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认识肿瘤的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现在肿瘤已经变成临床上的常见病。但肿瘤的疗效,无论中西医都有待于提高。中医对于肿瘤的防治有悠久的历史,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向广大患者介绍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中医,认识中医,进而正确的选择中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归纳起来,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
中医对肿瘤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我国古代医书,对肿瘤的发生原因曾经有过论述,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完全阐明肿瘤发生的原因,或者有些是不正确的推断,但是也有不少合理的见解。实际上,直到今天现代医学也没有将肿瘤的病因完全解释清楚,比较统一的看法是,环境中的致病因素,例如各种不正常的物理和化学刺激,还有人体的内部因素,比如遗传和精神因素,都有可能是肿瘤的病因。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中医学里的“气”
,既包含着身体内部运转着的营养性精微物质,也指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状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气”或“血”出现了不正常状况,即所谓“气郁结”或“血瘀滞”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对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医学认为也是由于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忧郁,或者外邪(也就是外部致病因素)的侵犯,以及机体衰老、饮食起居的影响等等,引起体内气血郁结瘀滞,最后诱发肿瘤。另外,人体内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积累在身体里面,或者内脏功能的失调、紊乱等等,都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病因。2.
中医对肿瘤的临床表现的认识
在我国历代文献里,有很多关于肿瘤临床症状的形象描述,
包括瘤和癌这两个汉字,都比较形象地体现了肿瘤的特点,据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这本医书的记载,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
,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
。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在肿瘤的症状方面,历代中医文献曾经有过相当正确的描述,不少还抓住了要点。《诸病源候论》记载:“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这段话是说,肿瘤是逐渐长大的,没有痛痒症状,经过较长时间以后,可能长得很大,不能消退。中医学对乳癌的论述,历代的资料很多。公元16l7年的《外科正宗》对乳癌的描述尤其具体,书中说当乳癌起初象豆子、棋子大小的时候,可能两、三年没有痛痒,渐渐长大以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再发展的时候好象许多栗子堆在一起,患病的部位会逐渐地变色、溃烂、发臭、凹陷的部位象岩穴,凸起的部位象莲子;以后甚至发生钻心一样的疼痛。到身体出现衰竭的时候,就很难治好了。
即使是发病很低的男性乳腺癌,古代医籍中也有描述,在17世纪初,明代一部叫做《证治准绳》的医书中,记录了一例男性乳癌的病例。这个病人在发病之前,曾经因为几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上而闷闷不乐。后来,发现左侧乳头常常有小量分泌液流出,不久乳头旁出现肿块。由于没有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肿块增大、溃破、变成岩穴之状。这些记述,基本上符合乳腺癌的症状和演变。
另外,历代中医文献还记述了喉癌、食道肿瘤、胃肠道肿瘤、甲状腺肿瘤、皮肤肿瘤等。中医学虽然早已认识到有些肿瘤是属于难治之症,然而对肿瘤并不是束手无策。除了重视对全身的整体治疗外,还包括针对肿瘤病变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割除的措施。3.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的认识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到,对肿块这类病症,应该采用促使它消散的的治疗方法。
1700多年前的名医华佗,对于腹内的结块,在使用针刺术和药物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给患者施行全身麻醉,采用手术割除医治。这些结块,很可能包括了某些肿瘤在内;公元7世纪《晋书》里写道:“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
。这是最早明确记录采用开刀切除眼部肿瘤的病例。
除直接切除肿瘤外,历年来,中医在肿瘤的治疗上不断更新,主张内服与外敷相结合,内外夹攻,以消癌瘤。内服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等方面的中药,以便纠正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瘤消瘤;外敷峻烈有毒之品,以求以毒攻毒,化瘤散结。相当于西医的全身化疗与动脉介入、放射线照射相结合,即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给癌瘤造成灭顶之灾。更为珍贵的是,古代医家还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应用至今的有效肿瘤治疗方药/方剂,具有代表性的有小金丹、西黄丸、大黄蛰虫丸、六神丸、片仔癀、消瘰丸、桂枝茯苓丸、海藻玉壶丸、当归龙荟丸,梅花点舌丹等等。
