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微观上是有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许多规律,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
1、守恒规律
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守恒规律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2、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浓硫酸中的硫是+6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硫化钠的硫是-2价,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价,介于-2与+6之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存在,但还原性占主要地位。物质大多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体现出各种元素的综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价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2价硫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3、难易规律
还原性强的物质越易失去电子,但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越易得到电子,但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这一规律可以判断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例如Na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成为Na+,Na+氧化性则很弱,很难得到电子。
4、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用这一性质可以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I2的氧化性。还原剂HI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HBr的还原性。
5、歧化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的特点: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如Cl2+H2O=HCl+HClO,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歧化为-1价和+1价的氯。
6、归中规律
(1)同种元素间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时候,其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存在中间价态时,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物质和低价态物质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反应。如浓硫酸和SO2不能反应。
(3)同种元素的高价态氧化低价态的时候,遵循的规律可简单概括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归中,不能跨越。
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二、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一.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最精最全
二.人教版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梳理
三.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四.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大全
五.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六.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七.2019年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微观上是有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许多规律,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
1、守恒规律
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守恒规律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2、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浓硫酸中的硫是+6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硫化钠的硫是-2价,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价,介于-2与+6之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存在,但还原性占主要地位。物质大多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体现出各种元素的综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价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2价硫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3、难易规律
还原性强的物质越易失去电子,但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越易得到电子,但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这一规律可以判断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例如Na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成为Na+,Na+氧化性则很弱,很难得到电子。
4、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用这一性质可以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I2的氧化性。还原剂HI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HBr的还原性。
5、歧化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的特点: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如Cl2+H2O=HCl+HClO,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歧化为-1价和+1价的氯。
6、归中规律
(1)同种元素间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时候,其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存在中间价态时,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物质和低价态物质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反应。如浓硫酸和SO2不能反应。
(3)同种元素的高价态氧化低价态的时候,遵循的规律可简单概括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归中,不能跨越。
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二、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一.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最精最全
二.人教版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梳理
三.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四.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大全
五.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六.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七.2019年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