设防措施不力,导致陇上郡县除凉州刺史、汉阳郡太守以下官吏率领士大夫及杨氏亲友千余人固守冀城,余均响应马超。杨阜等死战马超,身中五伤,亲友七人战死终大破马超。二是刚正不恶,对朝廷弊政多有争谏:任武都太守时,一次曹洪置酒后会,令舞女裸体披纱,踏鼓歌舞,被杨阜斥责而退,全场肃然起敬;魏明帝搜求美女,扩建宫阙,杨阜六次进言进谏明帝应勤政爱民。三是勤政廉洁:杨阜在宫内担任少府之职,专管宝器、珍膳、衣物等,而他死后则家无余财。皇帝让杨阜的孙子杨豹继任了少府之职。原甘谷县文昌宫西侧尚有杨氏家祠,内悬“两代尚书” 匾额,即指杨阜和杨豹而言。
向宠,向朗胞弟之子。刘备时,历任牙门将(保护牙城的武官)、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赞扬向宠“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征汉嘉(今四川雅安北)“蛮夷时”,遇害。
展开全部
羊祜,陆抗是羊祜的接班人,并执行了羊祜的灭吴方针,非常全才的一个将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09-23
展开全部
陈宫和李儒 绝对是周瑜徐庶一级别的 奈何没跟对主子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觉得最惨的是高顺。 作为吕布手下八员将之首 这个人的战斗力绝对不在张辽之下,其手下更是有一彪人马号称“陷阵营” 这些人都是不要命的 就在吕布偷袭徐州的时候(张飞守城),高顺直接用“陷阵营”拆了徐州半堵城墙。而这样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 《演义》基本没介绍 死也死得莫名其妙,就在白门楼亮了个像,完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