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
展开全部
1.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2.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失亲得学】
【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3. 如何掌握文言文写作方法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存在单一、被动的现象,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致使学习的过程困难而艰涩,哪里还谈得上读出文言文的美呢?而眼下新课程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如何让学生从初中起就走近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可谓迫在眉睫了.面对这种现状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呢? \x0d 一、重视朗读,感知课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x0d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改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步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读懂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不采用教师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将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领悟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x0d 如教学《童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可这样设计朗读:\x0d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比如:项为(wei)之强(jiang)、鹤唳(1i)云端等. \x0d 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学生寻找表述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语意思.\x0d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x0d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这时候,学生已能当堂成诵了.可以说,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是读.但并不是一读到底,应注意读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初步感知,美读感悟,品读评析,研读理解,运用小组读的策略,最终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以读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切入点,以读来感悟文本,结合自己的经验背景,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读,这样,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冲动,自主学习便也水到渠成了.\x0d 二、提供平台,互动合作,让自主学习意识长久保持.\x0d 新大纲、新课改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习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要避免“一言堂”,应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长久地保持.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采用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达成共识的策略步骤.\x0d 三、拓展阅读,加强学生对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x0d 1.积累一些古代的文学现象及史学知识. \x0d 古代的文化现象是指古代礼制(器皿、工具、风俗习惯、人名、地名等),如“登轼而望”(《曹刿论战》)中的“轼”、“一封朝奏九重天”(《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九重天”,这些字词都是古代的文化现象,再如《岳阳楼记》中理解范仲淹为何要在“乃重修岳阳楼之前”写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大字,如果学生没有基本的史学知识,就很难体会范仲淹的“苦衷”,所以课堂上补充这方面知识就尤为重要.\x0d 2.注意古今词义的有效联系.\x0d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词义.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讲古汉语知识:《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假”字译为“借”,我们可联系“狐假虎威”来加深学生的印象.\x0d 3.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x0d 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课外阅读文言文,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度适当的文言文练习来加以巩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x0d 4.采用写作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x0d 可以引导学生写“文言文”.给学生一定的材料,让学生用文言文的形式来表达,不讲究写法多么巧妙,只要求尽量用上学过的文言词.再如:要求学生用现代的语言把古文的意境嫁接到我们熟知的现实中,把古文与现代文有机地联接,实现其生命的转换.。
4. 初一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
“
难易程度上
”
应属于
“
易
”
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
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
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
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题四步骤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
又无
工
具书
可查,
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
很多人感到
束手无策
总结出解题四个
步骤,仅供你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
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
在一次测
试中考了一个
“
楚人学舟
”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
主谓结构
的标题概括了文
段的主要内容,
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
仔细分析文段的
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
速读
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
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
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
注释,
而应结合注释
速读
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
的过程中,碰到
“
拦路虎
”
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
速读
全
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
对症下药
”
解答问题
5. 初一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满分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 )(3)宁信度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5、给加点字解释(8分)①华捉( )而掷( )去之 ②歆废( )书而观(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
6.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各一篇,要求在下面写上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ac(4分,各2分)2.ab(4分,各2分)3.c(3分)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6分,各3分。有错误酌扣)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3分。意思符合即可)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2.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失亲得学】
【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3. 如何掌握文言文写作方法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存在单一、被动的现象,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致使学习的过程困难而艰涩,哪里还谈得上读出文言文的美呢?而眼下新课程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如何让学生从初中起就走近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可谓迫在眉睫了.面对这种现状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呢? \x0d 一、重视朗读,感知课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x0d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改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步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读懂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不采用教师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将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领悟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x0d 如教学《童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可这样设计朗读:\x0d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比如:项为(wei)之强(jiang)、鹤唳(1i)云端等. \x0d 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学生寻找表述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语意思.\x0d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x0d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这时候,学生已能当堂成诵了.可以说,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是读.但并不是一读到底,应注意读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初步感知,美读感悟,品读评析,研读理解,运用小组读的策略,最终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以读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切入点,以读来感悟文本,结合自己的经验背景,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读,这样,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冲动,自主学习便也水到渠成了.\x0d 二、提供平台,互动合作,让自主学习意识长久保持.\x0d 新大纲、新课改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习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要避免“一言堂”,应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长久地保持.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采用提出问题——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达成共识的策略步骤.\x0d 三、拓展阅读,加强学生对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x0d 1.积累一些古代的文学现象及史学知识. \x0d 古代的文化现象是指古代礼制(器皿、工具、风俗习惯、人名、地名等),如“登轼而望”(《曹刿论战》)中的“轼”、“一封朝奏九重天”(《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九重天”,这些字词都是古代的文化现象,再如《岳阳楼记》中理解范仲淹为何要在“乃重修岳阳楼之前”写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大字,如果学生没有基本的史学知识,就很难体会范仲淹的“苦衷”,所以课堂上补充这方面知识就尤为重要.\x0d 2.注意古今词义的有效联系.\x0d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词义.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讲古汉语知识:《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假”字译为“借”,我们可联系“狐假虎威”来加深学生的印象.\x0d 3.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x0d 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课外阅读文言文,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度适当的文言文练习来加以巩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x0d 4.采用写作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x0d 可以引导学生写“文言文”.给学生一定的材料,让学生用文言文的形式来表达,不讲究写法多么巧妙,只要求尽量用上学过的文言词.再如:要求学生用现代的语言把古文的意境嫁接到我们熟知的现实中,把古文与现代文有机地联接,实现其生命的转换.。
4. 初一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
“
难易程度上
”
应属于
“
易
”
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
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
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
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题四步骤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
又无
工
具书
可查,
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
很多人感到
束手无策
总结出解题四个
步骤,仅供你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
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
在一次测
试中考了一个
“
楚人学舟
”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
主谓结构
的标题概括了文
段的主要内容,
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
仔细分析文段的
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
速读
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
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
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
注释,
而应结合注释
速读
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
的过程中,碰到
“
拦路虎
”
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
速读
全
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
对症下药
”
解答问题
5. 初一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满分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 )(3)宁信度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5、给加点字解释(8分)①华捉( )而掷( )去之 ②歆废( )书而观(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
6.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各一篇,要求在下面写上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ac(4分,各2分)2.ab(4分,各2分)3.c(3分)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6分,各3分。有错误酌扣)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3分。意思符合即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