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的症状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肾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从典型的三联症,血尿、疼痛和可能触及的肾脏肿块,到较隐匿的肿瘤周围综合征。三联症常出现于晚期,通常只有10%的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大多数是偶然发现。肾脏的位置隐蔽,出现病变时,多数是通过尿液的变化,作为提醒患者就医的信号,故血尿是肾癌常见的症状,但在血尿出现以前,肾癌的临床表现变化多样,有时肿瘤体积很大,甚至出现肺、骨等转移征象,可以无任何症状。除血尿、腰痛和肿块三大典型症状外,肾癌还存在不少非泌尿系统的肾外表现,如发热、肝功能异常、贫血、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和高钙血症等。
1.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病例显示肿瘤侵入肾盂、肾盏而引起,为间歇性发作,常不伴有疼痛。临床上常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为泌尿系肿瘤特有的症状。但当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出现绞痛。
2.腰痛多数为钝痛、不适感,局限在腰部或背部。因为肿瘤长大后,肾包膜张力增加所致,若肿瘤侵及肾周围组织也可引起疼痛。出现持续性疼痛,提示肿瘤已侵犯神经和腰椎。血尿在输尿管内凝固成条索状血块,经尿排出,可以引起肾绞痛。
3.肿块肾癌患者腰部和上腹部可触及肿块者为10%,有时可为惟一的体征。肿块质硬,表面高低不平或结节状。在消瘦患者和肿瘤位于下极时,体格检查可扪到肿块。若肿块固定,表示肾周围有浸润,预后不佳。血尿、腰痛和肿块三联征同时出现的病例不多,若同时出现。往往是晚期肿瘤的标志。胁腹痛(腹部)、肿块常见于小儿,较成人多见;位于肾脏下极的肿瘤易触及。肿块呈实质性,无压痛,随呼吸而移动。
4.精索静脉曲张肾肿瘤侵及肾静脉,或肿瘤压迫精索内静脉时出现,常发生在左侧。当下腔静脉受侵,可同时伴有下肢水肿。
5.全身症状发热为肾癌常见的肾外表现之一,有低热或高热,在38℃以下约占45%,38℃以上约占7%,少数可高达39℃以上。体温升高很可能与肾癌组织产生的致热源有关,与肿瘤的坏死和出血无直接关系。肾癌切除后体温恢复正常。2%~3%的肾癌患者在临床上仅表现为发热,因此,中老年人原因不明发热,应想到肾癌可能,以便进行有关的检查。
由于肾癌为高度恶性肿瘤,不少患者就诊时已有明显的消瘦、贫血、低热、食欲减退等恶病质表现,有时可以有肺和骨骼转移,或因病理性骨折就诊。
大量血尿的患者可造成贫血。临床上有些肾癌患者没有血尿,但有明显贫血,说明患者的贫血除了与血尿有关外,还有其他原因,有人认为与肿瘤毒素或大量肾组织被破坏影响造血功能有关。
约15%的肾透明细胞癌出现可逆的肝功能失常,肾癌切除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因此肝功能不全不是肾癌手术的禁忌证。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溴磺酞排泄延迟、血浆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间接胆红素升高、球蛋白异常。肾癌切除后多数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若肝功能持续异常,提示体内有残留灶或转移灶,这类患者预后不良。
6.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肾癌能分泌多种内分泌物质。引起一系列症状。同一瘤体能分泌几种内分泌激素,引起以下几种表现:
肾癌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例占2%,研究证明肾肿瘤的渗出液具有使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增加的作用,而正常肾组织则无作用,从而说明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与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升高有关。当肾癌切除后,红细胞增多即可消失。肿瘤复发或转移时又重新出现。
