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水的储存量是多少
2013-12-17
展开全部
水储存量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数值
所以我就2004年的各种水储存量来说明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对北方平原64万平方公里开采区统计结果,2000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上年末减少24亿立方米。其中,上升区(水位上升0.5米以上)面积占26.5%,储存量增加82亿立方米;下降区(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积占29.4%,储存量减少91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米以内)面积占44.1%,储存量减少15亿立方米。各省级行政区中,仅有河南、安徽和江苏的储存量增加,分别增加48亿、22亿和7亿立方米,而河北、黑龙江和吉林减少较多,分别减少26亿、22亿和14亿立方米。
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69个,漏斗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2000年末与上年末相比,漏斗要素变化情况如下:在浅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的有14个;漏斗面积增加的有7个。在深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头下降的有15个;漏斗面积增加的有17个。
三、供用水量
2000年全国总供水量55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0.3%,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9.3%,其他水源供水量(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占0.4%。另外,海水直接利用量为141亿立方米。
跨流域调水情况是:海河流域引黄河水39.0亿立方米,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67.7亿和16.0亿立方米,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15.7亿立方米,甘肃河西内陆河从黄河引水1.2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总用水量549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0.5%,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包括全部建制市、建制镇以及具有集中供水设施的非建制镇的居民住宅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占5.2%,农村生活用水(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占5.3%;生产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9.5%,其中,工业用水占20.7%,农田灌溉用水占63.0%,林牧渔用水占5.8%。与上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减少9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加1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减少2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85亿立方米。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有新疆、江苏、广东3个省(自治区),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用水量介于200亿—400亿立方米的有10个省(自治区),约占全国用水量的45%,其余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量的30%。生活用水占其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重庆、天津3个直辖市,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庆、黑龙江、江苏4个省(直辖市),农业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80%以上的有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海南5个省(自治区)。
所以我就2004年的各种水储存量来说明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对北方平原64万平方公里开采区统计结果,2000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上年末减少24亿立方米。其中,上升区(水位上升0.5米以上)面积占26.5%,储存量增加82亿立方米;下降区(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积占29.4%,储存量减少91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米以内)面积占44.1%,储存量减少15亿立方米。各省级行政区中,仅有河南、安徽和江苏的储存量增加,分别增加48亿、22亿和7亿立方米,而河北、黑龙江和吉林减少较多,分别减少26亿、22亿和14亿立方米。
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1个省级行政区对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简称漏斗)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69个,漏斗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2000年末与上年末相比,漏斗要素变化情况如下:在浅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的有14个;漏斗面积增加的有7个。在深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头下降的有15个;漏斗面积增加的有17个。
三、供用水量
2000年全国总供水量55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0.3%,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9.3%,其他水源供水量(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占0.4%。另外,海水直接利用量为141亿立方米。
跨流域调水情况是:海河流域引黄河水39.0亿立方米,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67.7亿和16.0亿立方米,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15.7亿立方米,甘肃河西内陆河从黄河引水1.2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总用水量549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0.5%,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包括全部建制市、建制镇以及具有集中供水设施的非建制镇的居民住宅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占5.2%,农村生活用水(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占5.3%;生产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9.5%,其中,工业用水占20.7%,农田灌溉用水占63.0%,林牧渔用水占5.8%。与上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减少9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加1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减少2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85亿立方米。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有新疆、江苏、广东3个省(自治区),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用水量介于200亿—400亿立方米的有10个省(自治区),约占全国用水量的45%,其余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量的30%。生活用水占其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重庆、天津3个直辖市,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庆、黑龙江、江苏4个省(直辖市),农业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80%以上的有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海南5个省(自治区)。

2024-11-21 广告
光伏废水是怎么处理的?光伏废水可以使用低温蒸馏技术来处理,该处理方式是在一个设定的真空状态下通过热泵的能量来实现对废水的蒸发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具有流程短、能耗低、无耗材、易安装、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裕佳环保从事废水低温蒸发设备研发生产15年,...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裕佳环保提供
2013-12-17
展开全部
中国全国年平均降雨量为61,889亿立方米,平均降雨深度为648毫米。降雨量的45%都变为地表以及地下水资源,余下的55%都被蒸发掉了。因此,中国整个国土面积的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可同时中国拥有占世界第一为的众多人口,按人平均下来,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26%,如果按耕地面积平均,为世界平均值的80%。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也非常不均衡。整体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方向,水量逐渐减少,基本状况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在东南沿海丘陵地带,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超过1,000毫米,丘陵地带达到1,400~1,800毫米。到达华北平原以后减少到500~600毫米。而大西北沙漠地区则不足25毫米,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北部通常也只不过为100~200毫米。
降雨量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了水资源的分布,同时也与人口的分布以及耕地的分布不匹配。包括长江在内的南方江河各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而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各占全国的约36%,人口占全国的54%,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约1.6倍,耕地面积的水拥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2.3倍。但是,北方,尤其是海河、黄河、淮河三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只不过是全国的7.5%,而人口和耕地密集,人口为全国的33.7%,耕地为全国的38.5%,按人口平均和按耕地面积平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
这种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中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南水北调构想的原点。另外,从水资源分布的时间推移来看,降雨量和流量的年分布情况也不均衡,每年的变化较大,呈枯水年和洪水年连续出现的倾向。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也非常不均衡。整体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方向,水量逐渐减少,基本状况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在东南沿海丘陵地带,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超过1,000毫米,丘陵地带达到1,400~1,800毫米。到达华北平原以后减少到500~600毫米。而大西北沙漠地区则不足25毫米,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北部通常也只不过为100~200毫米。
降雨量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了水资源的分布,同时也与人口的分布以及耕地的分布不匹配。包括长江在内的南方江河各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而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各占全国的约36%,人口占全国的54%,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约1.6倍,耕地面积的水拥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2.3倍。但是,北方,尤其是海河、黄河、淮河三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只不过是全国的7.5%,而人口和耕地密集,人口为全国的33.7%,耕地为全国的38.5%,按人口平均和按耕地面积平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
这种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中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南水北调构想的原点。另外,从水资源分布的时间推移来看,降雨量和流量的年分布情况也不均衡,每年的变化较大,呈枯水年和洪水年连续出现的倾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17
展开全部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按人口和耕地面积分配,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因而存在水资源与人民生产生活不能完全适应的矛盾。中国每公顷耕地占有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的80%,人均年占有径流量比世界的1/4还低,约相当美国人均年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加拿大的1/58。年径流量仅及我国1/5的日本,人均年径流量却是我国的2倍。
中国水资源受降水影响,其时空分布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及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是导致一年内短期集中的径流形成洪水及北方和西北许多地区资源性缺水的根本原因。
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北相差悬殊。北方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总量的1/5;南方片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北方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片人均量的1/3。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19%,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的20%,就很可能发生水危机。而淮河、黄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70%,属于严重开发过度。
中国水资源受降水影响,其时空分布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及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是导致一年内短期集中的径流形成洪水及北方和西北许多地区资源性缺水的根本原因。
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北相差悬殊。北方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总量的1/5;南方片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北方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片人均量的1/3。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19%,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的20%,就很可能发生水危机。而淮河、黄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70%,属于严重开发过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