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 出自何处、什么典故

 我来答
zhiaazz
推荐于2017-11-23 · TA获得超过1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7万
展开全部
具体出处:《老子》第三十一篇

【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尖兵利器呵,是不祥和的东西,人们通常都嫌弃它,所以,有道的人不靠向它。君子居处以左边为贵,用兵打战以右边为贵——它们背道而驰。尖兵利器这些不祥和的东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以恬淡为最佳。即使因此而取胜,也不要自鸣得意。因此而自鸣得意的人是以杀人为乐的人。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的。吉庆之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之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说明军列的秩序仪轨等同于凶丧之事的行事仪轨。所以,准备征战杀人的人群,要怀着哀痛的心情参加;既使战胜了,也要按照凶丧的礼仪来处理。

【评析】本章是前一章的回头发挥,表现了比较现实的反战思想。老子虽贬兵,但并不主张罢弃军备,他不否定把战争作为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的必要性,但又主张恬淡为上。所以,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片哀其不得已又想尽力轻其害的悲天悯人之情。<p> 在本章,老子把兵战之事与社会通常的礼仪习俗相比照,揭示了社会礼仪习俗中潜含的贬兵反战的情感取向,以及由此宣发的行事仪轨。他主张把这些行事仪轨充分地贯彻于不得已而为之的战争之中。这说明了老子对这些礼仪习俗的尊重,对这些礼仪所潜含的思想感情的认同,以及对礼仪所具有的教化功能的肯定。所以,说老子反礼,是有待商榷的。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514799.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