肾癌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发生率约占10%,可能为以下原因:①肿瘤直接侵及肾动脉;②肿瘤压迫肾动脉,引起肾缺血;③肿瘤内动、静脉瘘形成,致心输出量增加;④肿瘤本身产生肾素等因素,引起高血压。肾癌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血浆内肾素活性测定值升高,手术时切下的肾癌组织与癌周围肾组织分别作肾素含量测定,证明肾癌组织内肾素明显高于癌周肾组织。有报道57例肾癌病例,术前测定血浆肾素水平,结果37%升高,并认为肾素水平与肿瘤的进展、恶性程度有关,晚期及恶性程度高的肾癌,肾素可能随之升高。预后不良。
肾癌伴有高钙者为3%~16.8%,且大多为晚期病变。以往认为,骨转移为肾癌并发高钙血症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无骨转移的肾癌患者也有高钙血症,肿瘤切除后血钙恢复正常。一些学者提出肾癌组织既分泌甲状旁腺素也分泌促红细胞生长素。Fahn(1991)报道218例肾癌,其中高血钙者占9.2%,临床分期与高血钙的关系分别为:Ⅰ期3%、Ⅱ期5.9%、Ⅲ期14.1%、无骨转移的Ⅳ期为18.9%。目前认为甲状旁腺素为恶性高血钙的因素。
有报道肾癌组织分泌胰高血糖素和糖原分解素样活性物质。导致胃肠道动力及吸收功能紊乱。当肾癌患者有肠道功能紊乱时,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质丧失。肿瘤切除后则恢复正常。肾癌血中癌胚抗原增高,病灶切除后下降。
肉眼或镜下血尿是最常见的征象,其次是腰痛,扪及肿块和不明原因的发热.高血压可因节段性缺血或肾蒂压迫而发生,和有时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增高而出现继发性的红细胞增多症发生.
通过腹部超声和CT偶然检测出的肾细胞癌逐渐增多.偶经放射性同位素骨或肾脏灌注扫描时发现.超声检查和静脉尿路造影可证实肿块的存在,而CT提供肿块的密度,局部扩大以及淋巴结和静脉受累的信息.
磁共振检查可以进一步地提供有关扩大至邻近结构特别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信息,大多已取代了下腔静脉造影.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肾动脉血管造影可用于明确肾细胞癌的性质.并且可在手术前特别是在肾单位保留术前提供更正确的描述肾脏动脉的数目和血管类型.由于常发生肺转移,胸部X线检查是必要的.
肾细胞癌早期无特殊表现,病人可以无自觉症状,偶尔因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行B超检查时发现。以往常根据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来诊断肾癌,但此三联征大多为晚期肾癌的表现,预后不良。近来随着B超、CT等检查的广泛应用,肾癌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1.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病例显示肿瘤侵入肾盂、肾盏而引起,为间歇性发作,常不伴有疼痛。临床上常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为泌尿系肿瘤特有的症状。但当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出现绞痛。
2.腰痛多数为钝痛、不适感,局限在腰部或背部。因为肿瘤长大后,肾包膜张力增加所致,若肿瘤侵及肾周围组织也可引起疼痛。出现持续性疼痛,提示肿瘤已侵犯神经和腰椎。血尿在输尿管内凝固成条索状血块,经尿排出,可以引起肾绞痛。
3.肿块肾癌患者腰部和上腹部可触及肿块者为10%,有时可为惟一的体征。肿块质硬,表面高低不平或结节状。在消瘦患者和肿瘤位于下极时,体格检查可扪到肿块。若肿块固定,表示肾周围有浸润,预后不佳。血尿、腰痛和肿块三联征同时出现的病例不多,若同时出现。往往是晚期肿瘤的标志。胁腹痛(腹部)、肿块常见于小儿,较成人多见;位于肾脏下极的肿瘤易触及。肿块呈实质性,无压痛,随呼吸而移动。
4.精索静脉曲张肾肿瘤侵及肾静脉,或肿瘤压迫精索内静脉时出现,常发生在左侧。当下腔静脉受侵,可同时伴有下肢水肿。
5.全身症状发热为肾癌常见的肾外表现之一,有低热或高热,在38℃以下约占45%,38℃以上约占7%,少数可高达39℃以上。体温升高很可能与肾癌组织产生的致热源有关,与肿瘤的坏死和出血无直接关系。肾癌切除后体温恢复正常。2%~3%的肾癌患者在临床上仅表现为发热,因此,中老年人原因不明发热,应想到肾癌可能,以便进行有关的检查。
由于肾癌为高度恶性肿瘤,不少患者就诊时已有明显的消瘦、贫血、低热、食欲减退等恶病质表现,有时可以有肺和骨骼转移,或因病理性骨折就诊。
大量血尿的患者可造成贫血。临床上有些肾癌患者没有血尿,但有明显贫血,说明患者的贫血除了与血尿有关外,还有其他原因,有人认为与肿瘤毒素或大量肾组织被破坏影响造血功能有关。
