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往下温度逐渐上升,为何还能形成永冻层
永冻层一般分布在地下30~40厘米处,通常又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夏季融化,下层仍处于冰冻状态。在南北极,可达几百米。
永冻层的形成条件:(1)气温要很低,如果年平均气温高于零度,虽然可以形成季节性冻土,却无法形成永久冻土。(2)持续时间较长。
您所说的地表往下温度逐渐上升,前提是在地热科学的研究领域里,其研究对象是地壳(6km~30km)范围,远超永冻层的深度范围。
在地球内部,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岩地幔与地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地壳岩石圈靠近地表部分,尤其是表土层的温度往往受到大气气温的影响明显。
地温(ground temprature)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地面温度是大气与地表结合部的温度状况,地面表层土壤的温度称为地面温度,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温度称为地中温度。日出日落,地温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同时随着四季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这些变化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地温最高、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迟。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即永冻层)。
永冻层(permafrost)又称永久冻土或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动层,又称冰融层;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称永冻层或多年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