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4-02-15
展开全部
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大的历史环境下,没有哪个个人可以改变历史。
1、“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诸葛亮周围熟识他们二人的观点,并不代表天下人的观点,他二人是很强,但是天下智慧之士多矣,比如曹操的郭嘉、徐庶、荀氏叔侄、程昱、司马懿、戏志才等等,无一不是经天纬地之才,东吴则有张昭、张纮、周瑜、陆逊、吕蒙、鲁肃等江东英豪,这些人并不比“卧龙凤雏”相差多少,像郭嘉、司马、荀氏叔侄、戏志才、周瑜等人和卧龙凤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北方强而南方弱的实际情况,不会因为卧龙凤雏在西蜀就改变。中国古代从来都是北方吞并南方,这是由于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哥哥方面都强于南方,中国的重心开始南移都是在魏晋以后,而西南则更是欠发达。什么“天府之国”只是说四川平原的土地比较肥沃,但是其他方面瞠乎其后。
3、刘备缺乏人才。三国之中,最缺乏人才的就是蜀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前期,虽然有五虎大将、卧龙凤雏,但是,也就仅此而已,外加法正、魏延、严延、李严等人,而曹魏的大将远远多于西蜀,什么张辽等五子良将、夏侯等四龙大将,还有其他“良将千员”,而文臣谋士更是车载斗量。蜀国呢?到了五虎大将纷纷而终的时候,就剩一个老迈的赵子龙,还有居心叵测的魏延,其他还有什么良将?文臣谋士则更是少的可怜。民间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正是蜀国真实的写照。诸葛亮为人所诟病的重要一点,就是事事躬亲,后备人才培养乏力,不像曹魏代有才人出,甚至不如东吴人才济济。
以上三点,其实第二点是最关键的。
1、“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诸葛亮周围熟识他们二人的观点,并不代表天下人的观点,他二人是很强,但是天下智慧之士多矣,比如曹操的郭嘉、徐庶、荀氏叔侄、程昱、司马懿、戏志才等等,无一不是经天纬地之才,东吴则有张昭、张纮、周瑜、陆逊、吕蒙、鲁肃等江东英豪,这些人并不比“卧龙凤雏”相差多少,像郭嘉、司马、荀氏叔侄、戏志才、周瑜等人和卧龙凤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北方强而南方弱的实际情况,不会因为卧龙凤雏在西蜀就改变。中国古代从来都是北方吞并南方,这是由于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哥哥方面都强于南方,中国的重心开始南移都是在魏晋以后,而西南则更是欠发达。什么“天府之国”只是说四川平原的土地比较肥沃,但是其他方面瞠乎其后。
3、刘备缺乏人才。三国之中,最缺乏人才的就是蜀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前期,虽然有五虎大将、卧龙凤雏,但是,也就仅此而已,外加法正、魏延、严延、李严等人,而曹魏的大将远远多于西蜀,什么张辽等五子良将、夏侯等四龙大将,还有其他“良将千员”,而文臣谋士更是车载斗量。蜀国呢?到了五虎大将纷纷而终的时候,就剩一个老迈的赵子龙,还有居心叵测的魏延,其他还有什么良将?文臣谋士则更是少的可怜。民间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正是蜀国真实的写照。诸葛亮为人所诟病的重要一点,就是事事躬亲,后备人才培养乏力,不像曹魏代有才人出,甚至不如东吴人才济济。
以上三点,其实第二点是最关键的。
2014-02-15
展开全部
刘备及其西蜀王国的命运轨迹也颇有教益。刘备最初并没有把人才问题摆到应有的高度。他感叹,自己之所以半生落魄不遇是因为“命运多蹇”。通过世外高人司马徽之口匡谬说:“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然后说了一句最能表达人才价值的话:“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这才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后,一方面在文治武功方面,为刘备制定一个个奇谋方略,取得一次次胜利;另一方面荐贤举能,罗致人才,壮大刘备阵营。从此,刘备气象日益更新,胜赤壁,得荆州,取西川,定汉中、称王称帝。这时刘备麾下,文有孔明、庞统、法正等相佐,武有“五虎上将”、魏延等效命,可谓盛极一时。西蜀政权到了后期,江河日下,最早谢落,人们固然可以从政治上、军事上找出诸多原因,但归根到底在于人才凋谢,后继无人。随着开国的谋臣武将相继下世,特别是诸葛亮巨星陨落,西蜀显现出严重的人才危机。蒋琬、费祎虽继任孔明,但循规蹈矩,才气不足,缺少进取,毫无建树,和诸葛亮相比黯然失色。姜维是诸葛亮苦心培养的接班人,但他的主要才能在军事方面,其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远在孔明之下,难以担当治理国家和统一天下的大任。更有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文不能选才,武不能用将,却听信宦官谗言,逼得姜维避祸沓中,造成布防上的漏洞,被邓艾一支轻兵偷袭成功。相比之下,魏国在曹操死后,又有司马懿、邓艾、钟会等,雄才大略,奇峰迭起。东吴继周瑜、鲁肃之后,递次有吕蒙、陆逊,也算是后浪推前浪,一代继一代。
