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主要是消炎利胆的方法, (1)复方柠檬酸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可以帮助利胆,消食,缓解症状。 (2)利胆药:50%硫酸镁10毫升,每日3次,或去氢胆酸0.25克,或胆酸钠0.2克,每日3次,或利胆素1.0克,每日3次口服。 (3)利胆消炎的中成药,消炎利胆片,4-6片,1日3次口服。 (4)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用药同急性胆囊炎的西药治疗。 2.中药及偏方 (1)郁金粉20克,白矾粉15克,火硝粉30克,滑石粉60克,甘草粉10克,研细混合,每服10克,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1)金钱草20克,茵陈、佛手各15克,栀子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帖,可长服,也可以每月服药三周,停一周,连续2-3月后停药观察。 (2)陈皮10克,佛手或拧檬(鲜品)、山楂、金钱草各15克。将其中的一种中药代茶饮,每日换一味。用法为:先将中药洗净,加入沸水中一杯或冷水煮服15分钟, 随时喝,随时加入开水。 二、外科治疗: 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无功能、有急性发作,尤其是伴有结石者,应手术治疗。80%的胆囊癌并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可起到预防胆囊癌的作用。 胆囊炎及结石患者的饮食调理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些因吃得过好、过多而引起的“富贵病”,如肥胖症、冠心病和胆结石。要预防这些“富贵病”,就要注意营养适度,特别要注意不食用过多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根据适度营养的原则,我国的营养学家提出了以下的每人每月较为合理的食物组成:谷类14kg,薯类3kg,豆类1kg,肉1.5kg,鱼0.5kg和水果1kg。当然,以上标准只是适用于从事一般活动的普通成年人。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5)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结石。 6)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病人,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展开全部
非手术治疗是以减轻症状为主,很难将结石排出或排净,勉强排石有把胆囊结石变为胆囊管、胆总管结石的可能; (1)手术切除胆囊和结石:过去都用开腹手术,近几年用腹腔镜监视下切除胆囊,有切口小、痛苦轻、出血少、对脏器功能干扰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合并有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内瘘和胆囊癌的病人仍应用开腹手术治疗。 (2)清除结石而保留有功能的胆囊; A、药物溶石治疗:可溶解胆固醇类结石,适用于肝功正常、胆囊功能良好、<1cm的阴性结石。此法疗程长、药费贵,停药后结石复发率高; B、体外冲击波碎石,用于胆囊功能良好,直径小于2cm的单发阴性结石。 C、胆囊置管用甲基叔丁醚溶石,用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与肝脏接触面较大易于置管的病人,可溶解胆固醇结石; D、经皮胆囊镜碎石取石;以上四种方法虽有一定效果,除有合并症或副作用外,尚有一共同的问题就是结石复发,其复发率约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