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知乎有什么害处
一些人,特别是比较年轻,世界观尚未成型,在第一次接触知乎的时候会对其中天花乱坠的回答佩服的五体投地,觉得自己是来到了另一个星球的文明世界,这是自我构建幻觉的开始。
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到这种地方求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喜欢刷知乎的人与其说是为了长见识,更多的则是为了下意识的心理附属品,满足融入精英群体的欲望。而回答者的言论往往是将观看者引向一种与某一结果相对立的心境当中,只要利用这种手段,就可以应付绝大多数问题。
举一个最简单的心理引导手段,知乎精英(以下简称知精)很喜欢用:“常识”“初中生”“高中生”“民科”“文盲”“无知”等等言论来提升他们所谓的权威性认知。事实上他们讲的大部分所谓的常识性言论都极为主观片面,知精很多所谓常识的言论,简而言之就是“他们自认为正确的答案”。
而当认同他的观点,似乎就证明了,你不是中学生,高中生,文盲,无知,民科……
到此,问答者的彼此需求达成一致,与其说提问者是赞同了他的回答,倒不如说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个傻子。
知精价值观的恐怖还远不止于此。他们有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如果深谙这套规则,你会在没有进入答案之前就了解到他们会对此问题表达什么观点。
第一,不要期待他会给你人文哲学话题的理中客。百度知道这个烂平台都有可能得到相对中立的回答,但是知精回答必然有偏向性,且是统一偏向性,这点很可怕,因为它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三观,产生极端化。
譬如重科学不是尊重科学本身,是尊重他认为正确的科学,只有他认为正确的理论才应该被重视,被予以资金深入研究。
重历史,不是尊重历史本身,而是讲历史的这个人知精是否喜欢,知精认为这个人他们不喜欢,是容易被大众接受并吸收的人,那么他讲的一切都是虚构历史,不遗余力给予毁誉打击。
知精在维护自身知识利益上可谓用心良苦,表面上他们在讲经传道,其实骨子里他们是在吸纳教众,而且并不希望其他人真的理解他们的知识,他们对"民科"的打压就印证了他们对自身不可控的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人类恐惧,事实上,他们害怕那些有思想的人与之对立,如果不能纳为己用,就要使用一切手段将其毁灭。
知乎成为今天的局面不是一天形成的,从一开始的单纯科普平台,到今天看似复杂的局势,是一种难以预料的转化过程。早在2013年他还属于比较正常的社区……到了今时今日它不得不面对贪婪带来的恶性效应。
如果你真的爱学习,又比较懒惰,也不要试图用知乎填补空洞,要知道知识获取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努力学习,跟独立思考才能完成。与其追逐别人,仰望别人,多花心思审视自己,了解自己。
2018-11-19
2018-11-02
明白很多道理,但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意思了
2018-10-27
会接收很多垃圾营销信息和公众号
会碰上质量很低,要么歧视性的问题。因为知乎是推送的,你就算不喜欢它们,它们也会一直出现在首页。就像个巨大的广告牌那样,你无从屏蔽。
当发现那些推送的内容,大多数是多么脑残的时候,你就明白它的害处。
百度上会有,但百度不会这样推送,它只会把那些问题分类以后,由你自己选择想要看哪些。
百度上推荐回答的问题,都是你预设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比较精准。
知乎上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都会来邀请别人回答。
- 知乎很多回答下面光评论就一大堆,而百度知道这里并不多。
评论多不是好事,如果有真知灼见,可以另外作答,一般评论下面多数是来抬杠的。
对于回答的人来说,他浪费自己的时间,免费回答别人一个问题,
还要冒着跟不相干的人吵架风险,多吃亏啊。
但知乎上闲人太多,杠精也多。这是我对比百度以后的体会。
是个人多嘴杂,是非多的地方。
评论多,吵架的也很多。
4.刷知乎真的是太闲了。
但其实并没有学到很多东西,抛开那些抖机灵等等。
即便有干货,也是碎片式的。
远不如自己看书来得全面和有效率。
5.知乎并不能解决很多问题。虽然会给人一种百事通的错觉。
家里有人送了一套骨瓷的茶具,除了茶壶和茶杯,其它物件是干啥用的却不清楚,
,上知乎却死活也搜不到我想要的。
有问题找知乎?
我看,还是有问题找百度吧。
用户和数据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6.知乎会让你在点赞和评论中,逐渐浪费生命。
被人关注,被人点赞等等,会上瘾。
但这些都没用,对于不是做营销号的普通大众来说。
不过是免费的打字机而已。
即使在百度知道上,回答得好,我也能拿点奖励,下载点有用的东西,
知乎的点赞能有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