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什么呢

 我来答
枕流玩游戏
2021-08-24 · 玩游戏,喜欢冲在最前面。
枕流玩游戏
采纳数:99 获赞数:1638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以下的东西: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一切问题及组织的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通过适当的刺激,使学生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事实证明,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2、铸就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时,除了要求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外,更要让学生从中汲取人文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

3、锻炼学生善于质疑和创造的良好思维品质。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思维等方式,主动探求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养成对所学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

4、点拨学生求知的科学方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开采知识矿藏的“点金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求知方法,无疑会大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枫默有爱v76
2013-10-15 · TA获得超过10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1.8万
展开全部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它将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纯粹以追求知识传授为主,或者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思想课,其结果是削弱了课堂教学固有的其他功能,对培养学生全方位成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知识、技能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思想教育也必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但课堂教学的内涵却不止于此。那么,?
  一、课堂教学要给“思维训练”保留一席之地
  课堂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首先要给“思维训练”保留一席之地。课堂,教师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考虑让学生的思维做做“体操”,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心中要有“思维训练”这个概念。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辩论、学生发疑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创性思维。特别是创性思维,教师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深刻的感悟。当然,我们首先必须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如发散思维、反向思维、横向思维等。
  思维缺席的课堂,永远都不可能是好的课堂。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思维训练”的痕迹。思维训练也有一定的层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其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读点与“思维”有关的理论,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有序、有效地跳起“思维体操”。
  二、触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的共鸣
  我们研究课堂教学,就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的课堂对学生有启发吗?能触发学生的思想吗?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吗?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课堂教学应该留给学生的第二个礼物:触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共鸣。
  尽管课堂教学是五彩缤纷的,但是当繁华褪尽之时,学生是否能从中得到启示呢?如果学生能从课堂中有所触发、有所感悟,哪怕是一点点,这堂课都是成功的。这里所说的“触发”,跟佛学上的“顿悟”有些类似。心理学认为,顿悟是一种突然的颖悟。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指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顿悟。当人们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看出问题的各种关系并产生了顿悟和理解,豁然开朗。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上,也能留给学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触发或顿悟,那么,这将会是功德无量的。
  三、给学生留下更多“?”
  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作业完成了,学生没有问题了,就算结束了,这是一种普遍、正常的现象。但我们必须反思:学生没有问题了,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学得不错,但反过来,学生没有问题未必是一件好事。课堂教学中,教师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只是教师讲授的一种途径和方法,真正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考力的人,必须引发学生再思考的兴趣、动力,即对刚学过的一课的思考,由此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这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的第三份礼物——给学生留下更多“?”。
  乍一听,有点不可思议。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问题,为何还要让学生留下更多“?”这些“?”并非学生学不好这节课的知识,而是指学生听了教师的讲授后,由此进行相关的联想、延伸和思考。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由表象到本质的思考,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的思考,等等。如学习黄蓓佳的《心声》后,学生能自主地从“儿童小说有针对性性质”、“儿童小说的特点”、“心理描写”等去思考自己的写作,或者思考自己的课外阅读,或者指导着自己去评析以后遇到的儿童小说,诸如此类的思考,都进入到更深的学习层次,学生带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去思考写作、思考语文、思考人生,这不正是教师所期待的吗?课堂教学之后,给学生留下更多“?”,引导学生“做一棵思考的芦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知识的成长、能力的成长、思维的成长、思想的成长,教学目标要多元化,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适合学生、能为学生成长助一臂之力的教案或学案。课堂要呈现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多疑”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要说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能感其心、动其脑、撼其思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山东地平线节能
推荐于2016-07-13 · TA获得超过23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5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160万
展开全部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留下丰富的知识还要留下优秀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地做人道理,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1、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丰富的知识,让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全面更深刻。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
2、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的“思维训练”保留一席之地,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考虑让学生的思维做做“体操”,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如发散思维、反向思维、横向思维等。
3、触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从课堂中有所触发、有所感悟,哪怕是一点点,这堂课都是成功的。
4、给学生留下更多问题,真正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考力的人,必须引发学生再思考的兴趣、动力,即对刚学过的一课的思考,由此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这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的第三份礼物——给学生留下更多“?”。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知识的成长、能力的成长、思维的成长、思想的成长,教学目标要多元化,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适合学生、能为学生成长助一臂之力的教学方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