近几十年来,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中医药在配合手术、放疗、化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术前服用中药,可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用中医药治疗可减少术后发热、贫血等症发生,促进手术创口愈合,提高和恢复有关脏器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配合放疗、化疗,可减毒增效,即减轻因放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白细胞下降,减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减少因放疗引起的
口腔粘膜溃疡、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增加放、化疗对癌细胞的抑杀作用,从而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其次,中医药对一些肿瘤特有的并发症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如癌性发热、疼痛和癌性胸、腹水。中医通过对癌症病人的全面辨证论治,采用清热解毒、发汗散热、通腑泻下等给癌症毒素出路的办法治疗癌热;采用内外治结合内外夹攻的办法以消瘤止痛;采用化痰逐饮、通利二便和扶正祛邪的方法减少癌性胸、腹水。
,人体也有自己的反抗能力。当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足以遏制癌毒的时候,表现为正常;当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时候,就表现为肿瘤的发生。这种自我保护的能力与人体的正气不一定成正比,有的人体虚弱的人,就不一定患癌;有的身体健壮,反而患癌。而中医药的治疗就是试图调整患者的内环境,企图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而另一方面遏制癌毒的致病能力,所以希望肿瘤患者能再中医药的协助下,增强防病抗病能力,最终战胜癌魔,获得长期生存。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
中医对肿瘤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我国古代医书,对肿瘤的发生原因曾经有过论述,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完全阐明肿瘤发生的原因,或者有些是不正确的推断,但是也有不少合理的见解。实际上,直到今天现代医学也没有将肿瘤的病因完全解释清楚,比较统一的看法是,环境中的致病因素,例如各种不正常的物理和化学刺激,还有人体的内部因素,比如遗传和精神因素,都有可能是肿瘤的病因。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中医学里的“气”
,既包含着身体内部运转着的营养性精微物质,也指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状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气”或“血”出现了不正常状况,即所谓“气郁结”或“血瘀滞”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对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医学认为也是由于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忧郁,或者外邪(也就是外部致病因素)的侵犯,以及机体衰老、饮食起居的影响等等,引起体内气血郁结瘀滞,最后诱发肿瘤。另外,人体内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积累在身体里面,或者内脏功能的失调、紊乱等等,都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病因。2.
中医对肿瘤的临床表现的认识
在我国历代文献里,有很多关于肿瘤临床症状的形象描述,
包括瘤和癌这两个汉字,都比较形象地体现了肿瘤的特点,据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这本医书的记载,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
,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
。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在肿瘤的症状方面,历代中医文献曾经有过相当正确的描述,不少还抓住了要点。《诸病源候论》记载:“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这段话是说,肿瘤是逐渐长大的,没有痛痒症状,经过较长时间以后,可能长得很大,不能消退。中医学对乳癌的论述,历代的资料很多。公元16l7年的《外科正宗》对乳癌的描述尤其具体,书中说当乳癌起初象豆子、棋子大小的时候,可能两、三年没有痛痒,渐渐长大以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再发展的时候好象许多栗子堆在一起,患病的部位会逐渐地变色、溃烂、发臭、凹陷的部位象岩穴,凸起的部位象莲子;以后甚至发生钻心一样的疼痛。到身体出现衰竭的时候,就很难治好了。
即使是发病很低的男性乳腺癌,古代医籍中也有描述,在17世纪初,明代一部叫做《证治准绳》的医书中,记录了一例男性乳癌的病例。这个病人在发病之前,曾经因为几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上而闷闷不乐。后来,发现左侧乳头常常有小量分泌液流出,不久乳头旁出现肿块。由于没有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肿块增大、溃破、变成岩穴之状。这些记述,基本上符合乳腺癌的症状和演变。
另外,历代中医文献还记述了喉癌、食道肿瘤、胃肠道肿瘤、甲状腺肿瘤、皮肤肿瘤等。中医学虽然早已认识到有些肿瘤是属于难治之症,然而对肿瘤并不是束手无策。除了重视对全身的整体治疗外,还包括针对肿瘤病变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割除的措施。3.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的认识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到,对肿块这类病症,应该采用促使它消散的的治疗方法。
1700多年前的名医华佗,对于腹内的结块,在使用针刺术和药物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给患者施行全身麻醉,采用手术割除医治。这些结块,很可能包括了某些肿瘤在内;公元7世纪《晋书》里写道:“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
