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高一地理必修(1)期中考试题(B卷)
作者:佚名 试卷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0 ★★★ 【字体:小 大】
点击下载或打开本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1)期中考试题(B卷)
第1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地月系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
A.X射线 B.Y射线 C.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D.耀斑的强弱
3、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纬30°线上 D.赤道上
4、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
A.0° B.23°26ˊ C.66°34ˊ D.90°
5、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D.大气的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6、地球水体中储量最大的是:( )
A.河湖水 B.冰川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
7、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 )
A、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全年盛行西风
C、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D、年地处副热带高压的北缘,受西风带控制
8、寒流对流经海区有:( )
A.降温、减湿作用 B.降温、增湿作用
C.增湿、减湿作用 D.增温、增湿作用
9、某山海拔200m山麓处气温为12℃时,山顶气温为6℃,那么,这座山的海拔高度约为:(-0.6℃/100m) ( )
A.1000m B.200m C.1200m D.800m
10、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1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
A.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B.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C.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D.风向先垂直,后平行于等压线
1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13、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是 ( )
A.紫外区 B.红外区 C.X射线区 D.可见光区
14、下列辐射中称为短波辐射的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5、干洁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气体成分是( )
A、氧 B、臭氧 C、氮 D、二氧化碳
16、晴朗无污染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 )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辐射作用
17、人类排入大气中严重破坏臭氧层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氟烃 C、二氧化碳 D、粉尘
18、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高空臭氧增多 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
C、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D、北京市地面沉降
19、下列现象是由于内力作用引起(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岩浆活动
20、修建青藏铁路所面临并必须克服的主要地貌障碍是( )
A、冰川纵横 B、溶洞众多 C、泥石流频发 D、冻土广布
21、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
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22、山地中,垂直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 )
A、勃朗峰(40°N,海拔4810米) B、麦金利峰(63°N,海拔6193米) C、文森峰(78°S,海拔5140米) D、乞力马扎罗山(3°S,海拔5985米)
23、我国古代的交通素有“南船北马”的说法,间接说明历史上南方一般:( )
A、沿河设城 B、沿驿道设城 C、沿公路设城 D、沿铁路设城
24、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城市分布在 ( )
A.平原地区 B.盆地地区 C.高原地区 D.热带雨林地区
25、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
A.波动下降 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 D.波动上升
26、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27形成由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水分B.热量 C.地貌 D.海陆差异
28我国目前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东南沿海
29、�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B.太阳黑子增多
C.温带森林破坏严重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
30、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改变大气环流,形成局部气候 ②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热量 ③改变太阳辐射能量大小 ④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高一地理必修(1)期考试题(B卷)
第2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总分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
31、填表(8分)
高度(千米)
温度(0C)
32、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 图中A 是 层、B是 层、C是 层。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是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是 层(用图中字母表示)。
(3)A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B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
33、读“图3-1”,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整个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水汽输送在图中用标有字母 _______的箭头表示,地下径流用标有字母_________的箭头表示。 字母A 、G表示 环节,D、B表示 环节,E表示 环节。
(2)图中仅有A、B两个环节的水循环叫做__________ 循环,而有C、G、E、F、B等环节参与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__循环。
34、读A、B、C三个聚落分布图,回答问题(8分)
A、B、C三地最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1)从河流上看, 位于 处,河流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 和便利的 。2)从地形上看, 处地形 ,利于 ,且有利于交通联系,是 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35、阅读下页的宣传画,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 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
(2)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和 中燃烧大量 、 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同时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 含量增多造成的。
(3)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 。
作者:佚名 试卷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0 ★★★ 【字体:小 大】
点击下载或打开本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1)期中考试题(B卷)
第1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地月系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
