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 我来答
白露饮尘霜17
2022-07-06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9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3万
展开全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以下是我整理的读后感,欢迎参考!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范文1

  鲁迅写的书浩如烟海,在众多没有感情色彩,并且充斥着战斗和批判的文章面前,我读到了一篇拥有者童真与快乐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边是鲁迅先生一天学习的内容。他的父母将他送到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使他再也见不到美丽的百草园了。

  这一前一后的对比是不存在前褒后贬的现象的。百草园里的,固然是欢乐,天真的,三味书屋的生活描写又何尝不是充满了新奇和趣味?所以,客观来讲,这篇文章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至于过去人们的解读这篇文字时,将它的主题归结为“批判封建教育”的说法,现在看来,似乎有些牵强,是带着意识形态方面的“有色眼镜”。要知道,鲁迅先生固然写了许多战斗和批判的文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先生的心就是那么一般地如刀的冷厉而无一丝温情与浪漫。

  总之,这篇是在给了我许多欢乐,让我享受到了鲁迅那美好、纯真的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范文2

  看了鲁迅爷爷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鲁迅爷爷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和他上课的学校——三味书屋。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鲁迅故里游玩,亲身经历了一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春寒料峭,天下着绵绵的细雨,我和爸爸打着伞,首先来到了百草园。一进门,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片绿绿的菜畦,还有一堵长满野草的矮墙。我走到一口井边,咦,这就是光滑的石井栏吗?我用手摸了摸,嗬,还真有点光滑呢!园中点缀着几棵高高的大树,由于树上还没长出叶子,我就辨别不出它们是什么树,只有皂荚树上还挂满了一颗颗的果实,我还能认出来。爸爸帮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树,可惜没有紫红的桑椹。鲁迅爷爷笔下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样一个他儿时的乐园,可现在在我的眼中显得有些贫乏无味,令人失望。

  从百草园出来,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旧的房子,白色的墙,乌黑的门,石板铺成的地。我们又找到了鲁迅读书的“教室”,“教室”中间的上方挂着一块“三味书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树下。“教室”里只有八个座位,鲁迅的座位在左边的一个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还刻着一个“早”字呢!见证了鲁迅坚持早起不迟到的决心。

  鲁迅儿时的乐园只不过是个普通的菜园,他读书的“学校”只是一座破旧、简陋的房子。然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走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我们现在有现代化的公园和学校,有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那么,从这里又会走出怎样的伟人呢……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范文3

  随着那一声“俯首甘为孺子牛”誓言的指引,伴着课文中“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清脆的背书声,仿佛有着一股别样的力量,牵引着我,带我来到这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居中。

  站在那堵门前,这位大文豪的形象,陡然的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瘦小单薄的.身板,却可以背负起那黑暗社会带来的压力,矮小的身形,却能让几经衰落的中国又重新走上和平之路,是什么力量,令他干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业绩呢?我怀着那重重的疑惑,跨进了它。

  这是一片菜园,虽小却一点也不失青翠绿色与蓬勃生机,几百年的岁月过去,无形的留下了,那刀刻般岁月的痕迹,菜地的正中央种植着一棵大树,根茎粗大、枝叶茂盛,默默地立于此地也已几经几百年了吧。它默默地注视着这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为年幼的鲁迅,带来那一片的绿荫,看着他一天天的长大,为他带来那一份份的喜悦。难怪鲁迅在文章中写到:这是我童年之中的一方乐土。

  望着那一片的绿色和那有些发红的泥地,我仿佛感受到了鲁迅那时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的鲁迅是快乐的。在那时的他眼中,一切还都是那样的美好快乐,远离喧嚣,没有那社会带来的压迫。童年为鲁迅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用一生去怀念的地方,正是这样的留下,让鲁迅对后来社会的黑暗而不满,他怀念自己在此地留下美好的时光,正是这块地给予了鲁迅反思与勇气。看向你去那片菜地,仿佛看到了鲁迅处于脑海深处的记忆,趴在土地上,掘何首乌、摘覆盆子、捉蟋蟀……

  但这只是我所寻答案的一半,而那另一半,也是那最有价值的另一半,却还在那三味书屋之中,我抬起脚,继续向里走去,不多时便来到三味书屋。

  就是那一幅画卷,几张古木书桌便构成了所谓的三味书屋,书屋不大,却四处充满了书墨香,古檀色的书桌尽现古朴典雅的气息,仔细地看向那摆于最中间的书桌,终于模模糊糊的找到了那个令鲁迅羞耻的字眼:早。虽书桌再已不是那时的书桌,但是,那一笔一划、歪歪扭扭的字体,还是令人鲜明地感受到了这位大文豪的决心,眼前仿佛展现出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童坐在书书桌旁,画卷前仿佛站着一位手持戒尺的先生,正摇头晃脑的教孩子们背诗书。

  这时的鲁迅的确是过着一种枯燥无趣的生活,但是,在这摇头晃脑的过程之中,远大的思想与主张也随之进入到了鲁迅的脑海之中。黑暗的社会中,即使拥有勇气与明辨是非的心态,但假如没有力挫群儒、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变也无法在那时的社会之中立足,鲁迅的真谛与他一生取得成功的智慧莫过于此吧?

  离开三味书屋,带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与真谛。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范文4

  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好一会儿,时间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

  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并不是简单的勾勒,却也没有浓浓的笔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快乐,甚是打动人心。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些景色,不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我想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甚至有点怀疑鲁迅童心未泯。而当鲁迅上学后,也并非不快乐,而让人觉得是另一种趣味。“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鲁迅的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鲁迅的无知,而是对他求知的肯定和赞赏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对“怪哉”的思虑了。能让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最大的成功。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挚,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这不只是因为实有其事,更重的是鲁迅对童年的怀恋和憧憬。

  扑蝴蝶、捉鸣蝉、采荷莲……这是谁没有的童年?课堂开小差、收藏爱书、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又有谁的童年没经历过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遗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洒落在记忆的长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样去感受,怎么去理解这些美好呢?文章虽然没有提到任何的观念,可是却不禁让人深思,对童年的深思,对人生的深思。或是记忆,或是怀恋,总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经瑕疵。悠悠童年,承载着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们真应当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读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是走进了百草园,走进了三味书屋,走进了童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