。这是最早明确记录采用开刀切除眼部肿瘤的病例。
除直接切除肿瘤外,历年来,中医在肿瘤的治疗上不断更新,主张内服与外敷相结合,内外夹攻,以消癌瘤。内服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等方面的中药,以便纠正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瘤消瘤;外敷峻烈有毒之品,以求以毒攻毒,化瘤散结。相当于西医的全身化疗与动脉介入、放射线照射相结合,即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给癌瘤造成灭顶之灾。更为珍贵的是,古代医家还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应用至今的有效肿瘤治疗方药/方剂,具有代表性的有小金丹、西黄丸、大黄蛰虫丸、六神丸、片仔癀、消瘰丸、桂枝茯苓丸、海藻玉壶丸、当归龙荟丸,梅花点舌丹等等。
近几十年来,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中医药在配合手术、放疗、化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术前服用中药,可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用中医药治疗可减少术后发热、贫血等症发生,促进手术创口愈合,提高和恢复有关脏器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配合放疗、化疗,可减毒增效,即减轻因放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白细胞下降,减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减少因放疗引起的
口腔粘膜溃疡、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增加放、化疗对癌细胞的抑杀作用,从而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其次,中医药对一些肿瘤特有的并发症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如癌性发热、疼痛和癌性胸、腹水。中医通过对癌症病人的全面辨证论治,采用清热解毒、发汗散热、通腑泻下等给癌症毒素出路的办法治疗癌热;采用内外治结合内外夹攻的办法以消瘤止痛;采用化痰逐饮、通利二便和扶正祛邪的方法减少癌性胸、腹水。
,人体也有自己的反抗能力。当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足以遏制癌毒的时候,表现为正常;当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时候,就表现为肿瘤的发生。这种自我保护的能力与人体的正气不一定成正比,有的人体虚弱的人,就不一定患癌;有的身体健壮,反而患癌。而中医药的治疗就是试图调整患者的内环境,企图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而另一方面遏制癌毒的致病能力,所以希望肿瘤患者能再中医药的协助下,增强防病抗病能力,最终战胜癌魔,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全部
一定要选正规的肿瘤医院去看,最好先了解下医生靠不靠谱,如果你在武汉的话可以去武汉 健 民 看看,医生都很负责而且会根据你的症状详细给你解释让你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了解然后对症下药,很让人放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1-08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病情分析:中医药的辨证分型治疗从中医对恶性淋巴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可以看到中医治疗本病应辨证施治为主,再结合有效的单方验方,除在放疗或化疗时伍用相关的中药外,对恶性淋巴瘤可按下列证型辨证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0-03-25
展开全部
吃望茵茸可以,他防止肿瘤复发,防癌抗癌。
望茵茸能补益全身脏腑之气,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有强精益肾健脑、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用于神经衰弱、阳痿早泄、气管哮喘、热淋涩痛、肠痈水肿、化瘀散结、疔疮瘰疬、各种癌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预防肿瘤和术后恢复起着很好的保健效果。
根据《印度草医学》记载望茵茸能预防癌症抑制癌细胞生长,减少肿瘤生长,还能减少突变原致癌的可能性,对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等有良好的疗效。印度男士常用于性肾虚阳痿早泄,可以提高男性时间和增加硬度。印度的老年痴呆发病率远低于其他国家,也与望茵茸有密切关系。
望茵茸中的硒元素和槲皮素有着防癌、抗癌、抗肿瘤的作用,能抑制襄组织的增生,阻止癌细胞转移,诱导癌细胞凋亡。(在印度)及我国西藏素来把望茵茸比做神草。
印度的人的口语:远离疾病,远离肿瘤毒癌,多吃望茵茸。
望茵茸能补益全身脏腑之气,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有强精益肾健脑、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用于神经衰弱、阳痿早泄、气管哮喘、热淋涩痛、肠痈水肿、化瘀散结、疔疮瘰疬、各种癌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预防肿瘤和术后恢复起着很好的保健效果。
根据《印度草医学》记载望茵茸能预防癌症抑制癌细胞生长,减少肿瘤生长,还能减少突变原致癌的可能性,对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等有良好的疗效。印度男士常用于性肾虚阳痿早泄,可以提高男性时间和增加硬度。印度的老年痴呆发病率远低于其他国家,也与望茵茸有密切关系。
望茵茸中的硒元素和槲皮素有着防癌、抗癌、抗肿瘤的作用,能抑制襄组织的增生,阻止癌细胞转移,诱导癌细胞凋亡。(在印度)及我国西藏素来把望茵茸比做神草。
印度的人的口语:远离疾病,远离肿瘤毒癌,多吃望茵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