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内容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来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四个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
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1. 出示投影: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2.说说从两个句子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速度快、心情急切)
3.能不能用“像……似的”写一句话,形容某种心情?
生:上体育课了,我像离弦的箭似的向操场跑去。
生:他做事情像一只蜗牛似的,慢死了。
……
再如在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一段时,我曾经学习着这样设计:
1、火烧云有哪些颜色?列出来并归归类。
2、你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些写色彩的词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
(一种水果名+颜色、一种事物名+颜色、ABB、半A半B)
3、你能再写几个这几种结构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吗?
梨黄、葡萄灰 ;
茄子紫 ;
红通通、金灿灿 ;
半灰半百合色 。
4、把你自己写的词语代入课文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再比如在执教《猫》一课中,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进行模仿写作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你来接着说说。
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
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
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呢?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不能强调。
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能通顺了。
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
师:你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写法,也用上几个语气词来写一种动物,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呢?
生:仿写小兔子、小狗、小鸡等
生:读。师生共同评价。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
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提灯女神》一课中,在教学到南丁格尔照顾战争中的伤病员一段:“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地探视伤病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我这样设计:1.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2. 从“一间病房一间病房”“不是……就是……”你体会出了什么?3.用“不是……就是……”说一句话。4.假如你是受伤的一位战士,当你疼痛难忍时,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给你换药,安慰你,并顺手带走了你脏了的内衣去洗干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再比如教学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建设祖国:“看哪里铁路未通,问何处还是荒原。沙漠在呼唤绿色,河水正思念电站。” 一段时,我这样设计:
1.怎样建设祖国呢?铁路未通我们可以……看,前边是一片荒原,我们来……对付沙漠我们要……不能让河水白白流掉我们一起来……
2.这几句你觉得哪里写得好?为什么?
3.对啊,“呼唤、思念”写得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活了,谁能模仿这种写法,说说祖国还有哪些地方等待我们去建设?
生:荒山在呼唤树木、盐碱地在思念绿色、麦苗在牵挂雨滴、戈壁在想念碧柳……
再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这样设计: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执教《卫星比武》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师:五种卫星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写 “自述”。“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通信卫星自述”……现在你们都是卫星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生:汇报交流自述。……
本次读写结合,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习了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再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一课时,1.我组织学生讨论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又不伤害一个孩子的童心的?结果怎样。2.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3.多年后,库伯成了一名警察,获得总部的嘉奖,在领奖时,要发表获奖感言,你会说写生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学生们赞扬了丹尼斯父亲做法的巧妙,尽情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
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学生在领略文章内容的同时,情感之弦也在不断被拨动着,表达的欲望也在不断被激发。在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我让学生写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去圆明园中游览,有的说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来,有的说想去亲眼看看、亲手摸摸那些奇珍异宝……很显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在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时,我让学生写写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学生的思维、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顿时激情澎湃,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少见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受欺侮”这些道理学生自己领悟出来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深刻得多。结束新课时我再让学生思考: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说?让他们去写读后感,自然水到渠成。
“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老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直接与文本对话,学生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其中写读后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比如《成长》一文学习之后,学生被文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约翰父母从小但连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所震撼,明白了一个要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压岁钱。之后我让学生以《读〈成长〉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再如《凡卡》一文读后,我要求体裁不限,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写出心中所想的话,有用日记形式写的,有用书信形式给凡卡写信的,有用对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还有用劝慰方式鼓励凡卡坚强、振作起来,与不公平的社会抗争的……
再如在教《顶碗少年》一文后,我让学生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通过自身的经历,说明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学生对“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的启迪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上几种都是课内读写结合的策略,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
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1. 出示投影: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2.说说从两个句子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速度快、心情急切)
3.能不能用“像……似的”写一句话,形容某种心情?
生:上体育课了,我像离弦的箭似的向操场跑去。
生:他做事情像一只蜗牛似的,慢死了。
……
再如在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一段时,我曾经学习着这样设计:
1、火烧云有哪些颜色?列出来并归归类。
2、你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些写色彩的词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
(一种水果名+颜色、一种事物名+颜色、ABB、半A半B)
3、你能再写几个这几种结构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吗?
梨黄、葡萄灰 ;
茄子紫 ;
红通通、金灿灿 ;
半灰半百合色 。
4、把你自己写的词语代入课文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再比如在执教《猫》一课中,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进行模仿写作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你来接着说说。
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
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
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呢?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不能强调。
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能通顺了。
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
师:你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写法,也用上几个语气词来写一种动物,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呢?
生:仿写小兔子、小狗、小鸡等
生:读。师生共同评价。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
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提灯女神》一课中,在教学到南丁格尔照顾战争中的伤病员一段:“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地探视伤病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我这样设计:1.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2. 从“一间病房一间病房”“不是……就是……”你体会出了什么?3.用“不是……就是……”说一句话。4.假如你是受伤的一位战士,当你疼痛难忍时,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给你换药,安慰你,并顺手带走了你脏了的内衣去洗干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再比如教学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建设祖国:“看哪里铁路未通,问何处还是荒原。沙漠在呼唤绿色,河水正思念电站。” 一段时,我这样设计:
1.怎样建设祖国呢?铁路未通我们可以……看,前边是一片荒原,我们来……对付沙漠我们要……不能让河水白白流掉我们一起来……
2.这几句你觉得哪里写得好?为什么?
3.对啊,“呼唤、思念”写得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活了,谁能模仿这种写法,说说祖国还有哪些地方等待我们去建设?
生:荒山在呼唤树木、盐碱地在思念绿色、麦苗在牵挂雨滴、戈壁在想念碧柳……
再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这样设计: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执教《卫星比武》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师:五种卫星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写 “自述”。“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通信卫星自述”……现在你们都是卫星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生:汇报交流自述。……
本次读写结合,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习了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再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一课时,1.我组织学生讨论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又不伤害一个孩子的童心的?结果怎样。2.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3.多年后,库伯成了一名警察,获得总部的嘉奖,在领奖时,要发表获奖感言,你会说写生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学生们赞扬了丹尼斯父亲做法的巧妙,尽情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
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学生在领略文章内容的同时,情感之弦也在不断被拨动着,表达的欲望也在不断被激发。在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我让学生写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去圆明园中游览,有的说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来,有的说想去亲眼看看、亲手摸摸那些奇珍异宝……很显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在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时,我让学生写写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学生的思维、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顿时激情澎湃,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少见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受欺侮”这些道理学生自己领悟出来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深刻得多。结束新课时我再让学生思考: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说?让他们去写读后感,自然水到渠成。
“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老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直接与文本对话,学生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其中写读后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比如《成长》一文学习之后,学生被文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约翰父母从小但连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所震撼,明白了一个要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压岁钱。之后我让学生以《读〈成长〉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再如《凡卡》一文读后,我要求体裁不限,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写出心中所想的话,有用日记形式写的,有用书信形式给凡卡写信的,有用对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还有用劝慰方式鼓励凡卡坚强、振作起来,与不公平的社会抗争的……
再如在教《顶碗少年》一文后,我让学生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通过自身的经历,说明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学生对“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的启迪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上几种都是课内读写结合的策略,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