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雷军面临四大挑战
前一篇文章为读者分享了有关雷军如何打造小米 汽车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小米 汽车 面临的四大挑战,个人思考,期望能抛砖引玉。
挑战一,需要提高羸弱的品牌力。
小米手机做了超过了十年,赢得了“性价比”的标签,但同时也被戴上了“中低端”的帽子。尽管雷军屡次想把小米品牌高端化,推出双品牌战略,“红米”往下走主打性价比,“小米”往上走做高端,但是在高端手机市场始终没有打开局面,这也是雷军的心结。
这与小米手机在发展前期极力推广的“性价比打造爆款”的小米模式息息相关,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标签一旦被打上,就很难在用户心中改变,需要在售价、品牌、市场、渠道、广告、推广等方面全面调整。
依靠当前小米的品牌力去打造 汽车 没有太多优势可言,特别是小米 汽车 直接进入A级和B级的中低端市场,体量虽大,但长期被合资品牌占据,已是红海。
要想在竞争激烈和成熟的细分市场中立足,仅仅依靠“性价比”是不够的,在这个细分市场的家用 汽车 ,用户对品牌认知度十分敏感,不仅合资企业深耕多年,自主车企也已经杀得头破血流。
挑战二,需要重新打造供应链。
雷军在2011年做小米手机的时候,写下了两个挑战:一是资金门槛,二是供应商关系。如今造车的资金门槛已经解决,但是对于供应链, 汽车 人参考认为依然是很大的挑战。
汽车 的供应链远比手机复杂,研发、质量、量产的要求远远超过手机,把管理手机供应商的方式照搬在 汽车 上肯定不行。
越是顶级的公司,和新品牌合作越是慎重,作为一家新公司,小米 汽车 大概率也会遇到核心供应商拒供的窘境。
此外,小米 汽车 还必须要理清零部件优先级,电动化的三电电池、电驱、电控,是否自己做,电芯产能如何保证;智能化的芯片和操作系统谁来开发,特别是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是车企和供应商的必争之地,没有长时间积累很难做起来。但如果外包,和华为或百度合作,核心的东西也就没了。
挑战三,缺乏车规级的经验。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一边试错、一边完善产品,但这与 汽车 的开发完全不同。
汽车 产品,特别是与安全有关的硬件、软件是不能试错的,手机一旦出错,重启是最好的方法;但 汽车 一旦出错,直接与用户安全底线息息相关。 汽车 上市之前必须经过大量路试,在这一点上小米是是没有经验的。
从车规级过渡消费级很容易,但反过来,从要求低的到要求高更难。代工也好,采购也罢,小米必须紧密依靠其合作伙伴的支持。
挑战四,商业模式有待验证。
小米手机的商业模式是硬件不赚钱,等量起来通过降成本赚钱,但 汽车 的出货量远远低于手机,使用周期远高于手机,这个模式在 汽车 行不行得通需要探讨。
软件的盈利,手机靠的是服务费、应用商店提升和广告等费用,取决于用户长时间的使用。但是 汽车 ,使用时长和频次远低于手机,除非用户在 汽车 中可以完全摒弃手机,否则现有的车载软件,会制约小米生态的发展。
而依靠自动驾驶套件进行盈利,目前还难以判定。
汽车 人参考一直在思考,苹果宣布做 汽车 已经这么多年,无论技术实力、资金、准备时间都比包括小米在内的新玩家强,为什么迟迟不官宣和发布?从手机到 汽车 ,本身就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