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渊的学术贡献
从18岁考入南京大学就读放射化学专业起,陈洪渊致力仪器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凡40余年,在涉及生命、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1981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美茵兹(Mainz)大学深造两年。与国际著名电化学家R.Neeb教授合作研究,回国时,得国际“VW-Stiftung”组织国际合作科研基金,1986年、1989年,两次重访联邦德国。
在德国期间,一次,他的德国指导教授根据他对29个不同体系在273-353K(0-80℃)范围内测量的实验数据,推导出一个电化学电流与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其实验资料拟合与理论公式的偏差在5%以内,陈洪渊对此提出质疑。经一星期研究后,他导出的普适公式更为准确,其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拟合误差在±0.5~1.5%以内,此后他的这个公式经常被引用。 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仿生催化与生物传感、纳米电分析化学和微流控芯片兴奋剂检测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造性的成果,获奖无数。并于200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风华正茂到鬓染风霜,陈洪渊在南京大学分析化学领域度过了40载岁月。分析化学专业前主任是著名化学家高鸿院士。1985年后,陈洪渊开始接任。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点在全国排名前三位,1987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