按照“三国演义”后来的描述,如果刘备完全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肯定可以得天下的。但关羽死后,刘备失去理智,一意孤行,要给兄弟报仇,而后又犯了严重的战略性错误:部队多,战线长。而且他刚愎自用,自认为“自小熟读兵书”,将大军停于草木繁盛的彝陵,并且连营来壮声势,才惨遭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使蜀国元气大伤。
如果刘备一直肯用诸葛亮的建议,那么平天下肯定没问题,加上后主无能,诸葛亮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已经是不易了。
按照“三国演义”后来的描述,如果刘备完全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肯定可以得天下的。但关羽死后,刘备失去理智,一意孤行,要给兄弟报仇,而后又犯了严重的战略性错误:部队多,战线长。而且他刚愎自用,自认为“自小熟读兵书”,将大军停于草木繁盛的彝陵,并且连营来壮声势,才惨遭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使蜀国元气大伤。
如果刘备一直肯用诸葛亮的建议,那么平天下肯定没问题,加上后主无能,诸葛亮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已经是不易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2-15
展开全部
三国是个特殊的年代,最聪明的人最能反映这个政治集团的实力
有人会说诸葛亮聪明,诚然,作为蜀汉的开国元勋,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了不起的一面。但诸葛亮的政治野心太强太大,他要做的是曹操那样的人物。但诸葛亮却不具备曹操的用人选人看人的一面。这在诸葛亮成汉蜀汉丞相时已经看出来了。
刘备用一种很不道德的手法取得了蜀汉政权的合法化,我很奇怪的是三国演义并没有对此事批判,却大唱颂歌,这是为什么?难道罗兄也对刘备这种强盗态度持肯定态度?
我们研究三国看三国也好,并不能拿三国演义这本书当作真实历史来看。那样的话会让我们失去对真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持偏激的态度。
其实,聪明二字不适用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因为我认为凡是能够在历史舞台上留有自己姓名的各位,都有着凡人没有拥有的智慧和才学。
我们现在再来看曹魏集团,曹魏集团的老板也就是曹操。他才是继汉王朝以后,真正能在中国大地称王称霸的君主,他的智慧和谋略以及文学水平,都达到了当皇帝的资格。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社会言论导向出了问题。中国人是否定个人能力的国家。赞扬的是忠,孝,仁,义。这四种人。也就是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因此,我们在看某个人是否聪明时,就要看这个对他这个集团是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魏集团的领导人是曹操,这是肯定的,问题再于是谁为曹魏集团制定了一个使这个集团强大的战略性建议的呢?毛介。
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曹操立刻照办。
结果曹操统一了北方。
所以我认为,曹魏集团在当时应该是由一个很聪明的老板领导一群很聪明的员工。建立了一个本应该在中国历史应该大树特树的王朝。
而诸葛亮呢?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就不行了。我很纳闷,当时的皇帝是刘禅,但一切作主的可是诸葛亮啊。所以蜀汉的亡国诸葛亮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诸葛亮难道不知道蜀汉的地理位置适合防守还是进攻吗?他在蜀汉发挥着什么作用呢?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呢?诸葛亮为什么不采取蜀人治蜀的正确方针呢?是能力还是蜀国的条件不行?
