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阶级地位

就是说,皇帝以下是什么,那个什么以下又是什么?等等等等不断循环,一直到平民等级。要是问要那个朝代的话,那就清朝好了... 就是说,皇帝以下是什么,那个什么以下又是什么?等等等等不断循环,一直到平民等级。要是问要那个朝代的话,那就清朝好了 展开
 我来答
lzj430
推荐于2018-08-17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7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43万
展开全部
那就说爵位吧,有爵位的肯定比没有的高吧,至于平民阶层的话,大概是农工商吧

清朝爵位从系统上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分为12等,每等若干级。12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镇国公、辅国公、“外省”镇国公、“外省”辅国公)
品级:将军(镇国将军1品、辅国将军2品、奉国将军3品、奉恩将军4品)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你说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9等,分别为:
超品:公爵、侯爵、伯爵
一品:子爵
二品:男爵
三品:轻车都尉
四品:骑都尉
五品:云骑尉
七品:恩骑尉
其中各种爵位又分一、二、三等,如一等鹿鼎公、三等忠勇伯等。
另换户名
2010-09-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士--士大夫阶层
士--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指[科举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这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社会集团.
历史
起源:精神渊源
[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泛指具有一定才能的民间人才.他们往往出身于贫寒之家或没落的贵族.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于贵族.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春秋战国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各国有名有钱的诸侯贵族.如春申君.孟尝君等.都以[养士"为时尚.最多时可达数千人.还互相攀比炫耀.[毛遂自荐"的典故说明.当时的[士"并没有特别的标准.甚至是自称有才.也可以说服贵族成为一个[士族".
提出[士"的理论标准的是孔子.<论语·子路>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就是说.只要严于律己.忠君爱国的人就能称为[士".孔子的这个[士"和[君子"的概念基本上是重叠的.
这种[士"的精神.在实践上更多的是[武士".如刺杀秦王嬴政失败的荆柯.在出发前就立下豪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为了君王托付的使命.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豪迈气概和高洁品质被作为一种精神典范.这和孔子的主张也是一致的.
形成:制度保障
汉代的董仲舒说服当时的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以后格代上的主流哲学.(注意:儒学在各代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同)
孔子的学说鼓励知识分子[入世".即直接做官参与政治.来报效君王和国家.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还不十分完善.主要是王室贵族推荐一些品德高尚的人才进入政府.比如.以[孝"出名.被选拔为官员就很常见.考试不是必须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既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又有高洁的道德操守.但一方面又狂放不羁.放浪形骸.他们中的许多人情愿醉酒而死.也不在腐败的朝廷中工作.这种精神气质对孔子的[士"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即如果政治黑暗.那么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而远离政治.醉心于文学艺术.也是符合[士"的操守的.即[隐".这种精神也可在老庄哲学中找到母体.
虽然隋唐时期就有了科举制度.但真正称为选拔政府官员的唯一途径还是在宋代以后.宋代程朱理学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发展了儒家思想.占据了哲学的主流地位.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化考试成了做官的唯一合法途径.[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开始称为读书人信奉的格言.反过来说.一个政府官员.也必须是一个饱读儒家诗书经典的文化人.这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了[士大夫"群体必然是一个精英知识分子阶层.
这样.哲学精神的传承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士大夫"这一阶层应该说在宋代正式形成了.
发展:进退两得
绝大多数[士大夫"都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崇高道德使命感.因此.政治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文人画".由于宋徽宗个人的爱好而大力提倡士大夫投入绘画创作.这进一步提高了绘画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性.
宋代以后.一般历代的大诗人.大画家.大书法家.绝大多数也都是曾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官员.如苏轼.米芾.蔡京等等.像唐朝的李白那样.没有太多政治经历.全凭诗文著名的[自由知识分子"几乎绝迹.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
衰落:科举消亡
既然士大夫阶层和[科举制度"相伴相生.那么科举制度的消亡也就意味着士大夫阶层政治制度保障的缺失.
清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在内忧外患中已经面临全面崩溃.科举制度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中也越发显得落后.成了束缚人才的[瓶颈".而被迫的开放.却让中国的读书人看到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获得知识的方式.
1905年9月2日.慈禧上谕明告:[著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不仅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千年绝唱.更对中国的教育.文化产生了重大改变.[士大夫"从此也成了一个空有[士大夫情结".而再也没有实际地位的历史名词了.[士大夫"对知识.文化.艺术的垄断也不复存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巫马璐0h5
2010-09-24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44万
展开全部
皇帝(代表的整个皇族)——大贵族(包括封建门阀,士族贵族)—一般士族(包括一般的小世家士族,诗书传家的书香世家,封建大地主,没有特殊背景和家族势力的各级官员)——乡绅(包括一般的封建地主,大富豪)——平民(包括农工商在内的各种拥有一定资产的普通平民)——贫民(几乎没有个人资产的社会底层,包括如佃农,为简单户口的普通手工业者)——贱人(即从事三教九流的贱业的社会最底层,如妓女,老鸨,戏子,奴婢等)
另啊还有一个很特殊的阶层——读书人(他们的成分很复杂,可能来自于出去最高层皇族和最底层贱人的任何一个阶层,他们平时未发迹时可能不收人重视,但也不会受人轻贱,甚至可能得到一定得尊重,一旦他们读书有成,一日功名加身,马上身价百倍,可以轻而易举的晋升到上层阶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