约15%的肾透明细胞癌出现可逆的肝功能失常,肾癌切除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因此肝功能不全不是肾癌手术的禁忌证。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溴磺酞排泄延迟、血浆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间接胆红素升高、球蛋白异常。肾癌切除后多数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若肝功能持续异常,提示体内有残留灶或转移灶,这类患者预后不良。
6.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肾癌能分泌多种内分泌物质。引起一系列症状。同一瘤体能分泌几种内分泌激素,引起以下几种表现:
肾癌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例占2%,研究证明肾肿瘤的渗出液具有使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增加的作用,而正常肾组织则无作用,从而说明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与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升高有关。当肾癌切除后,红细胞增多即可消失。肿瘤复发或转移时又重新出现。
肾癌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发生率约占10%,可能为以下原因:①肿瘤直接侵及肾动脉;②肿瘤压迫肾动脉,引起肾缺血;③肿瘤内动、静脉瘘形成,致心输出量增加;④肿瘤本身产生肾素等因素,引起高血压。肾癌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血浆内肾素活性测定值升高,手术时切下的肾癌组织与癌周围肾组织分别作肾素含量测定,证明肾癌组织内肾素明显高于癌周肾组织。有报道57例肾癌病例,术前测定血浆肾素水平,结果37%升高,并认为肾素水平与肿瘤的进展、恶性程度有关,晚期及恶性程度高的肾癌,肾素可能随之升高。预后不良。
肾癌伴有高钙者为3%~16.8%,且大多为晚期病变。以往认为,骨转移为肾癌并发高钙血症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无骨转移的肾癌患者也有高钙血症,肿瘤切除后血钙恢复正常。一些学者提出肾癌组织既分泌甲状旁腺素也分泌促红细胞生长素。Fahn(1991)报道218例肾癌,其中高血钙者占9.2%,临床分期与高血钙的关系分别为:Ⅰ期3%、Ⅱ期5.9%、Ⅲ期14.1%、无骨转移的Ⅳ期为18.9%。目前认为甲状旁腺素为恶性高血钙的因素。
有报道肾癌组织分泌胰高血糖素和糖原分解素样活性物质。导致胃肠道动力及吸收功能紊乱。当肾癌患者有肠道功能紊乱时,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质丧失。肿瘤切除后则恢复正常。肾癌血中癌胚抗原增高,病灶切除后下降。
肉眼或镜下血尿是最常见的征象,其次是腰痛,扪及肿块和不明原因的发热.高血压可因节段性缺血或肾蒂压迫而发生,和有时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增高而出现继发性的红细胞增多症发生.
通过腹部超声和CT偶然检测出的肾细胞癌逐渐增多.偶经放射性同位素骨或肾脏灌注扫描时发现.超声检查和静脉尿路造影可证实肿块的存在,而CT提供肿块的密度,局部扩大以及淋巴结和静脉受累的信息.
磁共振检查可以进一步地提供有关扩大至邻近结构特别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信息,大多已取代了下腔静脉造影.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肾动脉血管造影可用于明确肾细胞癌的性质.并且可在手术前特别是在肾单位保留术前提供更正确的描述肾脏动脉的数目和血管类型.由于常发生肺转移,胸部X线检查是必要的.
肾细胞癌早期无特殊表现,病人可以无自觉症状,偶尔因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行B超检查时发现。以往常根据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来诊断肾癌,但此三联征大多为晚期肾癌的表现,预后不良。近来随着B超、CT等检查的广泛应用,肾癌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