从诸葛亮的累死,就知道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并不适用于蜀汉集团。
1。蜀汉集团没有将诸葛亮的正确方针落到实处。关羽擅自行动就说明问题
2。蜀汉集团后继无人。
3。蜀汉集团的战略目标不明确
4。蜀汉集团的开国根基不牢国
5。蜀汉集团是外来集团,没有实行正确的政治方针。
三国其实就是魏蜀的交锋,吴这个国家武力偏强,谋略偏弱。因此他的国家相对魏和蜀,智商相当的低
看到这里我想楼主你应该知道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了吧。曹魏集团的靠的是每个人的实力和聪明打出了一片属于东汉末年的最强集团。团结,积极,合作。这就看出集体的力量永远比个人的力量的优势所在。一个人的智商永远斗不过一群人的智商,一个好的老板永远强于一个好的打工仔。诸葛亮到底还是选错人了。
看一个是否聪明一定要看这个人在这集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领导人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使这个集团走上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聪明。他提的建议很适合曹魏集团。而不适合刘备。因为刘备没有曹操那样的智商。
和平时期靠个人,战争时期靠的是集体。我深以为然。
有人会说诸葛亮聪明,诚然,作为蜀汉的开国元勋,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了不起的一面。但诸葛亮的政治野心太强太大,他要做的是曹操那样的人物。但诸葛亮却不具备曹操的用人选人看人的一面。这在诸葛亮成汉蜀汉丞相时已经看出来了。
刘备用一种很不道德的手法取得了蜀汉政权的合法化,我很奇怪的是三国演义并没有对此事批判,却大唱颂歌,这是为什么?难道罗兄也对刘备这种强盗态度持肯定态度?
我们研究三国看三国也好,并不能拿三国演义这本书当作真实历史来看。那样的话会让我们失去对真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持偏激的态度。
其实,聪明二字不适用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因为我认为凡是能够在历史舞台上留有自己姓名的各位,都有着凡人没有拥有的智慧和才学。
我们现在再来看曹魏集团,曹魏集团的老板也就是曹操。他才是继汉王朝以后,真正能在中国大地称王称霸的君主,他的智慧和谋略以及文学水平,都达到了当皇帝的资格。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社会言论导向出了问题。中国人是否定个人能力的国家。赞扬的是忠,孝,仁,义。这四种人。也就是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因此,我们在看某个人是否聪明时,就要看这个对他这个集团是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魏集团的领导人是曹操,这是肯定的,问题再于是谁为曹魏集团制定了一个使这个集团强大的战略性建议的呢?毛介。
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曹操立刻照办。
结果曹操统一了北方。
所以我认为,曹魏集团在当时应该是由一个很聪明的老板领导一群很聪明的员工。建立了一个本应该在中国历史应该大树特树的王朝。
而诸葛亮呢?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就不行了。我很纳闷,当时的皇帝是刘禅,但一切作主的可是诸葛亮啊。所以蜀汉的亡国诸葛亮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诸葛亮难道不知道蜀汉的地理位置适合防守还是进攻吗?他在蜀汉发挥着什么作用呢?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呢?诸葛亮为什么不采取蜀人治蜀的正确方针呢?是能力还是蜀国的条件不行?
从诸葛亮的累死,就知道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并不适用于蜀汉集团。
1。蜀汉集团没有将诸葛亮的正确方针落到实处。关羽擅自行动就说明问题
2。蜀汉集团后继无人。
3。蜀汉集团的战略目标不明确
4。蜀汉集团的开国根基不牢国
5。蜀汉集团是外来集团,没有实行正确的政治方针。
三国其实就是魏蜀的交锋,吴这个国家武力偏强,谋略偏弱。因此他的国家相对魏和蜀,智商相当的低
看到这里我想楼主你应该知道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了吧。曹魏集团的靠的是每个人的实力和聪明打出了一片属于东汉末年的最强集团。团结,积极,合作。这就看出集体的力量永远比个人的力量的优势所在。一个人的智商永远斗不过一群人的智商,一个好的老板永远强于一个好的打工仔。诸葛亮到底还是选错人了。
看一个是否聪明一定要看这个人在这集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领导人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使这个集团走上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聪明。他提的建议很适合曹魏集团。而不适合刘备。因为刘备没有曹操那样的智商。
和平时期靠个人,战争时期靠的是集体。我深以为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