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简介
- 3 脑震荡
- 4 脑挫裂伤
- 5 脑干损伤
1 拼音
nǎo sǔn shāng
2 简介
小儿脑损伤多因跌伤、车祸与运动事故所致。小儿脑损伤有以下特点:①婴幼儿颅骨较薄、较软,富于弹性和可塑性。受外力打击时,颅骨易变形,如外力作用于单一颅骨,易使整块颅骨下陷造成局限性脑损伤。②小儿脑损伤后血脑屏障与血管通透性易受影响,大量液体从血管渗入细胞外间隙和细胞内,可急剧发生脑水肿。③小儿脑损伤的主诉与病史不易明确,神经系统检查也难满意,对伤情的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应特别慎重,应注意神经系统的反复检查和病儿的全面监护。④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脑血管弹性和代偿力较大,脑损伤恢复后,后遗症较成人少见。常见的脑损伤有以下几种:
3 脑震荡
脑震荡为头部受暴力打击后,引起短暂的脑功能障碍。脑组织无明显解剖变化,有人报告尸检时可于镜检下发现点状出血或脑皮质及脑膜的轻度水肿。脑震荡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弥漫性超限抑制,这种抑制产生于大脑皮质,并向低位扩散。
病儿受伤后出现短暂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不能追忆受伤经过,甚至受伤前一段时间的事物也不能回忆,称“逆行性遗忘”。病儿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缓慢、嗜睡等现象。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正常。
脑震荡多可自愈。为防止遗漏颅内继发性病变的诊断,病儿应留院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变化。应用镇静药物,使病儿适当休息,有头痛、恶心、呕吐者用药物对症治疗。
4 脑挫裂伤
为受伤后脑组织有肉眼可见的实质性损伤。脑表面或深层有散在或聚集的出血点,甚至有脑组织断裂。脑血管出血或血栓形成,脑脊液常混有血液。根据损伤程度不同,挫伤部位可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等变化,最后坏死灶发生神经胶质增生,遗留永久性瘢痕。脑挫裂伤常发生于直接受打击的大脑皮质,对侧颅壁部相邻的脑组织受外力惯性作用,也撞击到颅骨,引起对冲性脑挫裂伤。
病儿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时,出现昏睡或昏迷;代偿失调时,瞳孔逐渐扩大,光反应消失;血压常与颅内压并行增高。呼吸不规则,甚至有潮式呼吸或呼吸骤停; 脉搏增快而弱; 体温不升或高达40~41℃,乃表示中枢对体温调节失去控制。脑挫裂伤伴中枢神经损伤时出现定位症状:①运动障碍,表现为单瘫或偏瘫。②抽搐,一侧或两侧抽搐,为大脑皮层受 *** 的反应。③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减退或缺失,大脑半球顶叶受损时,对侧肢体的浅、深感觉均可减退。④脑膜 *** 征,常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出现。其他脑局部损害症状有失语、眼外展麻痹、单眼失明或听力消失。
对脑挫裂伤病儿,应严密观察及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等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治疗主要针对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排除继发性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软化、脑坏死或颅内血肿。常规治疗为对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静脉推入,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困难时应作气管切开。高热病儿体温不易下降者可用冬眠疗法。
5 脑干损伤
指中脑、桥脑及延髓的损伤。脑干内有许多神经核、又是呼吸与循环中枢,全身感觉和运动纤维均通过脑干,故脑干损伤将引起严重症状。
临床表现有:①昏迷,受伤后意识不清,可长期昏迷。②去大脑强直,四肢肌张力高,呈强直性痉挛,轻者呈阵发性发作; 重点持续强直。③病理反射,多出现双侧病理反射,甚至表现为自发阳性。伤情严重者全部反射消失,病情稳定后又出现病理反射。④局限性定位征。中脑损伤常有瞳孔及眼球改变。双侧瞳孔散大,大小不等,或时大时小,或两侧交替变化,对光反应消失。桥脑损伤时双侧瞳孔极度缩小,眼球同向偏斜。延脑损伤时,呼吸循环衰竭,呼吸不规则,最后呼吸停止,心脏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