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展开全部
一、注重观察
在学生身边,处处都有素材,只是学生不会捕捉素材,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捕捉素材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和积累。
例如,在初春的季节,窗外又刮起了沙尘,课堂上学生被风声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向窗外张望,还不时地指指点点。看到学生已无心听课了,笔者心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时机呀。
于是,笔者手一挥:“走,都到窗口来看大风。”
学生们纷纷走近窗口,兴奋地议论着。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看到了树在摇摆,地上的树叶和杂物被卷到空中。”
有的说:“我听到了风的声音像尖锐的口哨声,又像野兽在大叫,听到了把门刮得乱响。”
“你们有没有在大风中经历过的故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马上就要放学了”,笔者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去亲身感受一下大风,观察路上发生的一切,写一篇日记。”学生们都非常高兴,欣然接受。
二、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方面,在平时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等资料,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名人精神,激发写作热情。
三、抒写真话
作文应让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分析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笔者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 分钟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得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
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与从里面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
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接着请学生们当堂朗读并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兴犹未尽,待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
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样便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亲身经历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四、巧引妙渗
课标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
如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笔者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学们一一回答了上述问题。然后引导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一篇文章。
总之,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充电,提高文化水平,善于总结作文教学中的得与失,探索出适合在特定群体中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