A.X射线 B.Y射线 C.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D.耀斑的强弱
3、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纬30°线上 D.赤道上
4、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
A.0° B.23°26ˊ C.66°34ˊ D.90°
5、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D.大气的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6、地球水体中储量最大的是:( )
A.河湖水 B.冰川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
7、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 )
A、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全年盛行西风
C、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D、年地处副热带高压的北缘,受西风带控制
8、寒流对流经海区有:( )
A.降温、减湿作用 B.降温、增湿作用
C.增湿、减湿作用 D.增温、增湿作用
9、某山海拔200m山麓处气温为12℃时,山顶气温为6℃,那么,这座山的海拔高度约为:(-0.6℃/100m) ( )
A.1000m B.200m C.1200m D.800m
10、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1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
A.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B.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C.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D.风向先垂直,后平行于等压线
1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13、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是 ( )
A.紫外区 B.红外区 C.X射线区 D.可见光区
14、下列辐射中称为短波辐射的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5、干洁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气体成分是( )
A、氧 B、臭氧 C、氮 D、二氧化碳
16、晴朗无污染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 )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辐射作用
17、人类排入大气中严重破坏臭氧层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氟烃 C、二氧化碳 D、粉尘
18、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高空臭氧增多 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
C、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D、北京市地面沉降
19、下列现象是由于内力作用引起(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岩浆活动
20、修建青藏铁路所面临并必须克服的主要地貌障碍是( )
A、冰川纵横 B、溶洞众多 C、泥石流频发 D、冻土广布
21、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
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22、山地中,垂直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 )
A、勃朗峰(40°N,海拔4810米) B、麦金利峰(63°N,海拔6193米) C、文森峰(78°S,海拔5140米) D、乞力马扎罗山(3°S,海拔5985米)
23、我国古代的交通素有“南船北马”的说法,间接说明历史上南方一般:( )
A、沿河设城 B、沿驿道设城 C、沿公路设城 D、沿铁路设城
24、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城市分布在 ( )
A.平原地区 B.盆地地区 C.高原地区 D.热带雨林地区
25、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
A.波动下降 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 D.波动上升
26、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27形成由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水分B.热量 C.地貌 D.海陆差异
28我国目前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东南沿海
29、�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B.太阳黑子增多
C.温带森林破坏严重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
30、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改变大气环流,形成局部气候 ②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热量 ③改变太阳辐射能量大小 ④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高一地理必修(1)期考试题(B卷)
第2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总分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
31、填表(8分)
高度(千米)
温度(0C)
32、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 图中A 是 层、B是 层、C是 层。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是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是 层(用图中字母表示)。
(3)A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B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
33、读“图3-1”,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整个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水汽输送在图中用标有字母 _______的箭头表示,地下径流用标有字母_________的箭头表示。 字母A 、G表示 环节,D、B表示 环节,E表示 环节。
(2)图中仅有A、B两个环节的水循环叫做__________ 循环,而有C、G、E、F、B等环节参与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__循环。
34、读A、B、C三个聚落分布图,回答问题(8分)
A、B、C三地最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1)从河流上看, 位于 处,河流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 和便利的 。2)从地形上看, 处地形 ,利于 ,且有利于交通联系,是 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35、阅读下页的宣传画,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 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
(2)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和 中燃烧大量 、 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同时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 含量增多造成的。
(3)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 。
参考资料: 6535
展开全部
说实话,我也很想知道,我也只是为了考好这门课。 对它其实很不感兴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 宇宙
1. 宇宙是物质的
2. 何为天体何为星云何为彗星
3. 何为天体系统其层次如何为何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二. 地球
1. 地球孕育生命的原因
2. 日地之间的距离。
3. 九大行星的分类九大行星离日的远近小行星带的位置。
是分节的,后面还有很多不晓得完没完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 宇宙
1. 宇宙是物质的
2. 何为天体何为星云何为彗星
3. 何为天体系统其层次如何为何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二. 地球
1. 地球孕育生命的原因
2. 日地之间的距离。
3. 九大行星的分类九大行星离日的远近小行星带的位置。
是分节的,后面还有很多不晓得完没完
参考资料: http://www.ts23.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0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